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山乱【主持人】观众朋友们,大家好,我是主持人,欢迎收看今天的在线访谈节目。今天,我们请到了省营养学会理事长、南昌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邓泽元,省营养学会副理事长、南昌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委员会主任徐群英,省营养学会副理事长、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临床营养科副主任黄萍带我们深入了解一下全民营养工作及相关营养健康知识。
1.【主持人】近年来,我省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营养供给能力显著增强,人民群众也越来越关注营养与健康问题。先请教下邓理事长,目前人民群众在营养健康方面还存在哪些主要问题?
【邓泽元】目前,居民营养不足与过剩并存、营养相关疾病多发、营养健康生活方式尚未普及等,是影响居民健康的重要因素。国家卫生卫生计生委编写的《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15年)》中表明2012年全国18岁及以上成人高血压患病率为25.2%,糖尿病患病率为9.7%,与2002年相比,患病率呈上升趋势。40岁及以上人群慢性阻塞性肺病患病率为9.9%。根据2013年全国肿瘤登记结果分析,我国癌症发病率为235/10万,肺癌和乳腺癌分别位居男、女性发病首位,十年来我国癌症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吸烟、过量饮酒、身体活动不足和高盐、高脂等不健康饮食是慢性病发生、发展的主要行为危险因素。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社会转型给人们带来的工作、生活压力,对健康造成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2.【主持人】从这些情况看,人民群众现在面临的营养与健康问题还是比较严峻的。请问邓理事长国家出台了哪些政策和措施来改善这样的情况?
【邓泽元】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居民营养改善与慢性病防治工作,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将健康中国建设纳入国家发展的基本方略,并要求“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国务院先后印发了《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2014-2020年)、《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年》。我省也出台了《“健康江西2030”规划纲要》和《江西省国民营养计划(2018-2030年)实施方案》。总而言之,政府各部门正积极地采取各项有力的措施,积极地汲取国外的有益经验,制定适合我国人民慢病防控和营养改善的有效策略和措施,打造健康中国、健康江西。
3.【主持人】请问邓理事长“健康中国2030”提出了“健康中国”这重大战略思想, 这一思想的具体涵义是什么?有什么重要意义?
【邓泽元】(1)“健康中国战略是一项旨在全面提高全民健康水平的国家战略,是在准确判断世界和中国卫生改革发展大势的基础上,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践中形成的一项需求牵引型的国民健康发展战略。“健康中国”战略思想的提出,是科学发展观在国民健康领域的具体体现,是卫生系统探索中国特色卫生改革发展道路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卫生战线对中国特色卫生事业发展理论体系的丰富发展。
(2)“共建共享、全民健康”是建设健康中国的战略主题。“健康中国2030战略是以全面维护和增进人民健康,提高健康公平,实现社会经济与人民健康协调发展为目标,以公共政策为落脚点,以重大专项、重大工程为切入点的国家战略。纲要从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完善健康保障、建设健康环境和发展健康产业等方面做出了规划。实施“健康中国2030”战略,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性工程,有利于全面改善国民健康,确保医改成果为人民共享,也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充分体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
4.【主持人】请问邓理事长“健康中国2030战略研究提出“到2030年,主要健康指标基本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具体包括哪些目标?
【邓泽元】(1)为实现卫生事业与国民健康的发展目标,“健康中国2030构建了一个体现科学发展观的卫生发展综合目标体系,将总体目标分解为可操作、可测量的10个具体目标和95个分目标。这些目标涵盖了保护和促进国民健康的服务体系及其支撑保障条件,是监测和评估国民健康状况、有效调控卫生事业运行的重要依据。
(2)10个具体目标是:国民主要健康指标进一步改善,到2030年,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9岁,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下降到6%以下,孕产妇死亡率降低到12/10万以下,减少地区间健康状况的差距;完善卫生服务体系,提高卫生服务可及性和公平性;健全医疗保障制度,减少居民疾病经济风险:控制危险因素,遏止、扭转和减少慢性病的蔓延和健康危害;强化传染病和地方病防控,降低感染性疾病危害;加强监测与监管,保障食品药品安全;依靠科技进步,适应医学模式的转变,实现重点前移、转化整合战略;继承创新中医药,发挥中医药等我国传统医学在保障国民健康中的作用:发展健康产业,满足多层次、多样化卫生服务需求;履行政府职责,加大健康投入,到2030年,卫生总费用占GDP的比重达到6.5%-7%,保障“健康中国2030战略目标实现。
5.【主持人】接下来请邓理事长给我们再讲讲《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年》是一个怎样的规划?
