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路去纽约terry不少家长纳闷:为什么每到吃饭时间原本乖巧可爱的宝宝就开始闹别扭,甚至将精心制作的营养餐推到一边?而更多常见的景象是:孩子吃饭挑三拣四,还喜欢含在嘴里;大人们拿着饭碗追,宝宝坚决不多吃一口。
上周末在上海举行的“科学应对儿童饮食行为问题专家论坛”上,与会的多位专家表示:孩子不好好吃饭等饮食行为问题普遍,医学界应充分重视饮食行为问题给儿童和家庭带来的一系列负面影响。
“我相信在绝大多数宝宝成长过程中,家长都会或多或少地面临儿童饮食行为问题。”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儿童医学中心金星明教授透露,根据其课题组近期完成的“上海儿童饮食行为调查”报告显示,在1-6岁的上海儿童中,39.7%存在挑食偏食习惯;而上海家长报告的儿童饮食行为问题,高达近40%。据介绍,这个流行病学的发生率和国际上的报告是相匹配的,因为国际是40%到60%。国际权威《临床儿科杂志》最新发表的一份报告则显示,婴幼儿存在“某种饮食行为问题”的比例高达20%-60%。
专家表示,饮食行为问题会影响卡路里和营养成分的摄入,可能对儿童身体、抵抗力、精神或认知发育产生一系列负面后果,并影响亲子关系,因此需要通过医生专业的行为指导及科学营养补充,解决这一问题。
记者从会上了解到,由中国CDC(预防疾病控制中心)的妇幼保健中心和雅培发起的一项名为“儿童饮食行为干预计划”的项目将从2010年1月起陆续推广至全国,在上海、北京、广州、深圳、成都、温州、福州、苏州、杭州、南京、重庆、泉州、长沙、武汉、厦门、东莞等地的部分儿保门诊,率先推出IMFeD诊断工具。
据悉,婴幼儿饮食问题患者常被忽视并因此导致漏诊。而在国外,已经形成了比较全面科学的评估和治疗体系。基于国外最新的评估并进行主动干预理念,结合国内专家临床实践经验。家长只要填写一份患者问卷(识别儿童的饮食行为),医生就可以借助判断原因。这一工具还包括针对不同类型饮食行为问题的治疗和处理指南、良好的喂养方法贴士,以及给家长的小册子、有助于了解儿童饮食行为问题的科学读物,对一岁以上儿童进行对症下药的治疗。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幼保健中心儿童保健部主任王慧珊研究员表示,儿童营养领域的专家比以往更多的认识到强调低龄儿童饮食行为问题的重要性,以保障儿童的健康生长发育。同时,这项干预计划还建议对某些饮食行为问题,如胃口差、挑食偏食等,使用小安素等儿童全营养素进行科学补充。
IMFeD英文就是“我被喂养”,它其实是儿童行为问题诊断以及管理的缩写。在这个方案当中推出了IMFeD的工具,它是帮助医生给儿童指导的一个科学的工具,在上海临床干预实践基础上进行了一个修改,制订出了一个简便的工具。目前雅培已经在全球各个国家逐步推行。
IMFeD互动诊断工具分为三步,首次是家长根据孩子的情况填写问卷;然后通过问卷的情况对孩子的饮食习惯作出评估;最后针对评估结果有医生进行干预和指导。
金星明教授介绍,目前不少家长在喂养时习惯按照科普书按图索骥,但实际上,儿童进食的量没有规定,它会受到部分的遗传因素,但不是全部,目前儿童的进食是遗传和环境的交互作用,是相辅相成的。家长对孩子饮食行为的客观定位和期待应该是3W+1H原则。
家长做3W的原则,第一吃什么(what),第二在什么地方吃(where),第三什么时间吃(when),这个是由成人决定的。
而吃多少(how)是由孩子决定的,这个涉及到儿童的消化功能,比如说运动的状况等等,以及家长的进食的习惯,所以都会影响到孩子的进食量,量是由孩子决定,不要强迫性的进食。尤其在孩子两三岁时正处在人生第一个逆反期,越是强迫,越是反抗。
上海市卢湾区妇幼保健院儿保科主任医师曹丽娟介绍,一般来说,2岁的孩子就可以使用成人的饮食。而7-12个月是培养饮食习惯关键期。不少孩子三四岁了还要家长喂饭,就是错过了这个关键期。
在7-12个月这个阶段,家长们要培养孩子尝试食用糊状食物,然后食物颗粒逐渐由细变粗;同时,什么样子的年龄用什么样子的餐具也很重要,可以培养孩子学用勺子。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