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今天是:
网站首页饮食营养护理运动健身养生医疗美容保健
相关文章
 读书会︱旧题新作:中国学者…
 关于2020小满节气经典句子集…
 健康养生经典语录大全
 养生语录
 “上海市民健康生活新風尚”…
 句经典的养生语句
 绿色清新简约时尚周年活动易…
 美容院三八女神节海报文案金…
 美丽绽放畅享促销盛宴!美容…
 〖金芝堂文报馆〗美容院每日…
 尽显华丽风采美容院活动海报…
 “互联网诊疗+专科”创新模式…
 虚假医疗广告泛滥 电视报纸互…
 天医云:可信赖、有温度的互…
 香港恒生科技指数涨超4%地产…
 机构测评全国医院互联网影响…
 江苏发生“人伦惨案”只因男…
 医院配备男护士你能接受吗?
 江苏发生道德惨案男医生与诸…
 同工同酬为何女医护的收入整…
 双男主日剧《旅行护士》剧情…
 让孕妈妈百病不侵的食物(图…
 关注出生缺陷防控重视孕期叶…
 “瑞琻特医”孕妇专用营养素…
 孕期这样吃营养补充全跟上!
 天猫618数据:90后买走了大部…
 体育场馆铺设运动木地板的好…
 体育运动的好处有哪些
 运动有什么好处?运动1小时1…
 军事训练专家支招战友:科学…
 适当运动的好处
 【黄汤淡水】黄汤淡水的拼音…
 中秋节月饼选购指南 这五个地…
 饮食安徽宿州sà汤:肉杂滚沸…
 离职招商加盟员工爆内幕:她…
 “韭菜盒子”的英文难住谷爱…
 汤臣倍健持续加码创新研发助…
 天猫国际推出“第四餐”临床…
 金达威:公司旗下品牌的营养…
 亚洲营养保健食品展迎来维生…
 央广营养课 直播预告:经络养…
 每天花费1小时健身你会有什么…
 哑铃侧平举的好处
 长期健身的人会收获什么益处…
 健身多练腿的5个益处附:一组…
 健身多撸铁有什么益处?7个好…
 养生保健注意事项
 “一年补透透不如补霜降”霜…
 第二届中国温泉产业博览会暨…
 300多名专家全方位服务 江苏…
专题栏目
网络
您现在的位置: 健康资讯网 >> 健身 >> 正文
高级搜索
读书会︱旧题新作:中国学者的美国废奴运动研究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3/9/30 12:17:07 | 【字体:

  城堡之心笔趣阁编者按:《美国内战前反奴隶制政治的兴起》(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3年3月)是武汉大学历史学院副教授杜华在其博士论文基础上形成的专著,本书将废奴运动拉回内战前美国政治史的叙事中,探讨了美国内战前反奴隶制政治的兴起。奴隶制、废奴运动是美国史上的经典议题,相关研究层出不穷,中国学者如何在这样一个题目上旧题新作,无疑是个挑战。上月,上海师范大学光启读书会邀请学者一起就此新著和相关话题进行研讨。本文即整理自读书会上的学者发言,学者所论不拘于论著本身,更有超出著作引申而至的相关思考。限于篇幅,编者据内容分上、下两篇推出,此为上篇,主要围绕《美国内战前反奴隶制政治的兴起》的写作和思考展开。

  这本书的核心问题是,19世纪30年代兴起的废奴运动对内战前美国反奴隶制政治的兴起有何影响?之所以想到这个问题,大概有几个原因。一是我一直对各种具有理想主义精神的社会改革家有浓厚的兴趣,而废奴主义者恰好就是这样一群人,他们崇高的道德意识和巨大的改革勇气,深深地吸引了我。二是出于对美国民主政治的关注。在一个民主社会中,国家与社会的关系如何?精英与民众的关系如何?联邦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关系如何?民主的制度与文化之间有何关系?个人的权利和自由如何得到保障?当民主政治面临“去民主化”的威胁时,人们该如何应对?对这些问题的思考,是我进入美国史领域,并一直学习和研究的根本动力。而奴隶制问题,是思考上述问题的绝佳题材。

  奴隶制是美国民主政治遇到的最大障碍,并最终引发了内战。之前,人们常问的问题是:为什么美国的民主无法解决奴隶制问题?但是,如果我们换个角度,可以问另一个问题:为什么它也可以解决奴隶制问题?在内战前数十年中,奴隶制已经成为一种强大的政治经济权势,并发展出以种族主义和州权主义为核心的意识形态。但是奴隶制集团并未完全控制美国的政治,美国也没有如他们所愿,发展成为一个“蓄奴的共和国”。与之相反,一股反奴隶制的政治力量在迅速兴起,在权力、制度、观念等层面反抗奴隶制权势集团。正是由于反奴隶制政治力量的努力,美国人才能消灭奴隶制这一民主政治的毒瘤,捍卫和延续共和制,实行“自由的新生”,尽管他们为之付出了内战这一惨痛的代价。从这个角度来看,反奴隶制政治可谓深刻地塑造了美国民主政治的进程。

