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间道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周云亮,1933年生于上海,5岁练功,9岁入上海中华国剧校学习。他长靠、短打、猴戏无所不能,在京剧界有“跟头大王”之称。不过,这个“跟头大王”之殊荣,是经过一番“生死博斗”后才得到业内认可。
1954年天津“小胜春京剧小组”到上海演出,上海“周云亮京剧小组”到天津演出,即今天的“走马换将”。
上海京剧观众的特点是,爱新奇、爱看有惊险动作的新戏。小胜春在上海的打炮戏,是根据《后西游记》改编的新猴戏《小行者力跳十二堑》,这出戏共有十二场。小胜春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有一条非常好的嗓子。为了亮好嗓子,也是为了博观众“好”,十二场戏场场有“导板”。开始,上海京剧观众觉得挺新鲜,鼓足劲地捧场喊好,但到了第十一场还在卖嗓子,再唱导板时观众完全没有了新奇感,终于叫起“倒好”。小胜春首战不利,草草收场。
再说周云亮天津之行也是经历一番风险。天津这个码头戏不好唱,是人尽皆知的事情,再大的角儿如果稍不留神,天津观众都会毫不留情地叫“倒好”。
当周云亮京剧小组抵达天津后,他看见剧场贴出的宣传广告,立即倒逼出一口凉气!这是为什么?原来天津的广告宣传写着“长靠短打猴戏皆能的南方勇猛武生周云亮”,又在下面最醒目的地方赫然写着“跟头大王”四个字。“这不是在催要人命吗?”他的心一下提到嗓子眼。剧场为了招揽观众花钱买票看戏,事先没有征得周云亮同意,就用“跟头大王”来招揽观众。天津是京剧的大码头,也是藏龙卧虎之地,外来“和尚”在门前撒泼,自称“大王”必定招惹同行不服,也无疑是在挑衅天下武戏同行,向他们公开发出挑战书。
每逢春节前,上海伶界联合公会都要举办三天盛大的义务戏,所有演出收入用于救济吃不上饭、生活困难的同行,为他们捐献棉衣和购买食物,帮助他们渡过年关。18岁的周云亮带着“周云亮京剧小组”在外地巡演,一直到除夕晚上才载誉归来。他是上海的名角儿,往年必然要参加义务戏的演出,今年因为外地巡演档期问题,所以没有来得及参加。
周云亮回到上海片刻未歇,便赶往剧场看戏。平时角儿们总是藏着掖着,不会亮出全部真玩意儿,只有在义务戏的时候才会完全放开卖力气地展示自己的绝活,这也是学习的最佳时机。谁知,周云亮刚进剧场,就被上海伶界联合会的总负责人看见,不由分说就把他拉到后台,选了一双跳靴,又换上彩裤,不化妆也不施粉,直接登台参加义务戏的演出。
周云亮5岁开始练功,每晚去剧场看父亲演戏,大约午夜时分散戏,父亲就在前面走,他在后面一路翻着跟头回家。旧时因为没有专门的练功场地,每天清晨四五点,要抢在还没有行人走动的时候,在马路上练功翻跟头。久而久之,练就耐力强,跟头翻得又快又狠又脆又稳,翻到半空中,还能可以根据当时状况任意变幻姿态,而且他的跟头正反、前后皆能,无论什么情况下,落地时总能保持脸朝观众。
那天因为是义务戏,是亮“绝活”的时候,所以不必按剧情规定,凭着演员在台上兴起,任意发挥,只要逗的观众高兴、满意,肯买票就可以。周云亮为了助兴,于是在舞台上翻出各式各样的跟头。他的跟头真是变化万千,令人眼花缭乱、目不睱接,观者无不咂舌称赞。他的跟头其实早已名扬上海滩,但今天的跟头,让观众感受到什么是名不虚传。因了这场义务戏,周云亮的跟头在上海京剧界再次迅速传播,亦令伶界同行佩服,从此沪上有了“跟头大王”这个名号。
当然,周云亮从来视“跟头大王”为戏说,也不敢拿“跟头大王”当真或以此招揽观众,只要有人说起“跟头大王”,他总是急忙阻止,说:“千万不要这么说,根本没那回事”。
想不到“跟头大王”传到了天津,剧场未征得周云亮同意,用“跟头大王”来招揽观众。当然,这种宣传的结果确实也促成了一票难求,也因此得罪了天津的同行。既然已成事实无法收回,唯有迎刃而上。
天津观众不同于上海,爱看传统戏。因此打炮戏的第一出,是周云亮的《挑滑车》。他在剧中一连串的“跳叉”接“倒扎虎”的绝技,尤其是最后一个“跳叉”后,紧接着上桌子“倒扎虎”,再“180腰变”,这一连串的高难度惊险动作,观众炸窝般地叫好。周云亮南派风格的《挑滑车》也令天津的观众大饱眼福。第二出是“麒派”名宿赵松樵的《高平关》,他在天津原本有一定的根基,演出时剧场效果也异常的热烈。第三出是周云霞、周云亮姐弟俩的《泗洲城》。当观世音念道:“天灵灵、地灵灵,悟空哪里?”周云亮饰演的孙悟空喊道:“来也!”然后从“五张半”桌子翻下。翻“五张半”这个高度时,需要检场的人在下面用竹杆挑起沿条幕,否则观众只能看见演员的腿,则看不见演员的脸,我们可以脑补一下舞台的高度。
“五张半”桌子翻下是周云亮的又一个“绝活”。前人翻下的最高记录是“五张”桌子,周云亮曾成功地翻过“六张”桌子,当然出于人身安全考虑,降到了“五张半”桌子翻下,并一直保持着这个高度。仅“五张半”翻下的高度,已经是前有古人,至今无后来者。
当周云亮从“五张半”桌子翻下再要上场时,只听连打了三遍“水底鱼”,从舞台两侧潮水般地拥上40余个穿着侉衣、彩裤和跳靴或薄底的武行们。他们早憋着一股气就等这刻的到来,个个满脸不服气的神情,他们冲上舞台后站成了三排。这是从天津各个京剧团里挑选出来最好的武生,要轮番挑战周云亮的跟头,誓与“跟头大王”比出高低。
周云亮虽然年轻气盛,但他在心里盘算着:面对前来挑战的同行,如果少翻或翻一样多,就是表示认输;但翻太多,也会伤及同行的颜面与和气。所以在接下来的跟头比拼中,不管对方翻多少数量和翻出什么的花样,周云亮无论是在数量还是质量上,总保持着比对手略高一筹即可,以切磋技艺不可伤和气为主。经过与40多个武生的一番较量比拚,天津的武生们无论是在数量上、花样上和跟头的质量上,均没人能与周云亮比肩。那天的打炮戏因此多出了二十余分钟,天津的观众大呼看得过瘾,天津的同行亦不得不竖起大拇指。
此役,打响了在天津的头炮,周云亮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原本与天津签定的合约是半年,因为票房天天客满,合约期满后又在天津盛情相留下,再续签了半年。周云亮在天津的演出整整一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