禾筱涵新华社北京3月10日电(记者杜宇)记者10日在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举行的“推进公众营养改善行动”集体采访活动上获悉,正在审查和讨论的“十一五”规划纲要草案中提到的“推进公众营养改善行动”,是公众营养事业首次在五年规划中有所描述。
在“十一五”规划纲要草案名词解释中,公众营养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居民食物营养的供给和保障水平,以及与其相应的体格、智力生长发育和健康的总体状况。公众营养改善行动是由政府统一领导、社会各界参与的一系列涉及公众营养改善活动的总称。
据丁瑜委员介绍,从第四次全国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来看,营养不良确实存在,并且呈现出营养摄入不足和摄入失衡的双重性,而且不同类别的营养不良也不再绝对地以城乡划分。
接受集体采访的委员们一致表示,公众营养关系民族发展的未来,关系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采取各种措施提高我国居民营养健康水平,已经是一件不容迟缓的大事。
冯平委员说:“营养和教育共同决定人口素质,由于营养不良造成贫困地区和人口返贫, 相关疾病造成英才早逝、患者家庭痛苦动荡、公费医疗负担巨大、医疗保险压力日增。”
委员们还介绍了“十一五”期间营养改善行动的工作重点。首先是划定重点人群,即儿童(包括婴幼儿和学生)和老年人。前者的营养状况将决定其生长发育、健康和劳动创造能力,影响整个生命周期;后者则是各种营养相关的慢性疾病易患人群,因此对这两部分人群应给予特别关注。
其次,划定重点地区。委员们说,贫困地区人口的营养状况关系到扶贫目标的最终实现,关系到全社会和谐发展,关系到民族整体素质的提高和国际竞争力的增强,应是营养改善行动的重点地区。
营养改善行动主要途径是主食品营养强化。委员们表示,国务院曾经数次发出号召,大力推动。但因缺乏有力的法律和政策措施支持,成效不够显著。今后仍应作为实施本规划的最主要途径。
最后是主要手段,即在全国开展针对各类人群的营养科学宣传教育;以营养科学为指导调整农业、食品工业产品结构,大力发展营养产业。(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