  美国学者并非没有意识到反奴隶制政治的重要性。历史学家肖恩·威伦茨(Sean Wilentz)就明确指出,“反奴隶制的胜利”可谓是“美国历史中最奇特的思想和政治反转之一”,“在1812年美英战争至1860年间,美国历史的核心事实(central fact)是政治反奴隶制运动的不断兴起,并最终导致了全国性的奴隶解放”。(Sean Wilentz,“Jeffersonian Democracy and the Origins of Political Antislavery in the United States: The Missouri Crisis Revisited”, The Journal of The Historical Society [Fall, 2004], p. 375.)但是,美国学者在研究反奴隶制政治时,关注的多是政党政治。其中,最经典的问题当属共和党的起源,埃里克·方纳等多为史学名家都留有名典著作。但是,废奴运动与反奴隶制政治的关系,则较少被提及。导致这一问题的原因,书中已有论述,我就不在这里一一赘述,只讲我个人认为最关键的一点:废奴运动研究与社会政治的关系。从20世纪60年代至今,废奴运动一直是美国自由派历史学家颇为关注的题材,他们尝试通过重新解释废奴运动,为美国当代社会的变革注入精神力量。因此,他们十分关注废奴主义者对美国的政治体制、种族秩序和性别秩序的挑战,强调黑人和女性废奴主义者之于废奴运动的重要性,赞美废奴主义者的道德勇气和抗争精神。这就导致废奴运动往往被描绘为一场极具英雄色彩的抗争运动,与制度性政治似乎毫无关联。

  这本书最主要的目标就是把废奴运动拉回到内战前美国政治史的叙事之中,考察废奴主义者与制度性权力之间的博弈和互动,如何推动了内战前反奴隶制政治的兴起。这个想法的产生,也得益于社会科学理论的启发。读博士的时候,李剑鸣老师就推荐我们阅读查尔斯·蒂利的著作。后来,又陆续读了西塔尼·塔罗、安东尼·奥勒姆、裴宜理、赵鼎新等学者著作和文章,逐渐意识到社会行动者与制度性政治之间不是完全隔绝和对立的,而是可以互动、转换和塑造的。这一思考在很大程度上帮忙搭建了本书的框架。所以,这本书其实包含了两条线索,一是废奴主义者如何突破高层政治的压力,把奴隶制问题推向公共辩论的中心;二是国家权力如何介入各种事件,并产生意想不到的结果。在写作的过程中,我逐渐意识到,反奴隶制政治本身极为复杂,仅从社会抗争的角度出发,无疑会将这段历史简化。因此,我努力尝试把研究语境化,尤其重视政治文化对人物和事件的影响。我的基本观点是,在内战前数十年中,废奴主义者通过持续的社会抗争,突破了国家权力的,将奴隶制问题推至公共辩论的中心,并把反奴隶制的道德情感注入到美国政治中去,推动北部州和联邦政府向反奴隶制的方向发展,为反奴隶制政治在19世纪50年代的全面兴起提供了历史语境。

  这本书采用的是个案研究的方法,选取的三个案例分别是1835年邮件运动、乔治·拉蒂默逃奴案和“奴隶主权势”观念。之所以作此选择,一是因为我自知能力不够,无法对废奴运动与反奴隶制政治的关系进行系统而全面的研究,二是我认为个案研究可以更加深入,避免泛泛而论。在此后修改论文的过程中,我愈发意识到,我所谓的个案研究其实是微观研究。要想把一个小题目做得深入,并能以下见大,也是一件挺难的事情,需要掌握足够丰富的资料,要利用多样的分析工具,还要对历史的整体图景有一定的把握。这些我做得其实都很不够。受史景迁、孔飞力、林郁沁等一些美国的中国史学者的影响,我一度想尝试把故事讲得精彩一些,比如描绘一些细节,增强叙事的情节感,但是受限于自己的文字修养和叙事能力,终究还是写出一本没有阅读趣味的书。

  最后,回到我一开始提到的那个问题。废奴运动的历史表明,虽然在内战前几十年中,奴隶制给美国的民主带来巨大的威胁,比如政治文化的分裂、政党政治的极化、权势集团对联邦政治的绑架等等,但是这个时期的美国仍然存在一个比较强大的、多样化的公民社会。在制度层面,它能够有效地抵制权势集团的行政集权;在社会层面,它能够给激进者以容身之所,帮助其对抗多数的。更重要的是,它提倡一种健康的公共精神,鼓励人们超出自我,去追求公共福祉,甚至全世界的自由。当然,废奴主义者的持续抗争,尤其他们提出的各种新观念和“抗争剧目”,也在丰富和更新着这个公民社会,这也是他们留给美国历史的最宝贵的遗产。

  杜华这本书的前身是他的博士论文。作为博士论文,我看过不止一遍,对基本内容和主要风格都有比较深的印象。对于杜华后来的研究,我也比较留意。所以,我很愿意就这本书谈一点个人的看法。

