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种来爱我原标题:估值150亿美元,互联网医疗独角兽微医IPO,近三年累计净亏超20亿
成立已有十多年,期间多次传出上市传闻的微医,近日终于向港交所正式提交上市申请。
招股书显示,微医是国内最大的数字医疗服务平台,在互联网医院数量和数字医疗问诊量上,其市占率排名第一,超过2到5名总和。现在微医旗下有27家互联网医院,平台注册用户量为2.2亿,平均月付费用户量为2500万,累计提供约4000万次数字医疗咨询服务。微医接入了超7800家医院,覆盖三甲医院数量超过95%,平台有27万注册医生。2018年-2020年数字医疗问诊量累计达到4000万次。
2018年至2020年,微医的收入分别约为2.5亿元、5亿元、 18.3亿元,同期经调整后的净利润分别亏损4.14亿元、7.57亿元8.69亿元,三年合计亏损20.41亿元,毛利率分别为29.9%、23.3%及27.2%。
创立至今,微医共获得了7轮融资,最近一次是在今年的2月26号,获得了来自红杉资本和千禧投资的4亿美元Pre—IPO轮融资,此次融资之后,微医估值达到了150亿美元。
持股比例方面,创始人廖杰远持股13.49%,腾讯持股8.8820%、高瓴资本持股4.9431%、五源资本持股4.5647%、中投中财持股3.3744%、启明创投持股2.7219%、红杉资本持股2.3086%、高盛持股1.9499%。
微医前身是挂号网,2010年,由于侄子因排队挂号导致多次辗转就医的不愉快经历,让廖杰远创立了挂号网。挂号网主要以协助医院预约挂号、智能分诊,利用互联网技术公平有效地分发公共资源做为主要商业模式。
中国医疗系统庞大、壁垒森严,廖杰远花了6个月时间才说服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院长,拿到了华山医院5%的号源,挂号网才有了第一批号源。
第一阶段,是以挂号网起家,从无到有,让封闭传统的医院通过互联网与外界连通合作。预约挂号业务的开展是微医最原始的起点,一方面决定了其院内全流程优化的基因,另外一方面也建立起扎实的政府关系。这一阶段,主要靠挂号业务给保险业务引流赚钱,和平安好医生早期的模式类似。
第二阶段,微医进入互联网医院领域,依托挂号业务将自带患者流量的医生导流到平台,成功打通线上线下问诊全流程,挂号网更名为微医集团。2015年,微医拿到国内第一张互联网医院牌照,创办了全国首家互联网医院——乌镇互联网医院,首创了在线诊疗、电子病历共享、电子处方等新兴医疗服务,随后进行规模扩张,通过落地互联网医院模式进行跑马圈地,构建全国医疗服务网络,获取公立医院管理体系背后的医生资源和广大用户。而互联网医院,主要赢利点还是卖药,光靠问诊服务难以盈利。
第三阶段,以2018年为新起点,微医开始以地域为单元,跑通“市、县、乡、村,医、药、保、养”,创建以数字化为引擎的“健共体”,形成C端(医疗服务、保险及医药保健类产品)+B端(金融及保险客户)+G端(与政府合建互联网医院)多种业务布局,包括3个业务品牌:挂号网—微医集团的Web入口、微医—微医集团的移动互联网平台、微医ACO(责任医疗组织)—微医集团的健康保障体系。
微医将自己的最终发展和愿景定位以互联网医院这个场景为个人、家庭和企业提供医疗和健康服务的互联网企业,其已经具备互联网医院、综合且全面的线上+线下服务闭环能力、与医保的融合、商业健康险产品的合作与创新能力。
一是:医疗服务包括线上+线下问诊服务,主要包括线上预约、线下首诊、病历获取、线上複诊、电子处方、医疗费用结算和配药服务。
二是:健康管理服务,数字化会员式慢病管理是微医在2019年开始全面启动的新业务,主要包括数字慢病管理服务及健康管理服务。微医数字医疗业务的体量在2020年出现了爆发式增长,业绩是2019年的三倍多,其中以慢性病管理为主的会员健康维护服务,在微医营收中的占比超过50%。截至2020年12月31日,微医的数字慢病管理服务会员已累计超过145,000名。于2020年,微医每名数字慢病管理服务会员的平均收入约为人民币3,600元。
目前港股并不缺互联网医疗巨头,去年12月,京东健康刚启动了IPO之旅,上市首日的涨幅高达55.85%。早在2014年,阿里健康就借壳中信21世纪在港股上市,2018年5月平安好医生顶着“互联网医疗第一股”的桂冠,在港交所正式挂牌。
纵观巨头们在互联网医疗赛道的布局,要么就是卖药,要么就是以诊疗服务为主,目前来看,问诊服务的分成收入十分微薄,而卖药的毛利较高。
相对而言,阿里健康、京东健康选了一条资本市场极易理解的商业元素,本身带着电商基因的京东健康、阿里健康均以医药电商板块为中心,京东健康总营收的近九成都来自于其零售药房业务产生的收入;阿里健康医药自营业务的占比更高,大多时候占总营收的95%以上,特别是在国家逐渐放开网售处方药政策下,两者在线问诊服务多是满足在线处方验证及续签服务以满足用户在线购买处方药的需求,尽管两者都在向慢性病管理和家庭医生服务延伸,但是涉入较浅,且为辅助功能模块。即使是平安好医生,其健康商城业务占比也达到50%。
相比医药电商,微医更偏向于对传统医疗的改造,有着截然不同的营收结构,数字医疗服务的破局俨然难于医药电商,需要应对严苛的政策监管,需要和公立医院进行斡旋,需要医生资源的全面支持,以及逐步培养用户新的就医习惯,注定是一条漫漫征途。长期处于慢热赛道,这或许也是微医一直难以上市的重要原因。
但是疫情为互联网和传统医疗之间的连接提供了契机,特别是互联网医院在疫情中的突出表现,促使国家相关扶持政策密集出台,数字医疗为资本市场带来了相比医药电商更加宽广的想象空间。
2020年3月颁佈的《关于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意见》及2020年10月颁佈的《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医疗服务医保支付工作的指导意见》),以推动医疗健康行业的数字化进程。互联网医疗取得两大突破,一是医保对于互联网诊疗支付门槛的突破,医保是中国医疗服务体系最主要的买单方,覆盖了中国95%以上的人口,医保对于互联网诊疗支付门槛的突破,这对于互联网医院的支付闭环具有重要意义。
另一个是试点互联网医疗医保首诊制。2018 年 9 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在《互联网诊疗管理办法(试行)》第十六条中,曾明确规定「不得对首诊患者开展互联网诊疗活动」,成为互联网医院运营过程中的红线月,国家发改委、中央网信办印发的实施方案提出,“探索推进互联网医疗医保首诊制和预约分诊制”。一直以来,互联网医疗一直限于复诊,首诊将大大释放互联网医院的活力。
另外,新冠疫情引爆的风口,医患在线交互的习惯加速成熟,根据国家卫健委的资料,互联网医院的数量已由截至2018年12月的119家增加800%至截至2021年3月的1,100多家。疫情期间,第三方平台2020年的在线倍。如今嫣然是上市的最佳时机。
互联网医疗的兴起其实是瞄准了改变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的需求痛点,实现优质专家资源线上化,则可以实现区域共享。数字医疗则是用数字化手段赋能传统医疗服务,突破时间、空间限制,寻医诊疗平台在提高医疗资源配置效率上具有巨大社会价值。如果微医本次能顺利上市,它将成为继互联网医疗的新血液。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