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海龙网欢迎您商人强调酒,青铜器受到饮酒的国王的尊崇;周人强调食物,青铜器以吃的鼎为荣。古人常说“吃男女”,其实人类的欲望早已在两位古老的王朝中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商纣王的“酒池肉林”大家并不陌生。脚下是取之不竭的酒池,眼前是芳香四溢的烧烤森林,怀里是纤细腰肢的少女。这种奢侈的生活,可以用四个字来概括,无非就是——节食男女!
吃肉、喝酒、交配,是植根于人类欲望的底层逻辑。在商人的例子中,它被无限放大。一开始,商纣王是这方面的大师。其实,这三点中,“酒”是最关键的桥梁:一是连接饮食,二是连接男女。
商人非常喜欢喝酒,无论男女都极其爱喝酒。比如,殷墟妇好墓的主人就是商王武丁的妻子,也是历史上第一位女将妇好。在她的墓中,有许多与饮酒有关的青铜器:如爵、杯、雕像、古方仪等,共出土青铜器210件,其中酒器约占74%。
最常见的酒器是“爵”,几乎是每个贵族墓葬中的必备品。除了单一的酒器“爵”外,“觚”也很重要,而且是与之配合使用的:一般认为,商周时期,人们饮酒时往往要温酒。饮之,以觞温之,爵饮之。
面对礼乐破碎的世界,孔子感叹所谓“谷不构?构是构!”,强调了酒器中“谷”对“爵”的重要性。
回顾周人墓中的青铜器皿以及与之相伴的贵族礼仪,我们会发现他们似乎非常重视“吃”:强调怎么吃、吃什么、和什么一起吃!出土最多的烹调和盛放食物的器具主要是簋和鼎。围绕这些锅碗瓢盆,周人甚至可以想出一套规则:
“天子有九鼎八杯,诸侯有七鼎六杯,官员有五鼎三鼎,士人有三鼎一鼎或一鼎。”
皇帝有九壶八碗,以此类推,读书人只能用三壶一碗。不同等级的人所吃的肉类种类的丰富程度。
那么商人为何如此沉迷于酒精呢?因为“国家大事在于祭祀和军队”,无论是战争还是祭祀,什么都缺,唯独酒不能缺。
事实上,“能引起幻觉,沟通鬼神”是商代国王对酒的直接要求。过量饮酒会使人失去知觉,陷入幻觉状态。在古人看来,直接与神灵沟通是可能的。而商人崇拜的对象很多,不仅有对天帝的崇拜、对自然的崇拜,还有对祖先的崇拜,尤其是后者。无论做什么,他都希望得到祖先的庇佑,自然需要举行盛大而频繁的祭祀。
仅从铭文中就可以看出,商人所崇拜的祖先有数百种,不同的祭祀方式有数十种。祭祀时,用酒多达百瓶。祭祀结束后,祭祀所用的酒食大部分都被参加者享用了。可以想象,商人对祖先和诸神的每一次祭祀都成为了贵族们正当的仪式。食物和酒的接待。
所以,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重酒重食的文化冲突就发生在西周初年。周人直接颁布了全国范围内严格的“禁酒令”,因为周人认为商人无节制的频繁祭祀和酗酒盛行是导致商朝灭亡的重要因素。
郭宝俊先生于《商周铜器群综合研究》将西周青铜器分为两个阶段。两个阶段的分界线是穆王末期,两者最大的区别在于器物的组合。早期与商朝一样是“重酒合”,后期则是“重食合”。这种说法显然受到传世文献中周初禁酒的影响。
当然,周人取代商人之后,扬弃其文化形态也是显而易见的。与商代一样,周人也非常重视青铜礼器,但与商人不同的是,周人的青铜礼器以青铜餐具为主,而不是以青铜酒器为重点对象。
周人重视美食的传统可能来自他的祖先“后稷”。任何时候,都把“吃”作为头等大事。
比如《尚书·周书·洪范》记载的周规中提到的八个政州,首先提到的就是食物。而《礼记·王制》中提到的周王八国是:“食、衣、事、异、度、数、数、制”。这里也将饮食列为第一政策,可见周朝统治者对百姓饮食的重视。
周人对美食的重视和商人对酒的重视,体现了两种截然相反的民族性格:前者(周人)理性内敛,总是用礼节压制人性。第九类属于“日神”文化模式;后者(商人)则以酒为刺激,暂时摆脱理性压抑,在野外追求和体验生命的价值,属于“酒神式”文化模式。
古人说:“任何事物都没有美和恶,过度就是灾难。”如果是真的,那就不能怪喝酒和吃饭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