  这本书最大的特点在于旧题新作。奴隶制,废奴运动,反奴隶制政治,这些在美国史研究中都是经典的课题,相关的研究相当多,真可以说是汗牛充栋。在中国研究这样的经典性题目,怎样才能做出新意来呢?这对于学术眼光、功力和勤奋的程度,都是很严峻的考验。以往人们把废奴运动作为一个直接跟劳动制度相关的问题,把它看成一场社会运动;杜华则把废奴运动放在美国政治史的脉络中,关注奴隶制和反奴隶制所引起的政治反响,考察它对19世纪上半叶美国政治变迁的意义,进而把它与美国早期的民主化联系起来。毫无疑问,从政治史的角度来重新界定废奴运动的内涵和影响,这是一种有新意的思路,正是这一点保证了这本书的学术价值。

  旧题新作还需要在材料、史实和写法方面下功夫。杜华这本书的材料的确很扎实,选取的案例很恰当,对这些案例的论述也很见功力。这本书采取夹叙夹议的写法,字里行间带着思考,把思想寓于叙事当中。我看他的博士论文时,对这一点就赞赏不已。我当时还跟立新老师说,杜华这么年轻,文笔就这么老道,能够带着思考写作,这是非常不容易的。对于一个好的学者,这是最为重要的素质,也是一种非常难得、甚至是可遇不可求的素质。我当时就觉得,杜华的学术前景肯定是相当可观的。历史写作中常见的问题,要么是过于受到理论的牵制,导致理论和史实脱节;要么是停留于就事论事,仅仅是“事具始末”而已;再要么是条分缕析,逻辑分明,但显得非常枯燥乏味。杜华的写作风格看上去是在讲故事,但实际上是在表达自己的思想,而且把两者很好地融合在一起,看起来有点像七八十年代欧美学者常说的“分析性叙事”。

  关于废奴运动,中国学者过去也有一些研究,我们的教科书和美国史著作通常会把废奴运动当成一场道德运动和社会运动,也会提及它的影响,但是一般都笼统地称废奴运动加速了内战的到来,对奴隶制的消亡起了促进的作用,但是究竟是如何促进的,则语焉不详。杜华的著作从全国性政治议题的制造、新的政治话语的发明以及社会运动对州立法的影响等三个方面来考察废奴运动如何打破了密苏里妥协以来国会和总统在奴隶制问题上的沉默,改变全国性政党对奴隶制问题的回避,导致奴隶制问题进入了联邦政治的中心,从而促进了反奴隶制政治的兴起,并加速了内战的到来。

  通过探讨废奴运动与反奴隶制的关系,该书很好地把废奴运动的影响具体化。奴隶制的废除显然不能够仅仅通过道德上的声讨和社会运动来实现,而必须在政治和法律层面来加以解决。如果只有反奴隶制的运动,没有反奴隶制的政治,那么奴隶制就不可能消亡。杜华这本书实际上就是在讨论废奴运动如何从道义和社会层面发展到政治和法律层面,从而最终实现了废除奴隶制的目标,其内容和观点都令人耳目一新。这是杜华著作的第一个贡献。

  第二个贡献是该书在方法论的层面运用了美国政治学家查尔斯·蒂利的抗争政治的理论。欧美历史的经验证明公民权益的获取和民主的扩大往往是通过弱势和边缘群体的抗争来实现的,民主的建立和扩大往往离不开社会抗争。蒂利就认为,在近代以来的欧洲,一切通向民主政治体制的历史道路都包含了旷日持久的抗争。实际上,美国历史上也出现过类似的现象,废奴运动及其引发的美国政治的变化是一个典型的抗争政治,杜华非常熟练地运用了蒂利的理论作为自己的分析工具,深化了对废奴运动与内战前美国民主政治演进的理解。该书可以被视为应用跨学科理论工具来深化历史解释的典型范例。

  如果能用一定的篇幅讨论一下废奴运动与内战前美国的选举政治和政党政治之间的关系,这本书可能就更加完美了。废奴主义者反奴隶制的诉求从最初仅仅是无人倾听的“旷野中的呼喊”,逐渐地发展成为全国性的道德讨伐,然后引发民众抗议甚至是武装暴动,最后发展成为全国性的反奴隶制政治。在这个过程中,政党发挥了怎样的作用?或者说废奴运动对美国的选举政治和政党体制是不是有影响?我想肯定是有影响的。废奴主义者曾组建自己的政党,并参加地方性的选举,其中的一些主张成为后来的自由土地党和共和党纲领的一部分,废奴运动很可能改变和塑造了美国政党政治的格局。如果这部著作对废奴运动如何影响到了1850年代美国政党的重组以及第三政党体制的兴起做一些考察,就会更加全面。

  当年,杜华的博士论文完成之后,我就觉得非常好,经常推荐给博士生作为范文。此次重读这本书,感觉比博士论文还要好。这本书能从能够从复杂的学术史中间抽取有价值的问题,很不容易,理论与叙述的结合也非常顺滑。而且,读这本书时,可以感受到杜华有超越同龄人的判断力,叙事总体上很冷静,但在必要的时候会有非常锋利的意见,很有决断性。

