纷纷落在晨色里19楼随着广东高校陆续举行开学典礼,多所高校也发布了2023级新生数据。各高校录取新生人数是多少?哪些省份的生源多?哪个姓氏的新生最多?一起来看看萌新们的大数据画像吧!
今年的新生中,理工类大学依然保持着“男多女少”的势头,如广东工业大学的男女比例达到了2.23∶1;华南理工大学今年的男女比例则是2.19∶1;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校区的男女比例则为3.48∶1,在1374名本科新生中有1067名都是男生。
而“女多男少”的高校更多集中于师范类与医学类高校,如广州医科大学的男女比例为0.7∶1,而南方医科大学今年入校的新生中,女生比男生多1000余人。据了解,该校女生比例较高的专业为助产学、护理学、应用心理学等,男生人数较多的专业则主要是生物医学工程(智能医学)、临床药学(卓越药师班)以及临床医学等。此外,文学系、外国语、人文、护理等学院的女生比例往往较高,而男生则更多集中于物理、计算机、土木工程、机械工程、化学工程等学院。
不同院校的男女比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男女生在专业选择上的趋向性,但不少高校也表示,近年来男女新生的数量正在趋于平衡。华南师范大学的数据就显示,新生的男女比例由2021年的0.67∶1上升到了0.74∶1,前文提到的哈工大深圳校区也从前年的4.1∶1逐渐走向均衡。而广州大学、华南农业大学等高校的男女比例都已接近1∶1,如深圳大学今年新生男女比例为1.1∶1,广东技术师范大学新生男女比例为1.07∶1。
根据各高校公布的大数据,华南农业大学在省内录取新生人数Top5的城市,分别为广州、佛山、深圳、东莞、中山。
在生源最集中的中学排行榜Top10上,深圳中学、东莞市东莞中学、东莞市东华高级中学等高中出现在多所高校榜单上。其中,中山大学公布的省内录取人数最多的前三所高中分别为深圳中学、东莞市东华高级中学、佛山市南海区石门中学;而南方科技大学的录取人数前三分别为深圳中学、长沙市长郡中学与佛山市南海区石门中学;深圳大学录取人数前三的学校为东莞市东华高级中学、汕头市潮阳实验学校和深圳中学。
数据显示,在广州医科大学、深圳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广东工业大学等多所高校中,“陈”姓新生的数量都位居第一名,华南师范大学2023级的“陈”姓新生有1073人,且“陈”姓在不少高校中已经蝉联了几届的“姓氏冠军”。在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和暨南大学等高校则是“李”姓新生的数量位列第一。此外,还有“黄”“张”“刘”“王”等姓氏都是校园中“出场率”极高的“大姓”。
除了“热门”姓氏,今年新生中也出现了一些“冷门”的稀有姓氏,如:买、产、介、伦……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华南农业大学还出现了三位姓“农”的新生,想必是与农业有着特别的缘分。
据统计,今年高校萌新名字中叫“子涵”的新生人数较多,东北师范大学有12个,武汉大学有18个,这在广东高校萌新的名字中也很常见。当然,其他的重名也很多,比如中大就有9位叫“刘畅”的新生。
2023级广东新生中也有着大量的少数民族学子。其中人数最多的有壮族、土家族与维吾尔族学子。尤其是壮族学子在多所高校的少数民族新生数量中都居于高位,华南理工大学与广东工业大学更是分别招收了100名与96名壮族新生。在华南理工大学2023级新生中,还有佤族、京族、傈僳族各一名。据悉,华南农业大学艺术学院内“隐藏”着一所民族服装服饰艺术博物馆。
在生源地方面,今年广东高校的生源依然以省内学子居多,如深圳大学今年录取的7286名新生中有5255名来自广东省,而汕头大学本科4625名新生有3685名都来自广东省,相较前两年再创新高。
在多所高校发布的萌新生源地图中,生源来源地覆盖了30个以上省份,其中广西、湖南、河南、江西等省份学子在多个高校的全国新生比例中都占前列,如华南农业大学今年的省外招生Top5分别是河南、安徽、江西、广西和浙江;广州大学的省外招生Top5则是湖南、江西、河南、广西与湖北。其中,暨南大学更是在广东省外招生2524人,超过新生总数的一半。
今年的萌新们也真是来自天南海北,其中华南师范大学最南端的新生来自海南省三亚市,最北端的新生来自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而暨南大学离校最远的是三位来自新疆喀什的新生。五湖四海的学子齐聚广东,可见地域并不能阻隔万千学子求学的赤子之心,这也体现了广东省作为经济与教育大省对莘莘学子的吸引力。希望广东高校能成为全国学子的梦想起点,助他们一路逐梦。
地处大湾区的广东高校实力不断提升,也吸引了不少来自港澳台的学子,且相较往年呈增长趋势。南方医科大学今年共招录75名港澳台新生,比去年增加8人;港澳台招生人数自2020年开始便一直在逐年增长的深圳大学,今年招录304名港澳台新生,较去年增加55人。
正如华南师范大学校长王恩科在开学典礼上总结:“这届新生具有‘四多一高’的特点,即录取人数多、生源省份多、高分考生多、师范生多、录取排位高。”
记者发现,在2023级本科新生中,2005年出生的同学成了主力军。而有些学校最小的新生仅14岁。以华南农业大学为例,今年最小的本科新生出生于2008年10月28日;暨南大学本科新生中年龄最小的刘同学、白同学出生于2008年,分别在信息科学技术学院、人文学院就读;最“成熟”的袁同学则出生于1993年,今年30岁,就读于智能科学与工程学院。而南方医科大学本届本科新生有着将近40岁的年龄差,最小的新生16岁,年纪最大的新生则有54岁。“高龄”新生的出现证明了在追求知识的道路上,年龄永远不是障碍。
本科有“高龄”新生,硕博新生的年龄却向着逐渐偏小的趋势发展。据统计,本届南方医科大学的研究生新生中近一半都是“00后”,最小的硕士出生于2004年,仅有19岁。除硕士外,广工、华工等高校也出现了“00后”博士研究生:来自江西的丁嘉缘出生于2003年1月,年仅20岁,成为了华工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一名博士新生;华南师范大学年龄最小的博士新生也仅22岁,与年龄最大的72岁博士研究生有着50岁的年龄差。
说到出生年月,2023级本科新生在十二生肖中人数最多的毫无疑问是2005年出生的“鸡宝宝”,其次是2004年出生的“猴宝宝”。而人数最多的星座是摩羯座、天蝎座与天秤座,在华南理工大学、深圳大学、暨南大学等高校分别位列“星座第一”。总体来看,相比生肖的“压倒性比例”,不同星座学子在高校的分布较为平均,一起闪耀在大学的璀璨星河。
“成长是一种蜕变的过程,意味着你要告别或改变过去的一些习性,接纳和建立一些全新的自我。”正如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区校长徐扬生在开学典礼上所说,我们期待2023级新生能够在走入校园后开启自己崭新的大学生活与人生道路,为我们带来新的惊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