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花仙月光瓶2023年走到尾声,在寒冷的冬季,捧在年轻人手上的不再只有热腾腾的奶茶,也包括冷冰冰的酸奶。
擦最贵的眼霜,熬最晚的夜。当代都市人的“朋克养生”行为中,吃轻食、喝酸奶几乎是必选动作。于是,这两个消费品类也总能不断涌现花样百出的产品与再攀新高的价格。
在茉酸奶悄然降价后,“酸奶中的爱马仕”标签稳稳落在动辄40元一杯的Blueglass Yogurt(阿秋拉尕酸奶)身上。
维生素A、B、C、D、E……在一杯45元的Blueglass酸奶杯上,贴着4页类似药品成分详解的贴纸,密密麻麻全是字。酸奶五颜六色,青汁粉、燕麦、坚果等小料叠加,粘稠如“泥石流”,难怪网友调侃:它是“新型输液瓶”,喝它是“喝了一杯元素周期表”。
健康理念下,代餐酸奶盛行,Blueglass 2023年第四季度再添34家店铺,轻食品牌也成为融资热点。
然而扎心的是,当你每天花40元买一杯商家宣传的“无负担”酸奶,再花70元买一份看上去令人毫无食欲的沙拉。一段时间过去了,可能身材却没有任何变化,甚至体重还增加了。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教授范志红撰文论述:“轻食”的招牌,未必意味着健康的食物,更不一定成就健康的一餐,轻食里也有很多的陷阱,要小心。
就在瑞幸、酷迪两大品牌火热“巷战”9.9元咖啡时,一家打着“健康”理念的酸奶,以安静低调的姿态,迅速开店。
这个悄然到来的酸奶品牌,比茉酸奶大了两岁,于2012年成立,第一家店开在北京。Blueglass的中文名是“阿秋拉尕酸奶”,其官网的宣传理念是“可持续的健康生活方式”。“我们都是直营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以消费者身份咨询时,Blueglass的客服人员表示。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初步统计发现,很多人还未关注到的Blueglass,已悄然开出150多家店铺,分布在国内11座城市,不少店铺位于太古里、国际金融中心、万象城等高端商圈。目前,Blueglass开店数量排名前三位的城市分别为上海(64家)、北京(53家)、深圳(13家)。一线城市外,Blueglass也在下沉,杭州、无锡、秦皇岛等二三四线城市均有其身影。
值得注意的是,记者发现,今年9月初时,Blueglass营业店铺为119家,而截至12月26日,Blueglass新开业了34家店。作为直营店铺,这样的拓店速度,其资金实力可见一斑。在该品牌新开店的城市中,Blueglass最受青睐的是成都,一口气开了5家,其次是武汉(2家),苏州和珠海则分别开了1家。
据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APP、企查查等,与注册资本50万元、走加盟路线的茉酸奶不同,Blueglass隶属的北京悦活餐饮管理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北京悦活)的注册资本经过多次增加,已从注册之初的10万元达到1510万元。北京悦活的法定代表人、实控人为谷永,持有公司52.9795%股份。
公开资料显示,在Blueglass只有33家店时(2021年7月)就完成了超2亿元的B轮融资,由斯道资本和优山资本方面共同领投,愉悦资本方面、华创资本方面以及宁波梅山保税港区凌波灵峰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三家老股东均参与跟投。
Blueglass如何定价、后续有何发展计划?记者希望就此采访Blueglass方面,但对方称“暂时不接受采访”。
酸奶“爱马仕”Blueglass在价格坚挺的同时,正以直营方式快速扩张。
而在“68元—108元”的新品问卷“吓”到部分消费者后,茉酸奶选择了降价。而且,茉酸奶也采用了贴满营养元素名称的营销方式。
而这满满是字“看上去很厉害”的营养成分表,在专业营养师看来则有“营销障眼法”之嫌。“感觉是在转移重点。”注册营养师李园园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
“从我们的角度来说,一款酸奶,第一要口感好,第二要营养均衡,第三是对活菌的要求——活菌越高越好。而它上面标注的‘上千亿’活性益生菌,有点模棱两可。至于那几种菌种,多数在酸奶中非常常见,不足为奇。”乳业分析师宋亮对每经记者表示。
