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道赞吧“身为一线养老护理员,对未来的职业规划和发展时常感到迷茫,养老护理职称体系的发布犹如一道光,照亮了我们未来的职业发展方向。”江苏省老年公寓护理员、2023年江苏省养老护理职业技能竞赛一等奖获得者陈慧道出了很多养老人的共同心声。
7月27日,江苏省专业技术人员职称工作领导小组正式印发《江苏省养老护理专业技术资格条件(试行)》(以下简称《资格条件》),9月15日,江苏省民政厅举行专题新闻发布会。在全国率先建立养老护理职称体系,这意味着养老护理专业职称评定“梦想”即将成为现实。《资格条件》缘何而来、核心内容何在?酝酿过程几何?实施时间表路线图如何规划?带着这些问题,本报记者日前专访了江苏省民政厅养老服务处处长林莉,请她深度解析这一突破性政策创制背后的故事。
记者:怎样打通养老护理人才职业上升通道,提升行业整体服务水平?请您介绍一下《资格条件》出台的背景,具体触发破题立项的点是什么?
林莉:从人口老龄化背景来看,截至2022年年底,江苏省60周岁以上常住老年人口1974万,占常住人口总数的23.18%,高出全国3.38个百分点。近年来,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对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作出重要批示,提出明确要求。养老服务人才队伍是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支撑,解决人才供给难题是推动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一环。
从现实需要来看,养老服务业发展日趋专业化、系统化,现有的职业技能等级已无法全面准确评价养老护理人才的能力和水平,如何打通养老护理人才职业上升通道,更好地促进养老服务和相关领域专业人才互通?如何满足相关专业院校招生和毕业生就业需求,解决养老服务人才短缺的矛盾?这些已成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不容回避、迫切需要研究解决的现实问题。
从具体契机来看,2021年,江苏省民政厅与南京中医药大学合作共建全国首家本科以上学历的养老服务与管理学院,并上升为部省合作高层次专业化人才培养项目。建立了高层次人才培养机制,如何留住人才?当年10月,民政部和江苏省政府在南京召开加强养老服务高层次专业化人才培养项目会商协作机制第一次会议,会议明确江苏省承担“探索建立养老护理专业职称体系”的试点任务。
记者:如何发挥政策激励效应?近年来围绕养老护理人才队伍建设,江苏省民政厅都做了哪些方面的重点工作?
林莉:近年来,着眼于整体性、系统化推进全省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我们谋划和出台了一揽子配套政策措施。
2021年6月,省民政厅联合财政、人社、发改等7部门共同出台了《关于加强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完善了养老服务人才培训、能力建设、政策支持、褒扬激励、行业监督等方面的制度举措,并在养老护理员岗位补贴、加强医养康养人才建设、健全养老服务人才流动机制等方面实现政策性突破,成为“十四五”时期指导我省养老服务人才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与此同时,我们充分发挥职业技能竞赛的引领作用,圆满承办首届国赛,推动省赛常态化高规格举行,同步开展全省养老护理员“全员大练兵 万人大比武”、江苏省年度“最美养老护理员”选树等配套活动,并与一年一度的江苏国际养老服务博览会形成联动宣传效应,持续助力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
此外,通过加强学历教育、实习实训、职业培训,构筑“三位一体”的养老服务人才培养模式。“十四五”以来累计培训养老护理员37.2万人次,超过11万人次通过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在全省培育养老服务产教融合型企业12家,评定24家省级养老服务人才实训基地,并给予专项资金支持;2021年以来已发放各类津补贴4000余万元,惠及1.5万余名养老服务人员。
记者:调查研究是制定政策的重要前提和有效工作方法,在政策出台前,省民政厅是否就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做过相关调研,在调研中都发现了哪些问题?
