俏佳人饰品店中国网11月7日讯(李晓怡)为进一步贯彻落实《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和《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一体化构建运动技能系列模块教学与专项运动技能的大单元教学。11月3日,由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四川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成都市武侯区教育科学发展研究院联合主办,成都市范翔名师工作室、成都市武侯区范翔名师工作室、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成都附属教育集团协同承办,以“落实体育新课标、实施大单元教学”为主题的“同课异构和辩课”研讨活动在成都市武侯区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成都附属教育集团举行。
同课异构环节中,成都市范翔名师工作室9位教师和四川师范大学体育学院9名学生分6个场地和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学段围绕篮球、排球、足球三大球进行了同场同课异构。课程实施中,老师们通过流畅的队形调动、精炼的体育术语、复杂的运动情境、多元的评价引导、丰富的比赛形式、适宜的负荷要求,将练、赛、评贯穿其中,注重结构化知识、技能教学、一体化大单元教学设计,聚焦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三个核心素养的培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促进学生达到核心素养的学习目标,实现身心健康、体魄强健、全面发展。
“新课标颁布之后,体育课程需要关注包含基本运动技能、健康教育、专项运动技能、跨学科主题学习多个方面,要从学生全面发展的角度去研究设计,新课标如何落地,需要一线教师不断进行实践。”范翔名师工作室领衔人范翔表示,实施大单元教学是新课标颁布之后一个非常重要的教学改革。通过成都市范翔名师工作室老师与四川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学生进行的同课异构,能更直观有效地看到体育新课标落地实施的效果,以及在大单元教学中如何有逻辑化、结构化地去设计的相关思考。
据了解,成都市范翔名师工作室参加本次活动教学的9名老师都是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骨干教师,每一位老师还配备了一名工作室的指导老师,进行两两配对。此外,工作室的教学研究组为老师们提供了整体的策划和指导,这样的模式最大程度地保障了教学设计的完整性和科学性。这次活动为一线体育教师提供了一个良好的交流互动平台,教学上的相互探讨碰撞也让教师们对于教学工作有了更深层次的研究,同时,对于教师今后的能力发展和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有了更好的促进作用。
范翔表示,无论是范翔名师工作室的骨干教师,还是川师体育学院的在校学生,通过同课异构实践新课标,各自运用不同的方法策略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落实体育学科三大核心素养,真正做到了立德树人。在促进骨干教师精进成长的同时也为在校大学生提供了锻炼展示的机会,使其在今后进入到实际岗位中时,起点也变得更高。
在篮球、排球、足球大单元(模块)教学专题发言中,赵超以《基于比赛能力导向“篮、排、足”大单元教学设计》为主题,对基于新课标下的“篮、排、足”项目特点进行剖析。“大单元教学以学会、勤练、常赛为抓手构建了学、练、用为一体的教学体系,强调以学生发展为导向,创设不同情境,让学生在长时间、系统化的大单元安排下进行实战情境的技战术学习,学会在比赛中熟练使用。”他表示,在设计时是以核心素养为主线,确定基于三大球真实比赛情境的大单元教学设计理念,始终把比赛意识融入到教学当中,深入挖掘技术动作在比赛中的应用时机和情境,让学生得到磨练,最终能够分析和判断,形成相应的运动思维。期间,他详细讲解了大单元教学思路,提到要基于比赛能力导向,将体育课的内容与真实比赛相联系,帮助学生做到学以致用。
张红琼从单元内容的重构与设计的方向作了交流分享,举例分析了符合“学科育人”价值追求的单元设计。同时,她进行了单元内容“排列组合”的要素解析,提到大单元教学思想要来源于学科核心素养,在设计时要注意课时数、单元主题、单元目标、学习内容、评价办法五个重点。她以水平二四年级篮球大单元设计为例,分析了单元设计的具体操作策略,提到要重视对学生的学情分析,单元目标确立上注意语言表述具体,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注重单元内容的排列组合和设计的科学性。
