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岛铁通影院互联网+运动已是一种潮流,运动App(手机应用程序)则成为备受追捧的“运动伴侣”,越来越多的人愿意借助这类App在线运动健身。运动App的火爆离不开大众健康意识提升,更离不开互联网技术加持,它给人们带来哪些全新的体验?它又存在哪些隐忧?
有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中国健身运动App用户规模过亿,每用户的日均使用时长达到20.17分钟,同比增长30.8%。每用户日均使用频次为3.05次,同比增长20.08%。在过去一年,用户对于运动App的使用频次和时长均呈现上升趋势。
据观察,市面上现有的运动App大致可以分为4大类:侧重记录运动量、侧重提供健身视频指导、专注养生减脂餐谱、低价预约线下健身体验。其中,记录运动量和健身视频指导应用最为火爆。
“以前都得专门腾出时间去健身房,现在抽空就能跟着视频做运动,所有零碎时间都利用起来了。”在线运动之所以受到上班族的青睐,不仅是因为它利用了碎片化时间,而且对健身场地门槛也要求较少。在健身视频App上,从“健身房入门”到“模特身材养成”……各种课程视频,不仅有详尽的动作分解指导,还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制定课程表,只要对着视频,在哪都能练。
天津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张宝义认为,健身App促进了全动健康意识提升。当今社会,人们有健康意识,但缺乏健身的行动力,往往停留在“说要健身”的阶段,但当各种运动App出现,让随时随地的健身成为可能,当健身成大家的日常话题时,一个良好的健身氛围已逐渐形成,人们也会“不自觉”地参与其中。
运动软件的普及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在很多城市,年轻人见面问候不再是“吃了吗”?而是“今天你跑了吗”?现在的健身运动不仅可以锻炼身体,更成了一种社交方式和生活态度。
尽管各类运动App的侧重点不同,但笔者发现,它们都为健身者提供了社区分享功能,并鼓励大家在此交流。用户可以图文并茂地随心分享:既可以“炫”出新运动装备,也可以“晒”出健身心得和成果,偶尔“安利”(推荐)一下自己的运动食谱,还会引来大批点赞。
小潘是一名健身爱好者,起初是为了减肥才接触健身,因此她很早就用上了运动App。小潘说,“刚开始健身时,因为苦累甚至孤独,有无数次想要放弃,可是每次将感受发在社区后,看到大家鼓励的留言,我又继续坚持下来。”现在的小潘,不仅健身动力十足,还在App上拥有了大量粉丝。与其说是粉丝,不如说是一帮志趣相投的健身好友。平日里,除了约健身,小潘与粉丝好友约饭、约电影也成了常态。
有的运动App还别出心裁地结合了直播模式。以跑步为例,跑者运动前可以将直播链接分享到微信、微博等社交媒体上,好友除了可以看到他的实时跑步数据、轨迹外,还能与跑者随时进行互动。不光是小潘,很多健身爱好者也认为,这种互动、分享让运动变得不再枯燥,还可以结识很多兴趣相投的朋友。在笔者看来,当运动不再局限于强健身体,还能够抵达精神层面时,人们将迎来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
运动类软件因为其便捷性、社交性等吸引了大量用户,但与之相伴而来的隐忧也逐渐暴露出来。
过度获取用户敏感权限是各大App的“通病”,运动类APP也不例外。用户在使用运动App时,应用都会要求记录用户的年龄、体重、手机号码等基本信息及运动数据,甚至健康数据。去年,北京大学开始使用App考勤学生的体育锻炼,当时就有不少同学对App是否会泄露个人信息提出了担忧。
事实上,个人信息保护向来都是App使用者关注的焦点。“App使用已经普及化,涉及到信息搜集和个人信息保护的问题得到消费者广泛关注。对App开发者来说,缺乏相应的具体规范。”上海消保委副秘书长唐健盛认为,重视个人信息保护是App开发者诚信度的体现,应呼吁相关部门尽快完善相关规范和标准。
此外,人们在享受运动App带来的便捷时,还应注意避免出现“健身伤”。有用户反映,尽管App上的健身视频讲解很详细,但每个动作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并未精确说明,再加上也没有体测这一环节,即使是相同的动作,由于每个人身体状况不同,运动的过程和效果也不同,如果项目选择的不合适,就可能出现“健身伤”。有业内人士认为,在未来,建立云平台集合专家,为健身爱好者提供针对性的健身指导,是运动App的发展方向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