  我觉得这本书几乎无可挑剔,但是,既然是读书会,我们也来挑剔一下,这种挑剔未必合适。有的时候其实是我自己想从这本书中得到的东西没有再书中看到,而对作者来讲这种要求未必合理;还有当然也可能是因为我在相关论题上读书太少。

  首先这样一个问题,人、人物、人群的因素在这篇论文当中体现的不多。反奴隶制政治的参与者,废奴主义者是一群什么样的人,他们的构成经历了什么样的变化。这样的问题,我不免希望由杜华这样一位对他们有深入了解的人讲出来。我想这肯定是一个非常纷杂的构成。我自己会很关切东北部或者新英格兰的上层人士。那么一般说来,上层人士都是既得利益者,比如新英格兰的纺织业商人,他们其实是南部奴隶制基础上的棉花种植业的受益人,但是我时常感到他们当中很多人是反奴隶制的。我自己很想在这个研究当中了解这些人群。当然,对于不同人群之间的相互关系,是不是可以做一些社会学、社会史的,甚至具有人类学内涵的分析?

  还有一个就是刚才王立新老师提到的内战因素。作为一篇在中国讨论美国的反奴隶制政治的书,我就在想,是不是应该在结论当中交代反奴隶制政治和内战之发生的关系,讨论一下这当中有没有所谓历史因果关系。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第三章小结中讲到既有研究中的冲击-回应式的因果叙事过于简单,但是我感觉你似乎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和讨论其实仍然还是在冲击-回应式的框架之下。我不知道这个感觉对不对。

  这本书重塑了反奴隶制群体在美国历史上的形象,之前人们认为反奴隶制运动是一场道德运动,但是杜老师这本书把它重新解读为一个将道德诉求跟社会的政治运动结合的一场活动,这种道德感可能既来自于世俗的道德正义感,也可能来自于基督教精神。我觉得这本书对于现实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此外,我认为这本书把学术性跟可读性结合的很好。作为一本学术著作,这本书有破有立。它反驳了对于反奴隶制运动先前的解读方式,然后提出了一种新的方式,而且还有大量详实的资料作为支撑。从思想史的角度来看,有麦迪逊,杰斐逊,卡尔霍恩,韦伯斯特等一大批建国之父的思想呈现在作品当中。在制度分析方面,杜老师对于美国宪法的相关条款把握得非常准确深刻。另外,这本书的可读性也很强,这一点是让我感到意外的,它给我们展示了一个反奴隶制精英群体这样一个生动形象的画卷,从阅读感受上来讲,很像威廉·曼彻斯特所著《光荣与梦想》的感觉,我觉得,对于一部历史著作来讲,这是非常可贵的。

  在中国研究美国历史,要开辟一个完全没有研究或前期成果极少的领域十分困难,也不大现实。我们的研究不可能像美国历史学家那样“碎片化”。实际上,做很小的课题,也没有必要。总的来看,我们做的是一些基础性的课题,但也不得不面对美国学者在这些领域有汗牛充栋成果的现状。我们中国学者如何在如此丰富的既有研究之上推陈出新?如何旧题新做?我觉得杜华的新书是个典范。

  杜华研究的是内战前美国反奴隶制政治的兴起。一般认为,废奴运动的兴起,反奴隶制政治进入美国政治生活的主流,似乎是顺理成章的事。学者们不大会关注这个问题或认为这是一个重要问题。但杜老师的研究告诉我们,怎样做到“书从疑处翻成悟”。我们可以通过这本新书,通过杜老师对废奴运动、反奴隶制政治的研究和解释,改变我们对相关问题的看法,这是我觉得最有意思的地方。

  内战前美国的反奴隶制政治为什么会兴起,以及如何兴起?或者说,它为什么会在19世纪上半叶演变成为美国的重大政治问题,进入到美国政治生活的中心?实际上,在19世纪的前20年,尽管南北双方在奴隶制问题上斗争激烈,但他们总是小心翼翼,避免把它变成一个全国性的政治问题,也尽量回避奴隶制问题的道德性。也就是说,南北双方都不希望把它带到会引起严重冲突的美国政治舞台中心。杜老师从这里入手,向我们讲述了一个新的故事,废奴运动如何把反奴隶制变成一个道德性的问题;废奴运动如何利用“邮件运动”,把反奴隶制政治变成一种捍卫和维护美国立国原则的斗争,使得美国北部接受废奴主义者创造的反奴隶制话语体系;废奴运动在北部推动反奴隶制政治发展后如何改变美国的政治文化,促进反奴隶制政治的兴起,使得奴隶制的废除变得不可避免。

  杜老师的新书已经出版,它还有没有可以改进的地方?在我看来,研究美国历史上的重大问题,一定要放到美国历史的整体进程中进行思考。例如,反奴隶制政治的兴起与19世纪上半叶美国历史的重大进程有什么关联?在19世纪上半叶,美国历史上发生了很多大事,反奴隶制政治与这些事件之间有何关联?此外,跨国史作为一种理论和方法方兴未艾,在19世纪上半叶,废奴运动是一场全球性的运动,是否可以用跨国史来重新审视美国的废奴运动或反奴隶制政治的兴起?当然,一本书无法解决所有的问题。