“40元一杯性价比确实不高,买蔬菜、健康食材足够均衡合理。大多数营养元素就可以获取到。”李园园告诉记者,中国营养学会多次强调,每天精制糖的摄入量不得超过25克,日常情况下做到不吃是最好的。而这一大杯酸奶产品的配料表中,是否加糖?并未标注。如果含糖,光是这一杯,就有可能超标。那么热量就更不低了。
一杯代餐酸奶的热量和含糖量堪当一顿正餐,或许喝下去还不饱腹。那么,以营养、健康为卖点的代餐酸奶,或许难以满足年轻人想要的减肥瘦身需求。
小小一杯酸奶,动辄就能卖出40元的高价,归根结底还是因为轻食、代餐概念的流行。
在短视频平台上,仅#轻食一个话题,就引起了大量用户来创作与围观,截至12月26日,累计播放量已经超过70亿次。
年轻人追捧轻食,出手十分阔绰,已吃出千亿市场。《轻食消费大数据报告》显示,2022年国内轻食市场规模突破1000亿元,预计5年内将逐步占到餐饮总收入的10%左右。
商家也紧紧盯上了追求健康轻食生活的人群,吸引创业者、资本前赴后继。然而,几家欢喜几家愁。
行业曾经的龙头品牌、来自美国的新元素(Element Fresh),2002年就将轻食餐厅开到了中国一线城市的高端商圈,后又陆续在南京、成都拓店,店铺数曾多达30余家。但在2021年底,这位轻食“鼻祖”直至破产仍没有找到合适的接盘方。彼时,有网友感叹:“一声唏嘘,轻食行业曾经的教科书”自此坍塌。
有人落幕,也有人登台演出。创立于2010年的gaga鲜语(以下简称gaga),至今依然十分活跃,已在A轮融资中拿到君联资本的1.8亿元。凭借人均超120元的消费,gaga被网友称为昂贵轻食。
企查查数据显示,截至9月7日,我国现存“轻食”相关企业超过1.35万家。《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梳理发现,轻食“热”起源于2018年(这年新增企业2129家),在此之前相关商家仅数百个。这股创业热潮在2021年达到顶峰,年新增企业数多达5429家。
资本闻风而动。《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统计发现,从2017年至今,已有Future Salad、汤先生等26个轻食相关品牌合计拿到了40笔融资,且投资人阵容豪华,红杉中国、IDG资本、真格基金等均在其中。单次融资金额最高的品牌为Gaga,在A轮中拿下1.8亿元融资;融资数量最多的是养生汤和中式暖轻食品牌“汤先生”、营养代餐品牌“WonderLab”,分别都有5笔融资,而这两个品牌背后的投资者都有IDG资本。
近6年来,我国新增轻食相关的企业数量多达2.07万家。进入轻食赛道的商家们,更愿意“轻装上阵”。从注册资本来看,99%的企业在200万元以下,超过1000万元的仅10家。
“深圳市轻食相关企业存量常年占据全国第一,仅2023年仅次于西南地区的成都市。另有广州市自2019年上榜以来,存量排名逐年靠前,2022年、2023年至今,均排名第七。”企查查分析师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谈到了轻食企业数量的地域分布。
美团方面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透露,“今年8月5日到9月5日期间,美团外卖上提供轻食类餐品的商家数量对比2022年同期增长32.85%,轻食类餐品销量对比2022年同期则增长50.80%。”
据美团外卖平台数据,早在2015年—2019年,轻食沙拉品类订单增速均远超餐饮大盘。2020年开始,美团外卖轻食品类商户的店均月售订单是普通外卖商户店均月售订单的1.74倍。
然而,扎心的是,当你每天花40元买一杯商家宣传的“无负担”酸奶,再花70元购买一份看上去令人毫无食欲的沙拉。一段时间过去了,可能身材却没有任何变化,甚至体重还增加了。
正如范志红所言,“轻食”的招牌,未必意味着健康的食物,更不一定成就健康的一餐。轻食里也有很多的陷阱要小心。比如,油炸的春卷、高油高糖的蛋挞等,可能被店家加入轻食中;轻食沙拉看似一大盘生蔬菜,其实蔬菜总量不足,如果把一大盘沙拉煮一下,只有一小把而已……
“如果是为了解决两餐之间或晚间加班时的饥饿感,那么,把轻食当成加餐或夜宵,和吃烤串、吃饼干、泡方便面相比,确实是比较健康的做法。如果是为了减肥和美容,仅仅靠轻食未必能够达到目标。”范志红表示。
范志红认为,很多白领女性选择低热量的轻食做午餐,但饭后两个小时就饥肠辘辘,工作时间饿得无精打采,然后再吃各种零食饼干来维持精神……这绝对不是减肥美容之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