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神签许愿站20年前,伴随着国内高等教育改革契机,原江汉石油学院、湖北农学院、荆州师范学院、湖北卫生职工医学院四校合一,奠定了长江大学的办学基础。
20年来,长江大学在融合发展中不断涅槃,全日制本科生、研究生和留学生达4万余人,连续3年捧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6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
如今,长江大学已成为湖北省属高校中规模最大的综合性大学,入选湖北省重点建设的骨干高校、湖北省国内“双一流”建设高校。
今年8月,在我国最大页岩气田——重庆涪陵页岩气田,一种页岩超滑水基钻井液技术投用,颠覆了国内页岩气开发必须使用油基钻井液的传统。
时间回到2011年,国内页岩气开发刚刚起步。中国石化在开发涪陵页岩气田时,引进了国外的油基钻井液技术,结果“水土不服”:通井及下套管困难、费用居高不下。历时9个月攻关,许明标及团队成功研发出国内第一套现代油基钻井液技术体系,成本比国外降低一半。鉴于油基钻井液在应用中存在安全、环保等诸多风险,5年来,许明标不断探索“水替油”,成功攻克一道道技术难题。“水基钻井液又节约了30%的成本。”许明标欣慰地说。
类似这样的创新案例,长江大学还有许多。该校研发的油田化学系列产品10多年来应用于海上石油钻探;石油仪表系列产品广泛应用于油田生产现场……
“国家的战略需求,就是我们的科研指向。”长江大学党委书记王建平介绍,近年来,长江大学持续攻关重大技术难题,荣获国家科学技术奖励11项,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青项目等国家级重大项目13项,“地球科学”“工程学”“植物学与动物学”“农业科学”等6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行列。
2018年,年仅30岁的张菲菲破格晋升为教授,成为长江大学最年轻的教授和博士生导师。
2015年博士毕业后,张菲菲进入全球第二大油服哈里伯顿公司休斯敦研发中心工作。彼时,石油领域正处在数字化和智能化转型的关键时期。苦学三年后,他决定回国从事相关研究,最终被长江大学引入。
在学校支持下,张菲菲经过5年努力,带领团队成功开发出适合我国油气行业需求的自主知识产权钻井软件,并完成湖北杰青、国际合作项目等20余项课题,陆续申请国内外发明专利20余项、授权国际发明专利12项、国家发明专利2项,获得2020年湖北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和2021年中国石油与化学工业联合会授予的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在仙桃稻虾科技小院的稻田里,该校农学院硕士研究生肖大康和许洋豪每天忙忙碌碌。自7月1日来到这里,他们白天下地干活、开展科学实验,晚上撰写工作日志、报告工作进展。
“长大学农,大有作为。”在长江大学农学院,袁隆平院士的题词成为万千学子的共同追求。该学院培养的农业人才,因“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广受用人单位欢迎。今年,该院有5个寝室的学生全员考研“上岸”,并且都选择了继续攻读农学相关专业。
长江大学校长刘勇胜表示,学校直面社会发展需求,坚持“引”“育”并重,新增各类人才计划和荣誉称号专家216人,专任教师博士占比提高到54%;产学研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推广到全校20个学院72个专业,受益学生达3万余人。
在长江大学科技园内,荆州市现代石油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展厅里,摆满了各种瓶瓶罐罐。
“这瓶是公司发明的JHFR-2高效减阻剂,它是压裂液的核心添加剂。”公司负责人余维初拿起一瓶乳白色液体说,公司研发生产的减阻剂,让国内滑溜水压裂液成本从300多元降到30多元,成功实现国产替代。
余维初的另一个身份,是长江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教授,是我国油气田储层保护和非常规油气压裂液领域的知名专家。据统计,他和团队的专利产品配制的滑溜水压裂液累计应用2984.57万方,产生间接经济效益80多亿元,目前在国内市场推广面达到50%左右。
有“生姜教授”之誉的长江大学香辛料作物研究院院长刘奕清,近期一直奔波在重庆、湖北宜昌等地。作为湖北省科技特派员,他一直忙碌于生姜技术的推广。
刘奕清是长江大学奔波在生产一线的数百名科技人员之一。“科技创新,‘落地’方能‘生金’。”长江大学校长刘勇胜介绍,为服务地方和企业发展,长江大学先后遴选300多名专家学者加入科技副县长、科技副总、湖北科技特派员、“三区人才”队伍,提供专业技术培训、指导和成果推广等工作。
据统计,该校与国内55家大型特大型石油石化企业和160个县级以上政府、地方企业建立了校企(地)合作关系,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200多项,新增经济效益180亿元,被授予“全国产学研合作教育示范单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