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地名读音须准确 |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3/10/1 13:13:33 | 【字体:小 大】 |
风流变形记汉字难写难认,人名地名尤难。随着时代的进步,当今故意取冷僻字作人名的不多了,地名的难写难认就更为突出。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国务院于60年代中期曾决定将一些只作为地名使用的冷僻字改用同音的常用字加以代替,例如将陕西的县改为眉县、
县改为户县、县改为彬县、县改为富县,等等。随着这类冷僻地名用字的解决,地名中常用字的“异读”问题则又显得十分突出起来。
这里的所谓“异读”问题,是指那些本来属于常用字,但在作为地名使用时非得读另外一个音不行的字。例如:笔者所在地蚌埠的蚌(bèng),谁若读成河蚌的bàng,总觉别扭;明明是旋涡的涡,作为地名水名就得读guō阳、guō河;明明是疏浚的浚,作为河南的县名就得读xùn;碉堡城堡的堡,作为地名多读为pù,蚌埠有一座形似燕子的燕山,而冀北的名山却得读yān山;亳州有个城fǔ(父),皖西有个lù(六)安,鲁南有个shàn(单)县,江西有个yɑn(铅)山;淮北市内有座xiɑng(相)山,谁若读作xiàng山,人家嘴里不说什么,心里也会讥笑你浅薄;开封市内有一处历史文物兼风景名胜的繁台,外地游客若照通常读法,多半会惹当地人见笑,若问pò台在哪里,连文盲也会为你指路;更有趣的是,河南有个渑池,山东有个渑水,明明是同一个渑字,河南的可以读mǐn,还可以读miǎn,而山东的却非得读shéng不行。
笔者以为,这种地名异读现象严格说来与一般的多音字还有所不同。例如多音字“爪”,有人爱读zhǎo,有人却习惯于读zhuǎ,但意思差不多,再如多音字“吓”,有人爱读hè,有人却习惯读xià,其意思差别也不大。而有些地名的特殊读音,当其与通常读音不同时,所表达的意思也就不同,甚至不同读音之间所表达的意思毫不相干,此时的特殊读音也就仅仅作为地名专用的一种语音符号而已。这种地名异读字,因其音不同义不同而仅仅形同,与其称为多音字,倒不如称之为同形字,似乎更为确切。
这种地名异读现象,不仅是约定俗成,而且一般还都有其悠久的历史原因。这种异读现象,不仅有古今差异,不同地域之间的方音差异似乎更大。为了统一和规范汉字读音,国务院成立了普通话审音委员会。凡经审定的,当然都应按规范读;凡未经特别规定的,笔者以为最好还是应该尊重和服从当地的习惯读音,这样才不至于造成语言上的混乱,有利于人们的相互沟通和交流。
蚌埠市所辖怀远县有一个已得名两千余年的古镇龙亢(gāng)。这个“亢”字究竟该怎么读?前些时因当地报纸上的一篇短文而成为一个热门话题。正当人们期望在这方面具有某种权威的广播电台、电视台能够出来为人们“正音”、给以示范和引导的时候,有位“星级”小品演员在中央电视台亮相,为江苏的一位“幸运观众”颁奖,却把人家所在的盱眙(xūyí)县读成了“于台”县。我不知道那位“幸运观众”所在地以及其他外地对此事的反响如何,反正在笔者所在的小城更引起了一片大哗。看来,如何为一些地名的特殊读法正音,已经成为应该引起语文教学和有声新闻媒体重视的话题。
|
|
栏目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