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忆之旅新晋宝爸宝妈,在婴儿母乳喂养、辅食添加、定期体检等方面,是不是常常感觉手忙脚乱?宝宝的健康保健,应该注意哪些问题?针对这些,青岛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了健康指南,就婴儿期保健问题进行了科普。
婴儿满月后均应到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健康查体,时间分别在3、6、8、12、18、24、30、36月龄时,共8次。
查体时医生会询问婴幼儿喂养、患病等情况,做生长发育和心理行为发育评估,进行科学喂养(合理膳食)、生长发育、疾病预防、预防伤害以及口腔、眼、耳保健等健康指导。在婴幼儿6~8、18、30月龄时,分别进行1次血常规(或血红蛋白)检测。在6、12、24、36月龄时,使用行为测听法分别进行1次听力筛查。在每次进行预防接种前均要检查有无禁忌症,若无,体检结束后接受预防接种。
新生儿在最初几天排墨绿色、黏稠的胎便。之后大多数大便变为黄色,但也有的大便发绿、带白色颗粒或黏液。新生儿的大便次数不稳定,一般为每天1~5次。每次大小便后要换尿布以预防尿布疹。
新生儿生长发育较快。满月时,大多数新生儿的身长与刚出生时相比会增加5~8厘米,体重会增加700~1200克。新生儿在肢体动作、表情、发音、观察力和对外界刺激的反应等方面也会出现明显变化。
母乳是婴儿最理想的食物。在婴儿6月龄内,妈妈应坚持纯母乳喂养,做到早开奶、勤喂奶、按需喂奶。尽量在生产后1小时内开奶,让婴儿尽早吸吮。
做好“回应式喂养”,即对婴儿发出的进食需求,迅速做出喂养回应,按需喂养。在母乳喂养时期,妈妈需要适当补充维生素D。婴儿满两周后每日补充维生素D400IU(IU为医学效价单位,对于不同的元素换算值不同);早产儿、双胎儿每日补充800IU,3个月后改为每日400IU。在奶量充足情况下,婴儿一般不需要补钙,除非存在先天性钙不足。
养成良好的生活规律。哺乳期的妈妈应该多补觉,尽量保证充足的睡眠,保持心情愉悦,适当运动。
一般情况下,母乳能满足6月龄内婴儿所需的全部营养成分(包括水分),提倡纯母乳喂养至6月龄。在母乳不充足的情况下,可适当添加配方奶,以满足婴儿的营养需求。
喂养过程中,妈妈要及时识别婴儿饥饿的信号。对3月龄内的婴儿无须限制哺乳次数,应进行回应式喂养和按需喂养。随着年龄的增长,婴儿的胃容量逐渐增大,饮食习惯也逐渐趋于规律化。对3月龄后的婴儿,可逐步延长喂奶间隔,纯母乳喂养应间隔约2~3小时,配方奶喂养应间隔约3~4小时。
婴儿满6月龄后,母乳已不能完全满足婴儿生长发育的需求,需引入其他食物,即通常所说的“添加辅食”。《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科普版)指出,首先添加肉泥、肝泥、富铁的婴儿谷粉等泥糊状食物,每次只添加1种新食物,让婴儿适应2~3天。在上午或中午添加为宜,添加辅食后要密切观察婴儿是否出现呕吐、腹泻、皮疹等过敏反应。
婴儿7~9月龄时,由泥糊状食物逐渐过渡到半固体或固体食物,如厚粥、烂面条、肉末、碎菜、水果粒等。婴儿10~12月龄时,辅食可尝试方便手抓的食物,如香蕉块、土豆块、馒头、撕碎的鸡肉等。婴儿12月龄以内,食物本身以及母乳中所含的钠可以满足婴儿每天的钠适宜摄入量(350毫克),不需额外加盐。
0~2个月的婴儿不具备区分昼夜的能力,易出现昼夜混淆的现象。如果婴儿白天1次睡觉时间超过3小时,或者距离上一次母乳喂养时间超过3小时、配方奶喂养时间超过4小时,家长应考虑适时唤醒婴儿或者让婴儿吃奶。这样不但可以帮助婴儿建立正确的昼夜节律,而且还可以保证婴儿在白天完成大部分奶量的摄入,为以后断掉夜间喂奶做准备。
4~6个月的婴儿初步具备了自主入睡的能力,家长应适时培养婴儿的这种能力,及时发现婴儿困倦的信号(如揉眼睛、打哈欠、抓耳朵等),尽快安排入睡;要注意建立固定的睡前模式(如洗澡、换睡衣、讲故事、听音乐、看书等),减少外界干预,逐步戒掉奶睡、抱睡、晃睡等方式,让婴儿学会自我安抚,自主入睡。自6月龄起可逐步减少夜间喂奶次数直至断掉夜间喂奶。
若婴儿已经学会自主入睡后再次出现夜醒频繁,家长们要放平心态,积极寻找原因,如婴儿睡前是否过度兴奋、有无长新牙,家里温度是否适宜、环境是否嘈杂,看护人员是否有变动等。要允许婴儿存在短期内睡眠倒退的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