  我觉得杜华的这本书有四个非常值得学习的特点。第一个,是围绕着反奴隶制政治兴起这个大主题,书中讨论的很多具体问题,都是在和前人进行一种有效的对话,所以有非常高的学术价值。比如,杜华在第二章道德性政治废奴运动的兴起和特征中,对前人关于废奴运动者究竟是反政治的道德主义者,还是政治改革者这个问题的争论、对道德与政治二元对立研究范式都做了非常详细的分析,而且指出这种道德与政治二元对立的研究,遮蔽掉了废奴运动的复杂性和多元性。所以在第二章里面,就试图打破这种政治废奴和道德废奴二元对立的解释。他阐释了19世纪30年代废奴主义者在道德和政治之间并没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界限,通过道德性政治对公共意见发挥的持久性的影响,去推进反奴隶制运动兴起。这样一来就突破了过往研究对于一些具体问题的刻板性印象,重新审视书中所讨论的议题的重要性,所以有一种非常强烈的问题意识。

  第二个特点就是书中的言说,我觉得都落到了实处,所有的分析都结合具体的案例和对史料的运用,恰到好处,有很强的说服力。比如,杜华在第二章道德性政治里提到说,废奴主义者的道德和政治理念是相互交融的。废奴主义者一方面是用宗教话语与政治话语去强调道德和现实政治的这种关联,另外一方面,又强调自由,平等,权利这些核心的民主理念的超越性和至上性,并把它提到了和宗教观念等量齐观的一种高度,他们发明了一套以基督教、自然权利、共和主义为核心的“道德权力-话语体系”。紧接着后面有一个非常强有力的史料,就是作者引用了19世纪30年代废奴理论家西摩·特蕾德维尔书中的一段话,对这段话做了一个非常精准的支撑。这种驾驭史料的能力在书里体现得很明显,整本书的说服力非常强。

  第三个特点就是这本书体现了社会科学理论和史实的结合和交融,让研究富有深意。杜华比较关注与社会运动相关的理论,所以他没有孤立地考察废奴运动,也没有孤立地去看高层政治,而是关注到社会运动和高层政治之间的互动性,在社会政治历史的路径下,国家权力和社会改革不是完全矛盾的,有时正是因为国家权力的介入,才让一些事件政治化,反而推进了奴隶制问题走到全国政治舞台的中央。

  另外我觉得杜华在整个注脚里做了非常扎实的理论性解释。他引用蒂利和塔罗的《抗争政治》,还有奥勒姆和戴尔的《政治社会学》等理论书籍。即使不研究奴隶制问题,如果关注社会运动,以及和抗争相关的一些议题,都能从杜华书的注脚里找到一些非常有帮助、有参考意义的理论书籍。

  第四点是在写作的文法上,我读这本书整体的感觉就是写作节奏不疾不徐娓娓道来,读起来非常舒服,而且能感受到杜华非常真诚的写作,这本学术著作在保持客观的同时,并不是冷冰冰的,这其实是很难做到的。很多章节的开篇都有一种情境性非常强的带入,把读者带入到自己想讲的故事里,有一种很强的故事性,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值得学习的地方。总之我觉得杜华这本书给我的启发很多。

  我有两点很深的感触。我们常常探讨:怎么样才能有一个很强的问题意识?怎么样才能提出冲击力的观点?杜华这本著作给我留下的最大感想就是这一点。作者非常善于用一个最合适的框架来最大程度地凸显选题的价值。正如前面几位老师提出,本书是典型的旧题新作,也就是说,一个传统问题,如果写作框架思路不是选得特别巧,就没有办法重新阐释出废奴运动的意义。

  本书的第一章占比非常大,营造了一种令人窒息的氛围,让读者感觉在废奴运动兴起之前,美国政治确实走入了僵局,从道德和权利的层面谈论奴隶制已经成为一个禁区。有了第一章的氛围营造,废奴主义者的登场就有了意义。接下来的每一个案例其实都在讲废奴主义者是怎么样用抗争政治去冲击这样的僵局。所以整本书读下来,我感觉找到了一个非常巧的一个框架,最大程度地凸显出了旧题的新意,让读者感受到冲击力。后面几章里对于案例的阐述,跟第一章营造的氛围感结合的非常好,整个读完了之后,有一种畅快淋漓的感觉,一团阴云终于被吹散了。

  除了合适的写作框架以外,另外一个提出有冲击力观点的办法,是合理运用跨学科的理论和方法,提高历史学写作的提炼能力。在这点上,本书做得也是非常出色的。作者非常恰当地利用了历史社会学的抗争政治的概念。这个概念出现在文章的各处,跟材料结合得非常好,理论和材料结合得非常贴切,这也增加了本书的冲击力。

  另外让我印象很深的就是写作技巧。杜华老师很谦虚,说这本书读起来很乏味,但我觉得这本书读起来不乏味,我读的时候是很紧张地被作者带着走。杜华老师的写作技巧是挺熟练的。比如第四章,每一节其实都在讲故事,在第一节讲故事的一部分,留一部分在第二节讲,再留一部分在第三节讲,合在一起就是整个事件的始末,从中也淋漓尽致地展现出各个群体的参与。这种安排恰到好处,讲述得又非常有层次,读起来很有节奏感。

