中国十大休闲服装亳州市坐落在皖西北,是“华佗故里,药材之乡”,位居全国四大药都之首。近年来,中医药产业快速发展,全市中医药年产值1500亿元,医药制造业年产值343.5亿元,70家全国知名中医药百强企业先后落户亳州。聚力建设世界中医药之都,充分发挥中医药资源优势,推进中医药全产业链发展,加快推动现代中医药产业迈向中高端,成为全市的发展目标。
安徽中药科技学校立足亳州中医药产业优势,学习贯彻落实新《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以及国家、省、市有关职业教育政策,围绕亳州市“六一”发展战略,聚焦亳州市教育“三三”目标,确立学校高质量发展“1334”工程,坚持党建为引领,切实加强师资队伍及师德师风建设和精细化管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提供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学校围绕高质量发展主线,结合亳州中华药都和“世界中医药之都”建设规划,调整专业结构,整合教学资源,聚焦专业发展方向,针对中药材、中药饮片和中成药产业,战略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板块积聚资源建设专业集群,凝练专业内涵特色。学校现开设中药、中药制药、护理、医学检验技术、医学影像技术、康复技术、计算机、烹饪、电子商务等32个专业,形成三年制普通中专、3+2五年制大专、中高级工等多层次办学体制。2023年与省内高职院校合作,设置高职专业学院,开展中药类、护理类三年制高中起点高职教育。
依托高职分院建设的机遇,立足学校专业优势,实施优势特色专业强基工程。重点加强中药类、医护类、现代加工类特色骨干专业建设,在经费投入、人员保障、实习实训基地和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予以倾斜,树立专业品牌、特色办学。
学校面向社会需求,立足亳州实际,充分发挥自身办学优势,结合中药、中药制药、康复、中医美容护理等主干专业和特色专业特点,在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同时,注重传承非遗传统中医药文化,将中药传统技能和文化学习作为必修课程,并建立考核和评价标准。
通过中医药专业的特色课程建设和品牌打造,让越来越多的青年学子投身中医药事业,让中医药文化和技艺传承“活起来”,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校园布局彰显中医药特色文化,依托非遗传承项目,让学生深刻体验中医药技艺和智慧,增强文化认同。学校依托“名师工作坊”,“技能大师工作室”,传承中药传统技艺,进行中药传统工艺制作和传承,代表项目有香囊、大山楂丸、六味地黄丸等。工作坊定期开展学习与交流,进行集体备课与课堂观摩活动,指导学生动手操作实践,加强学习、交流和发展传承。
学校康复、美容护理等专业,坚持对传统中医技艺进行研习传承。师生利用课外活动时间进行技能训练,对传统中医按摩、针灸推拿、拔火罐等技艺进行研习传承,并为师生提供特色疗法服务。师生还利用周末时间走进社区,以及每年5月份的职教活动周活动,为市民免费提供中医按摩、针灸、刮痧、拔罐等特色服务,让广大市民享受到中医特色疗法带来的切身享受,同时传播和弘扬了中医药文化。
在重庆举办的第二届“黄炎培”杯中华职业教育非遗创新大赛暨非遗职业教育成果展示会上,学校的非遗作品“一剪一纸•魅力非遗”和教学成果“弘扬工匠精神 传承非遗文化”两个参赛项目全部获得一等奖。
学校办学目标和专业设置符合中医药产业发展需求,办学吸引力明显增强,招生规模不断扩大,近年来学校每年招生人数都在4000人以上,在校生已达13000多人。2023年3782名毕业生3707人成功就业,就业率达98%, 1822名学生升入高等学校,其中17名学生升入本科院校。每年80%以上毕业生都在本地就业创业,有力地促进了亳州市中医药产业的发展。
加强党建引领,提高教师政治素养。按照“四有好老师”“四个引路人”标准和师德师风负面清单要求,突出意识形态教育,落实“双减”任务,通过榜样人物事迹标杆引领,对违反师德师风行为零容忍,切实加强教职工师德师风教育。
加大师资培训力度,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实施教师学历提升计划,提高教师学历层次。组织五“十佳”评选,表彰先进、树立标杆。在国培、省培项目基础上,本着“请进来、送出去”原则,邀请教育部职业教育研究中心专家来校授课、教学诊断。组织专业团队赴省外兄弟院校学习,组织优秀党员及党务工作者参加红色教育,组织骨干教师参加异地集中暑期研修。
提升教师科研能力,打造名师团队。2023年集中总结和展示学校职教研究成果的《药都职教研究》创刊,填补了亳州地区中等职业教育学术性研究期刊的空白。教学成果获省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 2023年安徽省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教学能力大赛中,荣获一等奖6组、二等奖7组、三等奖6组的好成绩。同时,在2023年的市级三优评选活动中,荣获了一等奖7项、二等奖18项、三等奖18项的佳绩。
师资队伍建设开创新局。省赛指导教师团队、技能大师工作室、名师工作坊、名班主任工作室、创业指导大师工作室等名师团队初步形成。
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开展校企深度融合,提升实训基础建设能力和学生实践操作能力,满足学生实训需求,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和升学技能操作需要,实现校企协同共育人才,探索形成“校企合作、理实一体、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一是建设校内外实训基地。学校建有32个校内外实训基地。与安徽万花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安徽世茂中药等8家企业深度合作,累计合作企业达86家。坚持学生到企业实践不断线,理论与实践结合,实习与就业对接,增强学生对学校和企业的认同感。