毛利洋以大单元教学中具体的课时设计与实施为主题进行了详细交流。她表示,在教学目标的操作性中要考虑目标设置的具体化、精细化,要从学生角度出发,要包含条件、行为与表现、结果三个方面;在教学内容的准确性中注意包含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技战术运用、体能、展示或比赛、规则与裁判方法、观赏与评价六方面;在教学方式方法多样性中坚持“以学为主,以教为辅”“学练赛”有机融合,创设多种情境;在运动负荷科学设置中严格按照新课标中对群体、个体运动密度以及平均心率的要求;在课内外有机结合中落实“每天校内一小时体育锻炼、校外一小时体育锻炼”。
“任何一节课都不会是十全十美的,但恰恰是这样的问题和瑕疵为我们提供了研究点,有真问题,才会有真研讨,只有在这样的情况下,思维的碰撞才会产生更多的火花,才能有更多的收获。”说课、辩课环节中,参会人员进行了精彩纷呈的说课及辩课。
范翔名师工作室的老师讲解了自己的教学设计理念及全面考虑,全程以比赛的方式进行设计教学,反思了在实际教学当中的不足,对川师学生授课的优点提出并肯定,谈到川师学生对于放松环节结合运动项目特点的设计值得学习,也针对川师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点评,表示其练习密度的设计稍微欠缺。同时,她提到了授课过程中学生情况与预计中的差异,提出了如何将小学、初中、高中更好地一体化联系起来的思考。川师学生就授课实践讲解了自己的设计思考,表示基于学情做了不同的内容分类,也提出实际情况与预计情况的偏差,对教学情况进行了分析,反思了自身对于场地利用上的不足,提出小初高技能水平衔接不上的情况下如何去实施大单元教学的思考。
范翔表示,大单元重构值得思考,提出针对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涉及到的知识、技能、技战术、体能、裁判与规则、观赏与比赛设计,是在每节课都有相应内容进行安排,还是根据不同需求每节课设置不同课时数,并就此话题引起了探讨。“在每节课中都可以有所侧重,大单元的设计主要目的还是发展运动能力,运动能力也是有梯度的。”“在十八次课的设计中不一定每个学生都能跟随掌握好每节课的内容,在进行下一节课时,学生训练是否能跟上,这样的情况下是否能够调整课时量?”“对于这个问题,我们要能做到以学定教,要关注个体差异,不能一概而论去传授,至于课时量的增加,个人见解认为是可以的。”
针对此次活动具体情况,与会专家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教研员谭步军、四川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教授张晓林、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教研员罗亚和分别进行了解答,帮助大家更深刻理解新课标和大单元教学。
罗亚和表示:“教学顺序不是按一节课一节课的顺序依次去教,而是按照教学的过程需要,创设比赛的情境进行整体推进,从简单过渡到复杂。”此外,针对教师提出的高中学生预期与实际情况差别大,能不能等一等小学初中学生的问题,谭步军表示,大单元教学理念的出发点还是从培养人的角度出发,学生情况参差不齐是很多学校的现状,教什么知识实际上没有特别的年龄阶段规定,知识技术没有绝对的年龄界限,在教学实施之前就需要认真了解学生,根据情况因材施教。关于准教师们如何将大学中学到的内容准确运用到未来的一线教学工作当中的问题,张晓林表示,目前正在全身心、多角度地去培养新老师,注重大一到大四教学技能的全程化,正如今天的同课异构,是不同经验教师学生的一次融合,通过让学生不断地亲身实践,从实践经验中得到成长。讨论现场氛围高涨,在教师、学生、专家们的你来我往中明晰了体育教学设计的科学方向。
点评环节中,谭步军在讲话中谈到,未来将会从四川省教科院层面,组织川内的师范院校做一系列的活动,把四川省大中小一体化教育科研活动做实、做大。让高校的专家、博士、院长、教授与中小学教师一起做科研,以科研带动教育改革发展。通过系列活动,让更多的本科生、研究生快速进入中小学教师的角色当中,适应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变化,使其能够更早地、高质量地参与到教学实践中,同时也缓解中小学师资不足的现状。“希望优秀的体育教师,能将宝贵的经验传授给未来的老师们。也希望各位一线老师和未来的老师们能够真正理解党和国家对体育重视的战略性意义和现实趋势。认清新时代对于人才的需求,明确作为体育教师应该怎么做,该怎样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落实和领会新课标,坚定思想,切实做到新课标要求,在前行的路上不断探索,勇攀高峰。”
罗亚和肯定了此次高校与名师工作室优秀体育老师进行交流活动的积极作用,他表示,此类研讨与交流是一种高效的创新活动,为大学生未来走上工作岗位打下良好基础,落实了省上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实施意见里所提出的地方高校要与省、市基础教育加强融合与联系,为培养人才和基础教育发展做出各自贡献的要求。此外,他还谈到,在新课标落实上,除了刚发布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之外,在2017年就发布了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0年做了修订,虽然指导对象不同,但其理念是共通的,更好促进了一体化教学的发展。同时,他就体育学科核心素养与学习目标区别进行了详细解读,深入浅出地说明了体育新课标下的教学要求。
