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巴斯中巴“六一”儿童节前夕,记者拨通了新疆和田地区维吾尔族女童阿依米热·阿卜杜米吉提家中的电线年前,作为全军和武警部队医院“扶贫救心”工程的救助对象,阿依米热来到北京接受免费先心病手术治疗,还在北京参加“快乐童年放飞希望”主题队日活动。记者当时在采访中认识了这个小姑娘。
3年过去了,11岁的阿依米热告诉记者,身体已恢复健康,她还在电话中唱起了她特别喜欢的歌:“我们的祖国是花园,花园的花朵真鲜艳……”
治愈一颗心脏,拯救一个家庭;播种一个希望,凝聚万千民心。据政治工作部群众工作局负责人介绍,10余年来,全军和武警部队近40家医院先后派出百余批专家医疗队,巡诊足迹遍布30余个市(县),为民族地区筛查先心病患儿约10万例,成功救治万余名先心病患儿。
“扶贫救心”工程犹如春雨甘霖,把党和军队的关怀送给了万千贫困家庭,帮助他们摆脱因病致贫的窘境,被社会各界誉为“暖心工程”和“爱心工程”。
“这个小姑娘原来是个不爱笑的女孩。”在解放军总医院心外科二病区,护士长丁艳琼轻轻翻开红色封皮的相册,指着其中一幅由32张童真笑脸组成的照片告诉记者:“她叫兰雪静,是位来自云南昭通鲁甸县的回族贫困女孩。”
花季女童本应天真烂漫,然而患有先天性室间隔缺损和其他一些疾病,让兰雪静总是愁眉不展。2015年2月,解放军总医院医疗队远赴2000多公里外的云南鲁甸地震灾区,在筛查先心病患儿的过程中,他们发现了俯卧在担架上的兰雪静。“帮助贫困家庭患儿解除病痛,既是医生的职责,也是部队医院助力偏远艰苦地区各族群众脱贫脱困的责任。”解放军总医院主任医师高长青介绍,兰雪静作为鲁甸地震灾区首批11名先心病患儿之一,不久后乘火车来到北京,在解放军总医院接受免费治疗。
2005年3月,一篇关于我国贫困家庭“看病难、看病贵”的报道,引起了部队医院的关注——我国每年新增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约15万人,约有三分之一的贫困家庭患儿因治疗复杂、费用高昂而无缘救治,有的还未及成年就失去了生命。
“救助一颗心,就是挽回一个生命”“救助一个孩子,就是挽救一个家庭”。2005年7月28日,武警总医院与中国红十字会携手启动“扶贫救心”工程。
扶贫助困,难在精准,贵在精准。贫困先心病儿童大多分散居住在偏远的深山区、高寒地区,患儿不仅就诊难,医护人员巡诊更难。然而,无论距离多么遥远,也不管道路多么艰险,都拦不住全军和武警部队医院专家的脚步。
2010年春节,武警总医院院长郑静晨带领医疗队抵达西藏那曲县,逐村逐户上门筛查。此时,海拔4600米的雪域高原滴水成冰,风雪严寒不断加重队员们的高原反应。他们上车吸氧,下车诊疗,历时19天,辗转万余公里,为3650名藏区儿童进行心脏检查,筛查出59例先心病患儿。
2012年7月,原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心胸外科主任张卫达带领医疗队员第一次走上雪域高原。5天的义诊时间,他们走遍了地处可可西里边缘的班戈、申扎、尼玛等贫困县,行程2500公里,为900多名儿童进行心脏检查。
他们像新时代的长征者,翻雪山、上高原、闯戈壁、进乡村,踏遍千山万水,目的只有一个——把有限的优质医疗资源,提供给最需要救治的先心病患儿。
西藏,是先天性心脏病的高发地区,藏族同胞的健康是解放军总医院心外科医生叶卫华心中无法割舍的牵挂。
“行程11万多公里、筛查对象共5万多人、确诊1211人、完成手术1164人……”在叶卫华的工作笔记中,一组醒目的数字记录着解放军总医院医疗队员爱撒雪域高原的“心”路历程。