二是建设校企协同育人模式。学校与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实施“现代学徒制”育人模式,共同制定培养方案、共开专业课程、共建实训基地、共编实训教材、共研攻关项目、共享资源设备、共管办学过程,把办学思路真正转移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上来,转移到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上来,把办学模式转移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上来,实现专业链与产业链、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对接。
三是严格按照《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仔细核实企业的从业资质、认真筛选实习单位、规范校企合作签约仪式,将学生的实习工作制度化、稳定化。
四是学校坚持书记校长走访企业制度。深入企业了解企业用工需求、对接人才培养方案、了解学生工作生活状况及需求等。
五是产学研结合。学校与企业共同研发九蒸九制熟地黄、三七粉、发汗丹参粉三个系列产品,获得国家专利13项。
围绕“六一”战略,加强社会调研,适应社会需求,加强社会培训和职业资格认定工作。学校积极贯彻落实安徽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制定的《安徽省“十四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规划》(皖人社发〔2021〕14号),发挥技工院校培训基础作用,探索“互联网+职业技能培训”模式,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开展企业岗前技能提升等级认定工作。
二是开展六类人员及专项能力考核,谯城区人社局委托学校对谯城区企业和民办学校培训学员开展第三方评估,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考核。
三是开展乡镇村干部办公自动化培训、退役军人职业技能培训、劳动关系协调员培训等培训。
四是开展社会评价,2023年上半年开展社会评价2594人,涉及营销员、机动车检测工、汽车维修工、直播销售员、健康管理师、公共营养师、中式烹调师、保育师等工种。
五是开展学生职业技能等级认定,2023年针对应届毕业生开展三期学生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涉及妇幼保健员、中药材购销员、健康照护师、保健按摩师、医药商品购销员、电工、汽车维修工、机床装调维修工、美容师、美发师、中式烹调师、列车员、城市轨道交通站务员、电子商务师、消防安全管理员、计算机维修工等16个工种,共2796名学生参加认定。
学校立足中医药特色,以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办学目标,近年来办学质量不断提升,办学特色逐渐彰显,学生参加技能大赛获得国家级奖项8金10银17铜,省级奖项28金29银20铜。2023年学校成功承办护理技能国赛选拔赛和美容美发2个赛项国赛选拔赛赛点。学生综合素质不断增强,办学效益明显,办学成绩突出,办学影响力和辐射面不断扩大,学生的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8%以上,就业对口率达80%以上。一部分优秀毕业生考入亳州中医院、亳州市人民医院等单位;一部分优秀毕业生创业成功,例如毕业生王梦龙、李赛赛、周贵士,共同创立了“校中厂”安徽艺鸿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王学良和李薇创立了安徽省佰草拾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一大批优秀毕业生成为单位的骨干力量,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贡献。
学校现发展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国家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学校、国家首批l+X证书制度试点学校、全国职业院校实习管理50强学校、教育部第三批国防教育特色学校、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国家残疾人就业培训基地。荣获第四届“黄炎培优秀学校奖”、安徽省首批优秀中等职业学校办学水平A类学校、安徽省校企合作示范学校、安徽省文明校园。
2023年,学校参加在山东潍坊举行的以“技能·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的职业教育活动周全国启动仪式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开幕式,向全国职教同行集中展示学校办学成果。加强职普融通,承办谯城区、高新区初中学业水平体育与健康、理科实验操作考试。校园和魏武广场两个活动展示区,让来自谯城区、高新区近25000名学生以及广大市民了解职业教育和学校办学成果,体验中医药传统文化和现代职业教育新技术、新工艺。(供稿:安徽中药科技学校 张晓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