张晓林表示“在教学观摩中,我比较看重的是教师将结构化内容设计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以及是否能够达到预期目标效果。通过此次活动,重要的是能够深化体育新课标的精神实质,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助力教师更好地把新课标落地、落细、落实,真正作用在学生身上。对于新时代的教师,要深刻领会,贯彻落实党的国家方针政策,从体育学科的发展来看,作为基层一线教师,我们更要深刻研读体育课程标准,领会新课标中每一点的内涵,紧扣课程标准,落实课程设计,并将其与实践结合起来,才能找准方向,做好教学。同课异构的方式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去理解教学内容,以高质量的教学设计与实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同时也让教师的教学专业技能得到了提高,为将来更高层次的发展打好基础。”川师大体育学院每一年都会与各个名师工作室共同开展此类活动,对于学生的教学技能提升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也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借助名师工作室的力量持续不断地培养出更多的教学人才,共同促进体育学科的向好发展。
“我们不能用过去的内容和方法去教现在的学生应对不可预知的未来。体育与健康改革为什么要做,是因为碎片化、单一化的教学方式是不足以应对未来复杂挑战的。”四川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副院长杨成伟在总结中谈到,三大球运动中会有很多的变化,这就需要运动员、学生去应对临场变化,从这个角度来看,体育与健康课程应该往灵活运用的方向去发展,去思考如何创新,如何培养人才。在教学理念转变方面,他表示,上午的课程给他的感触很深,就像大学里所强调的OBE理念,以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以学生学到的、能做的为中心,反思目前中小学的体育课,课程重点不在于老师讲了多少,而是在于学生学了多少,学了以后能做多少。“这次活动中,我看到了体育教学的积极变化,真正在循序渐进中考虑到学生实际学习情况,并做好了多方面的考量,也希望在以后的教学中能坚持下去。”
武侯区教育科学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魏虹在总结中讲到,此次活动的开展是体育工作者在积极回应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实践上跨出的可喜的一步。“通过这次研讨,让我们在以体育人、以体启智、以体树德、以体育心的路径探索上做出了真实的反思。通过真实的教学实践和专家充分的评课,让我们共享教学经验,在体育育人的道路上,共建共进。看到川师大体育学院的学生,就仿佛看到了我们的昨天,充满朝气,从中看到了大学生们对体育教育有着自己的认识,对体育教学有自己的观点,对未来体育教育的发展有自己的思考,这得益于川师大体育学院对教师培育的新机制,这也是教师培育的创新。同时,这些大学生是未来体育教育的明天,我们也期待未来他们走上一线岗位后能带来更好的面貌。”此外,她还表示,范翔名师工作室的老师对体育育人的路径、策略、方法研究深入,切实发挥了自身的引领性作用,不吝经验分享,深入交流促进,是值得教育工作者们学习的榜样。
对于后续的教研工作,范翔表示:“研究是永无止境的,除了今天的三大球项目,后续我们还会对诸如体操、武术等其他专项运动进行探索,特别是传承中华传统体育项目方面的研究,今后还会开展一系列的相关活动。”
贯彻体育新课标,实施大单元教学,切实更新教育理念。活动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活动,聚焦培养学生体育核心素养和落实“教会、勤练、常赛”要求,旨在改进课堂教学方式方法,实现体育课程启智、育心、树人的独特功能,更好搭建一线体育骨干教师以及高等师范院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专业成长的平台。正如老子所云:“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四川体育工作者们也将继续凝心聚力,在孜孜不倦的教研中不断追求卓越,助力四川学校体育的飞速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