  我觉得一个好的研究,绝不只是在自己涉及的问题上做的很精深,提出富有新意的观点,仅仅对自己所在的领域产生冲击力或影响力,更重要的是能够对其他领域的学者有启发作用。杜华老师主要研究废奴运动和反奴隶制政治,我个人的研究则聚焦于19世纪初期美国的政党政治。虽然我们两人的研究领域之间没有直接联系,但是我觉得杜华老师的研究对我思考美国政党政治,特别是第二政党体制的相关问题具有很大的启发作用。

  按照普通人的印象,美国的政党政治长期以来是两党制。虽然在美国历史上曾经存在过一些第三党,但是它们并没有真正撬动或者改变两党制的政治框架,美国的两党政治保持了长期的稳定。可是按照美国政党政治史的叙述,美国至少经历了五到六个不同的政党体制。也就是说,在两党制的大框架下,美国的政党政治在不断地进行重组。在美国赢者全得的特殊选举制度下,小党基本没有生存的空间。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不禁要问,美国政党政治重组的动力是什么?促使这种看似稳定的两党体制发生改变的外部冲击力是什么?在这里,杜华老师的研究给了我一个非常重要的启发:废奴运动不仅是美国内战前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社会运动,它更是一种抗争性政治,并且对两党制的政党政治体制产生了非常重要的撬动作用。政治学学者们认为美国第二政党体制在内战之前的崩溃是政治极化的结果,而废奴运动将奴隶制问题推向美国政治议程的中心位置应该是导致政治极化的原因之一。所以我认为,研究废奴运动的政治意义对我们认知美国政党体制的变化是非常重要的。

  纽约州政党政治的主要组建者马丁·范布伦政治观点的变化给我们提供了一个重要例证。长久以来,在美国人对他的描述中,范布伦是一个实干型的政治家,并不太关注理念性的东西。比起对美国政治的重大问题发表看法,他更重视实际的政治操作,比如政党的建设和选举的组织。斯皮尔伯格导演的电影《阿米斯塔德号》(又译《断锁怒潮》《勇者无惧》)塑造了一个对奴隶制问题持消极态度的范布伦形象,他的基本观点是:为避免南北同盟的分裂,关于奴隶制的讨论应当暂时搁置。然而,在1840年竞选连任失败之后,范布伦的态度发生了急剧的变化。他成为当时非常少有的,明确提出要限制奴隶制的美国主流政治家,他的这种转变甚至导致后来的纽约州分裂成了反奴隶制的焚烧谷仓派和支持奴隶制的守旧派。在范布伦这样一个不太具备政治理念的政治家身上发生的剧变反映了废奴运动已经将奴隶制问题推到了美国政治舞台的中心。因此,杜华老师的研究解答了我的很多疑问,也促使我重新去思考美国政党政治的很多重大问题和发展动力。

  这本书对案例的选取也特别精彩,杜华老师在前面说他选择案例的两个标准,一个是它要具有可研究性,也就是你要有充足的材料,要能够把它做出来,再一个就是它要有典型性,就是如何通过几个小的案例,能把一个宏大的问题呈现出来。杜华老师选取的这几个重要案例,既有时间上的前后演进,几个案例谈的又是不同的层面,既有州的层面,又有全国的层面,我觉得他选取案例的方式是非常值得我们去学习的。

  除了谈书本身之外,我还想向杜华老师请教废奴运动和其他社会运动的区别是什么?同样面对这样一个体制,有的社会运动被成功地驯化,几乎没有引起剧烈的变动,但是一场废奴运动把反奴隶制政治推向美国政治舞台的中央,最终使美国通过一场血腥的内战去解决奴隶制问题,甚至打破了美国宪政机制的惰性。这个问题是值得进一步探讨的。

  我跟杜华老师的研究领域非常接近,但研究的视角有些区别。杜华老师这本书对我的研究启发很大,首先,我认为杜老师的问题意识非常强,每个章节会提出很多问题,然后根据问题去解读材料,在写作中也会尝试跟国外学者进行对话;其次,杜华老师对材料的驾驭能力也很强,既全面又灵活。比如书中对“邮件运动”的研究,不仅涵盖了“邮件运动”对南部和北部的影响,还考察了这个运动对社会精英和各个群体的不同影响;第三,杜华老师对跨学科的理论和研究方法运用非常熟练,这也是我想要学习的地方,所以我想问杜华老师是如何将理论与原始材料有机地结合起来的?是先看材料,根据材料看一些相关理论,还是先有一些理论,再去搜寻相关的材料?第四,杜老师的个案研究也很全面,既有公共领域的,也有北部的,还有联邦的,这些丰富的个案选择非常具有说服力。不过,看完这本书我也有一些自己的思考。杜华老师在书中强调自己想要突破废奴运动研究二元对立的传统范式——美国学界常用的“道德派”和“政治派”划分方式,所以杜老师更关注的是两个派别之间的合作。不过从章节分布和书中的叙述来看,我认为杜老师研究中还是存在很多二元对立的影子,没有详细论述“道德派”在后两个个案研究中的贡献。最后,我们都知道反奴隶制的人并不全是参与废奴运动的人,还有一些反奴隶制的政治家,比如辉格党内的“良知派”。我认为杜老师可以再写一写废奴运动对内战前的政治和政治家的影响,以及这个运动是怎么推动内战前反奴隶制政治的全面兴起的。