(1)《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年》是从我国国情出发,立足我国人群营养健康状况和要求,国家制定的一项战略规划。
(2)《计划》提出,要坚持政府引导、科学发展、创新融合、共建共享的原则,立足现状、着眼长远,到2030年,营养法规标准体系更加健全,营养工作体系更加完善,在降低人群贫血率、5岁以下儿童生长迟缓率、控制学生超重肥胖率、提高居民营养健康知识知晓率等具体指标方面,取得明显进步和改善。
(3)《计划》部署了七项实施策略保障工作目标实现。一是完善营养法规政策标准体系,推动营养立法和政策研究,提高标准制定和修订能力。二是加强营养能力建设,包括提升营养科研能力和注重营养人才培养。三是强化营养和食品安全监测与评估,定期开展人群营养状况监测,强化碘营养监测与碘缺乏病防治。四是发展食物营养健康产业,加快营养化转型。五是大力发展传统食养服务,充分发挥我国传统食养在现代营养学中的作用,引导养成符合我国不同地区饮食特点的食养习惯。六是加强营养健康基础数据共享利用,开展信息惠民服务。七是普及营养健康知识,推动营养健康科普宣教活动常态化。
(4)《计划》提出六项重大行动提高人群营养健康水平。一是生命早期1000天营养健康行动,提高孕产妇、婴幼儿的营养健康水平。二是学生营养改善行动,包括指导学生营养就餐,超重、肥胖干预等内容。三是老年人群营养改善行动,采取多种措施满足老年人群营养改善需求,促进“健康老龄化”。四是临床营养行动,加强患者营养诊断和治疗,提高病人营养状况。五是贫困地区营养干预行动,采取干预、防控、指导等措施切实改善贫困地区人群营养现状。六是吃动平衡行动,推广健康生活方式,提高运动人群营养支持能力和效果。
6.【主持人】徐教授,我们知道健康与饮食习惯有很大关系,现在很多的居民对什么健康的饮食习惯还不是非常的了解,现在请您给大家介绍一下。
【徐群英】好的,2016年5月13日由国家卫计委疾控局发布了《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
(1)膳食指南是由政府和科学团队根据营养的科学原则和人体的营养需要,结合当地食物生产供应情况和人群生活实践,专业针对食物选择和身体活动提出的指导意见。因此,每个国家都有适合本国居民的膳食指南。
(2)《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是以理想膳食结构为导向、汇集了近年来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以及近10年我国居民的膳食营养结构及疾病谱变化的新资料,参考了国际组织及其他国家膳食指南的制定依据,充分考虑我国营养和社会经济发展现状,还广泛征求筛选了相关领域专家、管理者、食品行业,消费者的重点建议,最终提出的符合我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和基本需求的膳食指导建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是由一般人群膳食指南、特定人群膳食指南和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实践三个部分组成。
(3)一般人群膳食指南适用于2岁以上健康人群,结合我国居民的营养问题,提出6条核心推荐条目,明确了平衡膳食、能量平衡、多吃的食物、少吃的食物和限制的食物。这6条核心推荐分别为:①食物多样,谷类为主;②吃动平衡,健康体重;③多吃蔬果,奶类大豆;④适量吃鱼、禽、蛋、瘦肉;⑤少盐少油,控糖限酒;⑥杜绝浪费,兴新食尚。
7.【主持人】徐教授,膳食指南的第一条核心推荐是:食物多样,谷类为主。我们应如何做“食物多样化”呢?
