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燕陆以智能手机为载体的移动互联网医疗正冲击着传统医疗,如今移动互联网医疗的APP也快速增长,患者使用手机APP就可在线挂号、查看化验单、缴费、咨询,甚至是在线日,深圳华康·移动医疗两款移动医疗App应用“就医宝”和“医客”正式上线O平台,把诊前、诊中、诊后的所有就诊流程打通,减少了病患就医的时间和机会成本,改变传统就医模式。
新上线的“就医宝”(原“医生预约”),集合了挂号、在线读取诊疗记录、诊间支付、远程问诊等多种功能于一体。“患者通过应用端搜索城市、医院、科室,就可以找到相应的医生预约挂号,一步解决了排队等候的就医难题。”华康·移动医疗CEO刘波说,如果患者不清楚自己的病症应该挂哪个科室的号,“就医宝”还有专职主任级名医提供在线导诊、问诊服务,第一时间为患者推荐对应科室,避免盲目挂号延误诊治。
与“医生预约”相比,“就医宝”的一大新增亮点是开通了查询电子病历和检验报告的功能。诊中,患者可通过手机上的“就医宝”查看以往已就诊的门诊电子病历信息,以及读取本人的医技类检验报告,及时了解和掌握病情变化情况。诊疗过程中,“就医宝”还即将推出手机在线付费,在推送的付费通知栏只需轻轻一点,就能使用支付宝轻松付费。
针对诊后环节,“就医宝”还推出了类似微信的医患在线沟通功能。患者完成线下诊疗后,只要通过手机“扫一扫”医生名片上的二维码,便可与医生互粉,开启诊后追踪随访和远程问诊服务。离开医院时,患者还可以对医生的服务进行在线评价,将改善医患关系落到实处。
除了为患者提供服务的“就医宝”外,华康·移动医疗还推出了一款顺应医生用户需求,服务医生用户的专业版客户端——“医客”。通过“医客”,医生可以对就诊实名患者进行长期追踪随访,帮助医生便捷、科学管理患者。值得一提的是,“医客”里任何一位患者的生成,都是由医生自己决定的,是将线下实名患者平移到线上,确保医患沟通信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刘波指出,目前大批涌入移动医疗行业的创业者都紧盯着诊前的“挂号”或所谓“轻问诊”服务做文章,较少涉及更能帮助患者和医生提升效率、创造价值的诊中、诊后服务领域,而这块“肥沃的荒地”恰恰是华康·移动医疗新启程的着力点。
“就医宝”平台已经有300多万注册用户,还有深圳、北京、上海、广州、天津、西安等城市300多家三甲和二甲公立医院进入该平台。今年2月下旬,“就医宝”将整合诊前、诊中、诊后的所有功能,在黑龙江和海南两个省份的三甲公立医院率先启动试点,打造“智慧医院”,并在未来逐渐覆盖到入驻“就医宝”的三甲医院。
目前,我国医疗健康领域的App有2000多个,但至今还没有一个成功获得消费者的认可,主要在于消费者对这些App平台的粘度并不高。刘波表示,华康希望能在医生、患者、医院之间架起一座桥梁,打通诊前、诊中、诊后全环节,帮助医生提高效率,为患者降低成本,提高用户对平台的粘度。
刘波介绍,未来华康还将整合支付功能及药企、保险等商业客户,逐步构建出一个网状并能紧密闭环的医疗服务生态链,围绕相关产业链的用户需求,让他们找准自己的定位,并实现真正的交互。
值得关注的是,市场资本也正在疯狂地推动着移医疗行业快速发展。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移动医疗企业发生的融资案例共计80余起,是2008年—2013年该领域所有融资案例数量总和的近3倍。像BAT这样的互联网巨头,除了在投融资方面频繁出手,同样也在推动移动应用产品或平台进入移动医疗行业,如腾讯领投“春雨医生”,QQ和微信与可穿戴设备的连接,阿里的支付宝开始进入一些城市的医疗支付结算体系等。
记者了解到,目前,华康·移动医疗也完成了A轮融资,融资额达数亿元。“移动医疗行业大受资本市场欢迎,反映的是投资者对行业前景的看好,但整个行业当前总体还处在‘说的比做的好’的阶段。”刘波说。一个最直观的证明是,中国医药行业的总产值已超过2万亿元,但移动医疗几乎没有分到钱,绝大多数的利益都被医院和药企拿走了。
至于华康的盈利模式,刘波表示,暂时还没有考虑到赚钱盈利的问题,还在做用户积累和服务,“整个移动医疗行业还是属于一种业态,没有盈利赚钱的企业,在2017年之前,华康也不会考虑赚钱。”
刘波认为,移动医疗企业“没有自我生长能力”是一个伪问题,只要能切实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看病烦等痛点,移动医疗企业就具备生存、生长的空间。只是,每个行业都有自身的发展规律,医疗行业的特点是进入门槛高、刚需,但使用频率不高,这意味着它不可能像普通社交应用那样通过圈流量,一夜冒起。“优质移动医疗企业需要一个积累的过程,一方面是技术的积累,另一方面是创业者自身能量的积累。随着产品越来越成熟,能为用户创造的价值越来越大,商业模式和商业价值也就水到渠成了。”刘波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