  从选题来看,杜华老师的书属于政治史方向,但又不属于传统的政治史研究。他提出了一个很好的问题,社会运动怎么能被吸纳入正式的政治程序?书中提供了一个清晰的解答思路:社会运动能否被吸纳,首先取决于基本的政治规则安排,然后取决于某一时期具体的社会和政治气氛,最后取决于社会运动本身具体的组织策略。十九世纪的废奴主义运动正是运用了以上三方面的因素,突破了各种困境,最终成功进入政治议程。但美国历史上还有许多其他社会运动,如反移动和平民党运动,它们虽然也运用了道德性的政治话语,但最后都走向失败和解体。废奴运动的独特性在哪里?这可能是以后我们能够继续研究的方向。我认为国内对美国当代政治运动的研究经常低估社会运动的组织性,杜华老师的书在这方面很值得大家学习。

  从研究对象来看,杜老师这本书是一本关于精英政治的研究,但又不是过于精英化的研究。首先他不是聚焦于传统中的精英高层——政治家或哲学家,而是把关注对象更多的转向了中层精英,尤其是商人、官僚、技术工人、媒体工作者等等。其次,书中对黑人精英的研究大大颠覆了国内的传统研究,不论是黑人知识分子还是基层社会运动的黑人组织者,这些都是过往很少被关注的。

  从研究背景上来看,杜华老师非常关注美国十八世纪末到十九世纪初这一阶段的“精英迭代”现象,这一现象如何影响美国当时的社会运动是很值得重视的问题。面对这种迭代和变化需要用一种新的方法和理论去研究,杜老师这本书就给我们指明了这类研究的方向,很有启发意义。在学术意义上,这是一本能够与美国学界进行有效智识对话的著作。杜华老师此书的成功出版对我们美国史学者来说是一种激励,中国的美国研究拥有隔岸观景的条件,可以避免卷入美国本土的一些意识形态争端,这是我们的优势所在。而且这本书对我们中国学者基于自身经验所关注的一些历史理论问题,也形成了非常有意义的回应。

  杜华老师的这本著作不仅提供了很多关于美国内战前反奴隶制政治的新的知识、理论和方法,从史学写作的角度也堪称范本。这些优点包括如何提炼问题意识、如何挖掘和解读多样而丰富的材料、如何融会贯通地使用社会科学理论、如何将诸多个案整合进一个有效的解释框架,等等。除此之外,我觉得相当重要的一点,即当代历史学家在面对研究对象时应该保持什么样的态度。这本书对废奴主义群体的立场和情感是正面的,笔触之间常可见同情和赞美之词。但是这种态度与当代许多美国历史学家不同,后者往往刻意拔高黑人群体的抗争和自主意识。而杜老师的态度更多是基于史料的学理性分析,既不突兀,也显得更为客观和克制。

  我认为这本书的一大贡献,是对19世纪美国反奴隶制政治相关概念的界定和解释,虽然看起来是相当基础性的工作,但是其重要性是不可低估的。此前国内研究并没有对这些核心概念,如废奴、废奴主义、拥奴、奴隶主权势等,进行比较统一的翻译。杜老师基于对特定语境下的文本理解,对相关名词进行了准确的辨析和翻译,不仅涉及奴隶制和反奴隶制政治,也包括大量的组织、人物、法案、报刊等等,为该领域学者的后续研究提供了很好的参考。

  最后,想对杜老师今后的研究提几点个人的期待。第一,该书主要以个案研究为主,但这些个案是否足以勾勒出美国反奴隶制政治的主要面貌?这本书已经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框架,是否可以将19世纪上半叶美国的重大历史事件,比如西部扩张、宪政冲突以及政党政治等纳入其中,写成一部更为全面的、以废奴运动为核心的美国内战前政治史?第二,对反奴隶制政治的考察是否可以在时间上往前、往后有所延伸?废奴主义有着长时段的历史,一方面从殖民地到早期共和国时期的奴隶制问题近年来获得更多关注;另一方面废奴运动在美国走向内战的历史进程中究竟起到了什么作用,似乎依然值得讨论。第三,从空间的角度,奴隶制问题不仅仅是美国史的范畴,更是一个大西洋世界内的重要论题。美国废奴主义的兴起和发展是一个跨国事件,而种种域外因素与美国国内反奴隶制政治的互动关系错综复杂。我想如果杜老师能在上述这些方面有更进一步的回应,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19世纪美国反奴隶制政治的发展、特点,以及对美国和现代世界的历史意义。