2013年4月,初春的西藏乍暖还寒。解放军总医院医疗队来到察雅、昌都等地的12个县,为广大中小学生义诊筛查先心病。听诊器戴上摘下,摘下再戴上,有的专家耳朵被磨出血来,贴上创可贴,接着听。有的医生在B超机前一坐就是六七个小时,顾不上喝水吃饭。他们辗转近万公里,筛查了5000多名儿童,确诊159例,再分批接到北京治疗。
“能到北京,到空军总医院为孩子看病,心里十分感谢!”这是藏族女孩拉毛达忠的父亲贡保加发自肺腑的线日下午,空军总医院医护人员专程到北京火车站,迎接来自青海的10名先心病患儿到京接受治疗,拉毛达忠就是其中之一。据了解,此次共有26名分别来自甘肃、青海贫困家庭先心病患儿入住空军总医院,接受免费治疗。
2016年4月12日上午8时,武警总医院副院长兼心内科主任刘惠亮走进心脏病介入治疗中心手术室。1台、2台、3台……到下午4时,前一天安排好的6台儿童先心病手术已全部顺利完成。走下手术台,刘惠亮的手术服已被汗水浸湿。
走进刘惠亮的办公室,5816份先心病患儿手术方案和诊疗记录映入记者眼帘。这些医疗文书一沓沓分类摆放,记者仔细翻看书写工整的病历,字里行间写满了一名军队医务工作者的情怀和担当。
刘惠亮告诉记者,从开展“扶贫救心”工程的第一例手术至今,“精心打造个性化诊疗方案,确保每一名患儿都能得到最佳治疗效果”,是医院始终坚守的原则。
十年辛苦不寻常,一片冰心为患者。“扶贫救心”工程的背后,是万余名先心病患儿的健康和这些患儿家庭的幸福。
2016年4月14日,西藏拉萨中学操场上欢声笑语。刚刚走下跑道的高一学生卓玛措正在擦汗,突然听到书包里手机发出的“滴答”声响。
一条短信跳上屏幕:“听闻昨晚缅甸、印度边境发生地震,拉萨有震感,你可平安?已汇去这学期的学费和生活费2000元,武警总医院心内科医生马东星。”卓玛措攥紧手机,贴在胸前,万千思绪飞向北京。
3年前,患先心病的西藏那曲县女孩卓玛措来到北京,在武警总医院接受“扶贫救心”工程手术救助。卓玛措术后康复很快,去年还在武警总医院医务人员的资助下,考入拉萨中学。如今,她最大的心愿是——考军校,当军医。
在后勤保障部卫生局,记者看到一份原总后勤部卫生部制订的“扶贫救心”工作规划,在签署《军队卫生援疆框架协议》后,该部组织军队医疗卫生机构积极开展为民医疗服务工作:
——组织开展针对新疆生活困难患者的“儿童先心病诊治”医疗救助活动,利用3年时间救助600名先心病患儿;
——深入学校、社区、农牧区开展健康宣教、疾病预防、重点疾病筛查和早诊早治等活动;
——开展对口帮扶,全面加强对口支援40所医院工作,深入开展帮扶乡镇卫生院活动和部队营连卫生所(室)与驻地村卫生室“结对子”帮扶活动,军地共建一批示范医院、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
用尽千方百计,只为惠及老少边穷地区群众。多年来,“扶贫救心”工程已经成为具有品牌效应的公益行动。
解放军总医院、海军总医院、空军总医院……一家家部队医院相继加盟“扶贫救心”工程,医疗力量覆盖区域从南到北,遍布全国。
“江西革命老区特别行动”“千名少数民族贫困家庭先心病儿童救助行动”“扶贫救心天使之旅——西藏行动”,一项项“扶贫救心”特别行动陆续开展,从雪域高原到革命老区,接力传递温暖。
大爱所至,万“心”重生。“扶贫救心”工程不仅让许多先心病患儿重获“心”生,也让许多老少边穷地区的困难家庭脱贫脱困。(吴 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