林莉:今年,结合主题教育,我们专门开展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的调研。总体来看,我省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走在全国前列,但也存在不少短板弱项。例如,据不完全统计,我省共有失能半失能老年人超过150万人,但养老机构护理员仅6万人,总量存在较大缺口;与城市相比,农村地区养老护理人才队伍发展相对滞后;养老护理队伍是“4050”人员占主导,且“60后”居多,每4个护理人员中就有一个是老年人;从学历层次来看,我省养老护理员中,大专及以上学历的仅占20%,半数以上文化水平较低。总量不足、质量不高、结构不优、上升通道不畅、社会认可度低、流失率较高等问题严重制约着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
记者:作为一项新生事物,养老护理职称体系的建立是从无到有,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借鉴。请您介绍一下《资格条件》在起草过程中解决了哪些关键性问题?
林莉:“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总是要勇于面对未知的难题。我们遇到的第一个难题就是养老护理职称体系的序列归属问题。术业有专攻,省人社部门给予了有力指导,最终确定将养老护理专业技术资格纳入卫生系列。另外,在《资格条件》的适用对象、评审条件设定、学历起点、专业能力要求等核心问题上,我们也做了多轮论证。
在适用对象方面,涵盖了养老机构、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组织的养老护理服务与管理专业技术人员,突出“在职在岗”。
在评审条件的设定上,统筹考虑学历资历、专业能力和业绩成果,在注重养老服务理论水平的同时突出一线护理实绩,从实践技能和业绩成果两方面进行考察。
在专业能力要求中,对各个职称层级均提出了平均每年从事养老服务一线护理、护理管理、护理教学的工作时数。
在评审资格门槛上,要求具备一定的学历,以中专为学历起点,同时又打破“唯学历”论,突出从事养老护理专业技术工作经历。对从事养老护理工作中具有博士、硕士等高学历者,设置初定通道,吸引高层次人才。
记者:制定任何一项新制度,都离不开专家论证环节。此次《资格条件》起草中哪部分内容引起讨论最多,又是如何论证的?
林莉:摸着石头过河,我们也是边学边干,一边起草一边讨论,其中讨论最多的还是各层级职称对应的学历起点、工作年限、破格条件等,它有一套严密的内在逻辑体系,需要前后印证、接续递进、构架完整。为此起草组专家做了大量基础工作,我们查阅了大量文献资料,将养老护理资格条件与包括药品、卫生、农业、乡土、质量工程等专业领域已出台的资格条件进行一一对照,画出详表。在总的原则上,既考虑到养老护理专技职称的含金量,又兼顾到职称评审的可及性和覆盖面,反复论证其合理性、可行性。
举例来说,如果一个相关专业的本科毕业生入职养老护理行业,目前根据《资格条件》要求,在其专业能力和业绩成果都符合要求的情况下,职称评审由初级到副高的年限最快是10年。打个不恰当的比方,一个本科生进入体制内辛苦工作10年,不一定能到处级岗位。所以,目前资格条件的设定对于广大养老护理员而言还是比较合理与友好的。
记者:我们看到此次职称评审在资格门槛上,最低学历要求为中专(含职高、技校),相当一部分学历低于中专但已获得高级工及以上职业技能等级的养老护理员,则被排除在外,对此有何考量?
林莉:这确实是个问题。技能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的贯通我们最初考虑进去了,包括在每一个层级怎么贯通,什么情况下技能人才可以直接转评专业技术人才。后来,考虑到养老护理职称设立是一项重大突破,欲速则不达,一口吃不成胖子,根据人社部门的合理化建议,我们采取了相对稳妥的做法,第一步要先把养老护理职称体系建立起来,确保这项全新工作能够平稳落地,后续等积累了一定经验后,再逐步考虑扩充和贯通的问题。
记者:《资格条件》实施后,下一步省民政厅对开展养老护理职称评定有哪些安排?