【徐群英】每天的膳食应包括谷薯类、蔬菜水果类、畜禽鱼蛋奶类、大豆坚果类等食物。除了烹调油和调味品,平均每天摄入12种以上食物,每周25种以上食物。
(1)若量化一日三餐的食物“多样”性,建议:谷类、薯类、杂豆类的食物品种数平均每天3种以上,每周5种以上;蔬菜、菌藻和水果类的食物品种数平均每天有4种以上,每周10种以上;鱼、蛋、禽肉、畜肉类的食物品种数平均每天3种以上,每周5种以上;奶、大豆、坚果类的食物品种数平均每天有2种,每周5种以上。
(2)按照一日三餐食物品种数的分配,早餐至少摄入4~5个品种,午餐摄入5~6个食物品种;晚餐4~5个食物品种;加上零食1~2个品种。
(3)每天摄入谷薯类食物250~400g,其中全谷物和杂豆类50~150g,薯类50~100g。全谷物,是指未经精细化加工或虽经碾磨/粉碎/压片等处理仍保留了完整谷粒所具备的胚乳、胚芽、麸皮及其天然营养成分的谷物。
(4)谷类为主,就是谷类食物所提供的能量要占膳食总能量的一半般以上; 谷类为主,也是中国人平衡膳食模式的重要特征,是平衡膳食的基础,一日三餐都要摄入充足的谷类食物。
8.【主持人】徐教授,膳食指南还推荐我们:适量吃鱼、禽、蛋、瘦肉,我们应该如何理解这条膳食推荐呢?
【徐群英】(1)在日常我和居民交流的过程中,往往发现现在很多居民对营养的理解存在不少误区,例如:不少居民认为我每天多吃蛋、奶、鱼、肉就是好的营养。鱼、禽、蛋和瘦肉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类维生素A、B族维生素、铁、锌等营养素,是人体营养需要的重要来源。但是此类食物的脂肪含量普遍较高,有些含有较多的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如果摄入过多可增加肥胖、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因此其摄入量不宜过多,应当适量摄入。
【徐群英】 每周吃鱼280~525g,畜禽肉280~525g,蛋280~350g,平均每天摄入总量120~200g;优先选择鱼和禽;吃鸡蛋不弃蛋黄,因为鸡蛋的营养物质多数存在于蛋黄中;少吃肥肉、烟熏和腌制肉制品。建议成人每周摄入鱼和畜禽肉的总量不超过1.1kg;鸡蛋不超过7个。应将这些食物分散到每天各餐中,避免集中食用。最好每餐可见到肉,每天可见到蛋。
10.【主持人】膳食指南的第五条核心推荐是:少盐少油,控糖限酒。为什么我们的饮食需要少盐少油呢?
