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杨过现任中国健康教育协会副秘书长,曾任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副秘书长,中国科技期刊编辑学会科普工作委员会秘书长、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医药工作委员会副主任等,《中国健康教育》杂志常务编委,《生命世界》杂志编委。
:“解读生命”丛书获得2003年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中国图书奖、第五届全国优秀科普作品一等奖。
“健康比长寿重要,快乐比长寿更重要,生活质量也比长寿更重要。所以,不要一天到晚惦记着如何活到一百二十岁。而是应当考虑如何活得更健康、更快乐。”赵仲龙这样说道。
作为荣获两次国家科技进步奖、一次北京市科技进步奖的科普作家,熟悉赵仲龙的人都说他显得有点“大器晚成”。用赵仲龙自己的话说,科普作家在人们普遍意识里是最没技术含量的,然而赵仲龙却坚信“行行出状元”,并且在自己退休后以科普作家的身份谱写了自己人生的“又一段辉煌”。
“说,健康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这句话说得非常英明。我们的社会需要这样埋头苦干、敬业奉献的人,但不应该以牺牲健康作为代价。现代人活得忙累,活得紧张,活得脆弱。无论是名人,还是普通人,为了生存,不得不忙,但是,如果一味地忙,一味地紧张,那样的话,损失的肯定是自己的健康。”写过很多健康科普著作的赵仲龙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说。
赵仲龙表示,健康标准是因人而异的。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关于健康的标准,不能说单纯没有躯体上的疾病,还有心理方面的,有社会适应方面的。
“前两年,《南方周末》曾经提出一个新关键词,叫做精英症。指的是那些掌握相当权力、掌握相当财富或者掌握相当知识的这些人群健康状况不佳。和他们关联的词是:过劳死、亚健康、心力衰竭、心理危机。”赵仲龙告诉记者,“调查表明,中国的科技精英们在成就辉煌的同时,却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他们工作忙,压力大,睡眠不足,生活不规律,吸烟喝酒,缺少体育运动。精英们往往把生命的意义集中到追求业绩上,却因此忽略了自己的健康。”
据社科院公布的“知识分子健康调查”显示,在北京,知识分子的平均寿命从10年前的59岁降到了53岁,这比第二次全国人口普查时北京人均寿命75.85岁低了20多岁。
“我常说,健康是需要经营管理的,也是需要投资的。”赵仲龙说,“我在给年轻人讲养生讲保健时,经常说的是,健康就是在年轻时善待自己的身体,在年老时身体回报你的礼物。现在年轻人,对健康的认识还没有那么紧迫,他们认为年轻就是资本,健康对于他们仿佛是可以任意挥霍的财富。但是,对任何人来说,最重要的就是健康。健康没有了,其他的一切也将不存在。”
赵仲龙还强调,中年人是一个特殊群体,一方面在事业上处于成熟和上升时期,另一方面在体质和生理功能方面却处于衰减和下降时期。这一升一降的矛盾,形成了中年人患病的三个特点:突变性、潜在性和诱发性。中年人必须对自己的身体现状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平时要定期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检查,对常见病、慢性病要做到早发现、及时治疗,同时要加强自我保健,做到戒懒惰、戒过劳、戒多食、戒焦虑,以保障自己的健康。
“世界上有两个东西,失去了就回不来了。这两个东西,一个是健康,一个是青春。”赵仲龙不无感慨地说,“有一个段子,说的是:高知不如高干,高干不如高薪,高薪不如高寿,高寿不如高兴。这里说的就是快乐在一定程度上比长寿更重要。”
说到这一段时,赵仲龙尤其强调了老年人的心态对于健康长寿的重要性。赵仲龙强调,老年人最重要的就是养心,不要整天胡思乱想,“老人不要想发财,现在很多老年人就是有这毛病,拿自己的养老钱去做投资,结果反倒增添了不少烦恼。这就说明,老人要有一个好的心态,学会养心,不要拿自己的养命钱来玩事,整天瞎操心,还有什么健康可言”。
“基本吃素、坚持走路、遇事少怒、劳逸适度”是赵仲龙总结出的养生口诀。“一个人不在乎活多少岁,最在乎的应该是活得健康快乐,财富不代表快乐,但快乐绝对是财富。”
赵仲龙还说,一首在中年人中间流行的顺口溜说:“吃得好,营养少;喝酒多,吃饭少;陪笑多,欢乐少;住店多,回家少;看似潇洒走一回,内心孤独谁知道?”“现代人的疾病无不与健康行为有关。不良的、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也是造成精英们患病的主要原因之一。反正不是吃出来的病,就是气出来的病。”
“人这一生,一晃几十年,到我现在这把年纪,儿时的事情也都还历历在目,坐公交车,以前都是我让别人,现在是别人让我,所以,人一定要服老,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要懂让后浪。人的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不要以为老了就不中用了,老了一样有很多事可以做,老了以后,就该服老,不要逞强,要以好的心态来面对生活。”眼前的赵仲龙用他将近70年的人生阅历告诉我。
人生是条单行车道,只能往前,不能退后。这是赵仲龙的人生信条,也是他心之所达的境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