林莉:《资格条件》印发后,我们紧锣密鼓推进了一系列的组织工作。首先,经省民政厅党组会研究通过,成立了江苏省养老护理专业技术职称评审工作领导小组,由民政厅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相关处室共同参与,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省厅养老服务处,负责职称评审日常工作。
其次,组建江苏省养老护理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委员会。我们发布公告,公开征集评审专家,从110名申报专家中遴选出80名具有相关专业高级职称的作为首批入库专家。8月29日,省职称工作领导小组给予同意组建的批复。
接着,研究拟定关于开展2023年度江苏省养老护理专业技术职称申报评审工作的通知,明确了申报评审的对象、渠道和流程等内容,9月12日由省民政厅、省职称办联合印发,正式启动首批评审工作。
9月15日,省民政厅召开专题新闻发布会,集中宣传我省养老护理职称评审政策和人才队伍建设成效。发布会后,紧接着就对各设区市人社局、民政局业务条线进行培训,计划在年内完成首批评审工作。
我们系统谋划,稳步实施,一步一个脚印,把这项具有开创意义的新工作落地落实。
林莉:由于养老护理为职称序列新增专业,为保证评审工作规范有序开展、口径尺度统一,经与省人社厅协商,近两年评审工作由省民政厅统一组织,后续积累经验、条件成熟后,可下放权限实行分级评审。各设区市民政局要成立养老护理专业技术职称申报评审工作小组,做好本地区养老护理职称的组织申报、材料审核上报等工作。
林莉:根据《江苏省职称评审管理办法(试行)》规定,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评审专家库应当由具有高级职称以上的人员组成,其中具有正高级职称的人员不少于1/2;评审专家库包含主任委员库、评审委员库两个子库,主任委员库由10名以上本职称系列(专业)具有正高级职称、知名度较高的学术技术带头人组成。
目前入选的80名专家(含主任委员)均为所在单位推荐、从事本专业或相关相近领域专业技术工作10 年以上、取得副高级及以上职称3年以上,其专业背景涵盖养老服务与管理、老年医学、护理学、健康管理、老年社会工作等多学科。首批评审专家有效期两年,两年后可以更新增补。
林莉:从我们掌握的基本情况来看,全省养老机构约6万名工作人员中,本科及以上学历占比0.99%,大专学历占比18.9%,高中、中专及技工学校学历占比27.71 %,也就是说,符合职称评审学历起点的有1万多人。全省24所高职院校开设9种养老服务相关专业,在校生3.15万人;32所中职院校开设14种养老服务相关专业,在校生2.61万人;27所技工院校开设养老服务相关专业。此外,其他相近专业人员也可转评,现有和潜在的养老护理高层次专业化人才规模将不断壮大。
林莉:下一步,我们将加强高层次人才培养,继续办好政校合作共建的南京中医药大学养老服务与管理学院,鼓励更多院校开设养老服务相关专业,搭建校企对接平台,畅通招生和就业渠道;积极与财政、人社等相关部门沟通衔接,完善养老服务人才激励制度,对于获得一定层级职称且在养老护理岗位工作满一定期限的专业人员,争取给予配套激励政策;引导养老服务机构建立技术职称与岗位聘用、专业配备、薪酬待遇挂钩的用人机制,改善现有养老服务人才发展环境,凝聚人才优势,让“苏适养老”品牌成色更足、底色更亮。
记者:养老护理职称体系建立后,江苏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形成职业技能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并行发展的良好局面。请问这两者之间是什么关系,如何统筹发展?
林莉:职业技能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各有侧重、不可或缺、相得益彰。我们将统筹好养老服务技能人才与专业技术人才的发展,着力建设一支高水平、复合型的养老服务人才队伍。一方面,要打造养老护理高技能人才大军。联合相关部门,每年开展一线养老护理人员职业技能培训,促进养老护理从业者提升实操技能水平。加强培训成果转化,将政策待遇与技能等级认定挂钩,鼓励引导养老护理员获取证书。在全省兴起学技术、练本领、比技能的热潮,常态化开展养老护理大练兵、大比武,举办职业技能竞赛,对于获得一定名次的参赛选手,按规定可直接晋升相应养老护理员技能等级。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专业技术人才作用。就这次我省设立养老护理职称体系来看,在全国范围引发热烈反响,说明这一制度设计顺应了养老服务发展的新趋势、新要求,体现了广大养老人的共同期盼。今年是首次评审,我们要真正把德才兼备、专业过硬、业绩突出的养老护理人才评出来、用起来,发挥他们在研制标准规范、提升机构管理、解决行业难题、参与技术创新、推动学科建设等方面的积极作用。简而言之,两者共同构成多层次、职业化、专业化的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共同致力打造“苏适养老”发展新局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