【徐群英】大多菜肴以咸作基础味,是食盐让我们享受到了美味佳肴。高血压流行病学调查证实,人群的血压水平和高血压的患病率均与食盐的摄入量密切相关。50岁以上的人、有家族性高血压的人、超重和肥胖者,其血压对食盐摄入量的变化更为敏感,膳食中的食盐如果增加,发生心脑血管意外的危险性就大大增加。因此,中国营养学会建议健康成年人一天食盐(包括酱油和其他食物中的食盐量)的摄入量是不超过6g。但2012年的调查显示,我国居民每人日平均摄入食盐10.5g。因此,减少食盐量仍需努力。
【徐群英】首先要自觉纠正因口味过咸而过量添加食盐和酱油的不良习惯,对每天食盐摄入采取总量控制,用量具量出,每餐按量放入菜肴。一般20mL酱油中含有3克食盐,10克蛋黄酱含1.5克食盐,如果菜肴需要用酱油和酱类,应按比例减少食盐用量。习惯过咸味食物者,为满足口感的需要,可在烹制菜肴时放少许醋,提高菜肴的鲜香味,帮助自己适应少盐食物。烹制菜肴时如果加糖会掩盖咸味,所以不能仅凭品尝来判断食盐是否过量,使用量具更准确。此外,还要注意减少酱菜、腌制食品以及其他过咸食品的摄入量。
【徐群英】我们每天的饮食是离不开油的,烹调油除了可以增加食物的风味,还是人体必需脂肪酸和维生素E的重要来源,并且有助于食物中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利用。但是过多脂肪摄入会增加慢性疾病发生的风险。科学用油包括“少用油”和“巧用油”,即每人每天控制烹调油的食用总量不超过30g,应当经常更换烹调油的种类,食用多种植物油,减少动物油的用量。使用带刻度的油壶来控制炒菜用油;选择合理的烹饪方法,如清蒸、煮、炖、凉拌等方式,使用煎炸代替油炸;少吃富含饱和脂肪和反式脂肪酸的食物,例如饼干、蛋糕、糕点、加工肉制品以及薯条/薯片等。
【徐群英】添加糖是指人工加入到食品中的糖类,包括饮料中的糖,具有甜味特征,常见的有白砂糖、绵白糖、冰糖和红糖。添加糖是纯能量食物,不含其他营养成分,过多摄入会增加龋齿及超重肥胖发生的风险。因此,平衡膳食中不要求添加糖,若需要摄入建议每天摄入量不超过50g,最好控制在约25g以下。
【徐群英】对于儿童青少年来说,含糖饮料是添加糖的主要来源,建议不喝或少喝含糖饮料。添加糖的另外一个主要来源是包装食品如糕点、甜点、冷饮等,减少此类食品的摄入,也可控制添加糖。此外,家庭烹饪时也会使用糖作为佐料加入菜肴中,如做红烧肉、糖醋鱼等菜肴时,在烹饪时应注意尽量少加糖。喝茶、咖啡时也容易摄入过多的糖,需要引起注意。
15.【主持人】说到营养,很多人关注肥胖,我想请黄主任给大家介绍下肥胖症的情况?
【黄萍】肥胖是指体内脂肪堆积过多和(或)分布异常,通常伴有体重增加,是包括遗传和环境因素还有生活方式的改变比如吃的过多运动过少,不良的进食行为等在內的多种因素相互作用所引起的慢性代谢性疾病。轻度肥胖一般没有症状,中重度的肥胖因体重负荷增大,会出现气急、关节痛、肌肉酸痛、体力活动减少等。
【黄萍】减重主要包括三种方式:(1)限 能 量 平 衡 膳 食,是指在限制能量摄入的同时保证基本营养需求的膳食模式,其中宏量营养素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的供能比例符合平衡膳食的要求。有三种类型 :①在目标摄入量基础上按一定比例递减(减少30%~50%);②在目标摄入量基础上每日减少500 kcal左右;③每日供能1 000~1500 kcal。
(2)高蛋白质膳食:是一类每日蛋白质摄入量超过每日总能量的20%或1.5 g·kg -1 ·d -1 ,但一般不超过每日总能量的30%(或2.0 g·kg -1 ·d -1 )的膳食模式。对于单纯性肥胖以及合并高甘油三酯血症者、高胆固醇症者采用高蛋白膳食较正常蛋白膳食更有利于减轻体重以及改善血脂情况;并有利于控制减重后体重的反弹,合并慢性肾病患者应慎重选择高蛋白饮食。
(3)轻断食膳食:也称间歇式断食,一类采用5+2 模式,即1周中5天相对正常进食,其他2天(非连续)则摄取平常的1/4能量(约女性500 kcal/d,男性600 kcal/d)的膳食模式。轻断食模式同时增强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及其他慢性疾病的治疗获益。
同时要长期运动,至少1年以上,运动对减肥的影响取决于运动方式、强度、时间、频率和总量。推荐采用有氧运动结合抗阻运动的模式,增加有氧运动(如快走)至每周150 min以上(每天30 min以上,每周5天)以及认知-行为及心理干预,包括自我监控、控制进食等,还有减重的维持非常重要,通常减重结束后一年,大部分人会恢复已减掉体重的 30%~35% ,4 年内基本恢复到减重前水平。所以为了维持减重效果,医务人员和营养医师向患者提供面对面或电话的随访,帮助患者保持低能量饮食、规律体力活动,监测体重变化。
17.【主持人】现在老百姓还有一个比较关注的疾病就是糖尿病,黄主任,糖尿病是不是吃了太多糖才容易患上?在饮食方面需要注意什么? 饮食治疗的原则是怎样的呢?