  这本书在三个方面让我印象特别深刻。第一是这本书的思想性。这种深刻的思想性应该和三个因素有关:首先,无论是在导论,还是在各章的开篇,杜华老师都用一定的篇幅梳理了相关的学术史,把他自己的论点嵌入到已有的学术脉络当中。这些学术史的梳理不仅全面,而且非常透彻,在帮助读者了解该领域已有研究成果的同时,实际上也凸显了他自己的问题意识。其次,书中密密麻麻的注脚也反映了他在美国废奴运动、内战前的政治文化、反奴隶制政治这些问题上,所做的大量、深入、广泛的阅读。因此,他在叙述时能够娴熟地兼顾历史细节与宏大视野,为读者展现19世纪30年代废奴运动展开的历史语境。最后,也是大家都提到的,就是他对于社会科学理论的吸收和运用。除了一手文献和相关史学论著之外,脚注里还有不少社会学、政治学的理论著作。

  最后是这本书的研究材料。脚注以及后面的参考文献种类非常丰富,而且数量巨大,包括一些传统的政治学文献,也包括一些私人日记、书信、回忆录等等。这其实也体现了这些年来数据库资源建设以及出国访学对于我们国内美国史研究的影响。更重要的是,在导论里面,杜华老师慷慨地分享了他在书中使用的原始文献的种类和来源。对美国废奴运动感兴趣的学生或者学者来说,这是极具参考性的材料指南。

  总的来说,这本书材料扎实,分析细腻深刻,论证层层递进,观点令人耳目一新,即便是对美国废奴运动不甚了解的读者,也能够很好地了解到内战前废奴运动和反奴隶制政治的关系,由此能够深化对于19世纪上半叶美国政治文化变迁的认知。就我自己关于女性废奴主义者的研究来说,杜华老师的这本著作也给我带来一些启发。书中使用了宽泛的政治概念,也就是说,不局限于立法、选举、担任公职这些正统的政府活动,而是强调废奴主义者利用报纸、小册子、请愿等等各种各样的手段去塑造公众意见的作用。这就把原本被视为处在政治边缘的激进分子纳入到美国内战前政治变迁的考察当中。实际上,这种研究方法也给我进一步去挖掘女性废奴主义者在废奴运动中的贡献打开大门。这也是近20年以来,研究女性与政治关系的史家倾向于采用的方法,是女性史领域的一种趋势。

  如果还要吹毛求疵的话,第二章在论述废奴运动的时候,对跨国联系的影响关注较少。但是,杜华老师未来的课题和这个问题有关,可能他有自己的考虑。实际上,废奴运动从美国革命时期开始就是以跨大西洋网络为基础的社会运动。按照英国学者J.R.奥德菲尔德的研究,跨大西洋废奴网络分为两个时期:其一是1787年至1820年,其二是1820年至1860年。杜华老师这本书论及的时期正好处在第二个时期,也正是奥德菲尔德认为美国废奴者取法英国废奴主义的时期。

  此外,我最近在关注一个很有意思的跨国人物,叫弗朗西斯·赖特。她可以说是美国第一个公开采取反奴隶制行动的女性,因为1825年她在印第安纳州买了一块地,开展空想实验,想要实践她解放奴隶的想法。但是,她本人非常反对宗教复兴运动。她反对奴隶制,但并不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废奴主义者。这个个例和杜华老师在第二章中提到的福音派宗教复兴运动和废奴运动的关系有点矛盾,但实际上这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当时不同群体在反奴隶制问题上的不同立场,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废奴运动在美国历史上的意义。总的来说,阅读这本书是一个学习的过程,而且收益非常大。

健身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 上一个健身:

  • 下一个健身: 没有了
  •  
     栏目文章
    普通健身 读书会︱旧题新作:中国学者的美国废奴运动研… (09-30)
    普通健身 每天花费1小时健身你会有什么收获?7个好处不… (09-29)
    普通健身 哑铃侧平举的好处 (09-29)
    普通健身 长期健身的人会收获什么益处?如何成为一个合… (09-29)
    普通健身 健身多练腿的5个益处附:一组自重腿部训练 (09-29)
    普通健身 健身多撸铁有什么益处?7个好处会找上你 (09-29)
    普通健身 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终生运动是大势所趋! (09-28)
    普通健身 爱运动爱健康体彩支持全民健身 (09-28)
    普通健身 新疫情时代全民健身的重要性 (09-28)
    普通健身 什么是全民健身? (09-28)
    普通健身 倡导全民健身提升身体素质 (09-28)
    普通健身 每天坚持运动半小时身体可能会收获这5种好处赶… (09-28)
    普通健身 男人每天坚持做“上下运动”或许能提高“肾动… (09-28)
    普通健身 打羽毛球的好处到底有多少?最全回答 (09-28)
    普通健身 女人坚持经常做“提肛运动”或许能改善不少问… (09-28)
    普通健身 健身的好处你知道几条? (09-28)
    普通健身 健身小白必须知道的黄金动作:双杠臂屈伸 (09-27)
    普通健身 我看了几百本运动健身书籍向你推荐这7本 (09-27)
    普通健身 我很丑但健身让我型(网友经历分享) (09-27)
    普通健身 瑜伽其实是一种男性健身方法 (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