埋汰人的话炎炎烈日里,艾气包裹着粽香,在大街小巷弥漫开来,一个富有诗意和爱国情怀的传统节日,朝我们走来。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重午节、龙节、正阳节、天中节等,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祭龙演变而来。仲夏端午,苍龙七宿飞升至正南中天,是龙飞天的吉日,即如《易经·乾卦》第五爻的爻辞曰:飞龙在天。
端午节在中国有着悠长的历史,因为中国地域广阔,各地的习俗也都各不相同。各个地方主要会用赛龙舟,挂菖蒲、艾草,佩香囊,吃咸蛋、吃粽子、编五彩绳等不同的形式来度过端午节,这些习俗已经流传了上千年。广西师范大学泰国教师 沈瑞颖:
“大家好,我是来自广西师范大学的沈瑞颖,和你一起读典籍里的端午节。《道光泰州志》记载:“端午:解粽,饮雄黄菖蒲酒。食腊味。小儿女簪花插艾。佩丹符。系五色丝于臂。午后赴浴湢。洗以百草汤。是日北门外竞渡。”
来桂多年,现在的沈瑞颖已经完成了从留学生到教师的身份转变。她的家乡泰国其实也有端午节,也吃粽子。但来到广西之后,她才发现中国的端午习俗更多,这是一个比她印象中更隆重的节日。
通过了解端午节,沈瑞颖对中华文化有了更加立体、鲜活的感受。她所提到的做香囊,也许也曾是你难以忘却的端午体验。古代卫生条件欠佳,只能用草药芳香来驱虫避疫。《神农本草经百种录》中记载:“香者,气之正,正气盛则除邪辟秽也。”端午,作为五月之初,毒气尤甚,而佩戴香囊能使正气充盈,邪气无法入侵,因此古人认为在这一天佩戴香囊尤为重要。
“香在囊中藏,疾病何处安”。用中药香囊驱疾防疫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山海经》关于“熏草,佩之可已病。”的记载。古人很早就已懂得佩戴、嗅闻某些芳香类的药物可以养生。而随着历史的发展, 凝聚厚重民俗文化的香囊进一步演变为端午等节庆祈福避邪的佳品。
香囊之气,越千年而未泯。历史发展至今,端午的许多习俗传承下来,也发生了一定的演变。北京师范大学民俗学博士、广西民族大学文学院副院长 陆晓芹教授:
“七彩丝线缠香囊,祝福裹满暖心房”。香囊可以佩戴在身上、悬挂在家中、赠予亲朋好友……不但能带来怡人芳香,还寄托着吉祥寓意,传递美好祝愿。在愈发繁忙的现代社会,端午这个传统佳节,逐渐成为了中国人阖家团圆的日子,同时,也让生活在这里的东南亚朋友深刻的感受到,沉淀在每一个中国人心中的对团圆的渴望。
在记忆中,端午是奶奶手中一针一线缝制的五彩香包,是爷爷点在我们头上的辛辣的雄黄酒,是妈妈亲手包的粽子,是爸爸悬挂在门头的菖蒲艾叶,是儿时书本中的屈原,也是一年盛夏的开端。而今,随着年岁渐长,端午成了一种记忆,一种回味,它不只是一个节日,更是一种情怀。无论身在哪里,端午节始终是我们不曾抹去的“乡愁”。“每逢佳节倍思亲”,只要与家人同在,端午便也有了更加温情的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