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祖赛弗的数据1月9日《新京报》报道,公立医院改革将变革人事制度,完善医务人员职称评审制度,实行岗位绩效工资制度;探索注册医师多地点执业的办法和形式。北京大学法学专家孙东东表示,医生和工程师,和任何技术工作者一样,应该成为自由职业者,可以凭自己的技术才能做兼职。笔者认为,“允许医生兼职”值得尝试!
第一,这种市场约束激励机制有助于提升医风医德、提升医疗技术水平。医患关系紧张已成为医疗难题,不少地方都出台了积极的改进措施,比如上海市推行的医德档案等,可效果甚微。因为医德水平考评仍是医院和领导说了算,患者根本没有发言和评判资格。个别医生“带病上岗”、“野蛮行医”,技术水平有限,只要人际关系处得好,照样可以继续从业。这种医德考核的“关门主义倾向”,将医疗市场评判权和患者话语权剥夺了,干孬干好一个样,水平高低一个样,不利于医德医风的净化和医疗水平的整体提高。
允许医生“自由走穴”不仅将医生推向了市场,也将医生的道德口碑、技术口碑推向了市场。医生的道德水平、技术水平如何不是医院说了算,而是市场说了算,市场成了医德医风考核的“公平考官”。口碑好的医生能得到更多的市场认同,得到更多的经济回报。哪位医生收入不够高,只能怨道德水平和技术水平不够高。而要想得到较好的经济回报,就必须提高技术水平和道德水平。这种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机制会促使医生自觉、主动适应市场评判规则,摒弃不良,靠拢优秀,有利于医德医风、医疗水平的整体提高,缓解医患矛盾!正如劳动与社会保障部医保司前副司长熊先军所言:“要解决医患矛盾,与其加强对医生的管制,不如解放医生:其核心就是破除国有医疗体系中僵化的人事制度,打破国有医疗机构对医生劳动力市场的需方垄断,让市场决定医生的劳务价格。”
据报道,美国医生很珍惜自己的“医德羽毛”!一位中国病人回国一年多后,竟然收到了美国医生的海外信函,告知这位患者一些最新的有关其病情的研究资料,嘱患者找当地医生复查,以便进一步治疗。这就是美国医生市场化考评机制的功劳。在美国,医生就是独立性的企业主体,和医院实行签约制,医生的经济回报、执业利润与患者的信用认同密切挂钩。医生的信任度高,“客户”就多,医生个人的“执业费用”就可以提高。
第二,有助于均衡医疗资源,整体提高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水平。制约医疗现代化发展的重要瓶颈是医疗资源不均衡。据报道,目前全国80%的医疗资源集中在大城市,其中的30%又集中在大医院。每年到大医院就诊的人群有80%左右是在基层医院即可解决的常见病、多发病。而我国绝大多数人口在农村,这种医疗需求和医疗资源的倒金字塔形,严重影响了医疗卫生事业的整体推进,
要想让更多群众享受到优质公共医疗的阳光,就该实事求是补充医疗资源的“短板”,看看有些国家的做法。“英国超过90%以上居民由社区全科医生提供24小时预防、诊断和初步治疗保健服务。美国的5000多家社区医院床位占全国总床位数的80%以上。大型医院接诊的原则是急诊抢救和需手术者,平均住院天数不超过6天,出院后康复护理分流到社区医院”。也就是说,应该想方设法调动医生和优质医疗资源“沉下去”的积极性,为更多基层“穷人”和社区患者服务。所以,允许医生自由“走穴”,医生和医院的“卖身契”被废除了,只要市场需要,不管是农村的还是城市的,医生都可以行医。专家认为:“改革的目的是解放生产力。既然优质卫生资源这么短缺,为什么不在政策上采取一些措施?应该激活医生这个资源的能量,使他们发挥更大的作用,而不应该纠缠在公立还是私立这个问题上。”这有助于“下活城乡一盘棋”,有助于优质资源的均衡平衡。
第三,还有助于提高医生收入,强化其敬业乐业的积极性。医生职业很辛苦,在西方国家,它和律师一样是高收入群体,可我国医生的经济收入不够高,收入分配不够公平,名不副实,统得太死,医生只得打大处方和“红包”的主意,人为加剧了医疗秩序混乱。而医生可以自由“走穴”后,在干好本职工作的前提下,参与社会化竞争,多劳多得,收入提高了,根本不在乎“红包”,有助于敬业乐业积极性的回归。
有人说此举会加剧医疗市场秩序混乱,他们看到的是“表”,医院作为市场的一部分,有聘用医生的权力,医生会拿声誉和饭碗开玩笑?再者,还有行政部门对医生执业的监督,谁也不愿因乱走穴丢了执业证书!只要能给医德医风和医疗资源均衡带来良好效果,这就是值得期待的“本”的提高。对于时下“医疗卫生服务总体供给不足和效率低下”的医疗现状,具有积极的促进力。
当然,转变医生身份绝非一蹴而就,因为“体制改革中对人的处理是最难的”,这就要求我们谨慎行事、慎重操作、大胆试点。只要整体对医疗改革事业有进步意义,就应该积极尝试,而不要瞻前顾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