【黄萍】糖尿病不是吃多了糖,而是因为身体里胰岛素相对或绝对的分泌不足,引起血糖增高的代谢性疾病。偶尔的一次血糖超过正常,并不能够作为诊断糖尿病的依据。还是要去医院进行糖耐量的等相应的检测,才能确诊。
糖尿病饮食也叫称重饮食,每种食物都需要称重量,根据病情、血糖、年龄、身高体重、活动量大小以及有无并发症来确定每日所需要的能量,使能量摄入量以达到或维持理想体重为宜;合理控制能量的摄入,也就是不要多吃也不要少吃,合适才好。患者需要称取每种食物所的量,要有称量食物的秤,比如电子秤;量杯或有刻度的杯子量取液态的食物,比如油,还有记录本,记录每天的食物的量,及监测血糖,用血糖仪要测空腹血糖和餐后两小时的血糖,并记录下来。
在食物种类选择上也是平衡膳食,选择多样化、营养合理的食物,和正常人一样包括五大类:谷薯类、蔬菜水果类,鱼禽肉蛋类,奶及大豆坚果类和油盐,但量要控制好。其中水果会根据空腹、餐后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来决定是否可以吃,选择什么样的水果吃,食物的选择上也尽量选择血糖指数55的食物为主要食物,55-70之间的食物可适量吃,>70的食物尽量不要吃,因为血糖指数越低的食物引起血糖升高的反应越小,不吃白糖、红糖、蜜饯、雪糕等精制糖,高碳水化合物低蛋白质的食物,如马铃薯、芋头、山药以及动物油脂像猪油、甜的水果、酒等。限制饮酒;坚持少食多餐,定时定量进餐;
18.【主持人】我们知道,水果会升糖,是不是一旦患上糖尿病以后就和水果无缘了呢?
【黄萍】不是,有糖尿病也是可以吃水果的,只是选择的时间时机很重要当血糖控制比较理想,病情稳定,空腹血糖小于7,餐后血糖小于10,糖化血红蛋白小于7.5%,可以吃,每天250g左右,尽量选择糖分低,热量低的水果,比如苹果、子、猕猴桃、草莓等,不选择干红枣、柿饼、 葡萄干桂圆、果脯等。在两次正餐之间,比如上午10点,下午3点,作为加餐时,不要餐前或餐后里立即吃水果。如血糖控制不好,建议用番茄黄瓜替代水果。
19.【主持人】这里有个观众提到痛风,那么痛风患者的营养原则?在饮食方面需要注意什么?请黄主任给大家讲讲。
【黄萍】痛风患者营养原则概括来讲三低一高,低嘌呤、低能量,低脂低盐饮食,摄入水量高。
急性期:(1)限制嘌呤,应选用低嘌呤饮食,每天摄入的嘌呤量应限制在150mg/d之内,正常嘌呤摄取量为600~1000mg/d。,宜选用含嘌呤低的食品,如牛奶、蛋类、谷类、蔬菜中的卷心菜、胡萝卜、黄瓜、芹菜,根茎类如马铃薯、芋头等和各种水果。禁用嘌呤含量高于150mg/100g以上食物,如动物内脏、沙丁鱼、凤尾鱼、鲭鱼、小虾、扁豆、黄豆、浓肉汤及菌藻类等。(2)限制能量,保持理想体重,因为痛风症与肥胖、糖尿病、高血压及高脂血症等关系密切。痛风症患者多伴有这些疾病。故应降低体重、限制能量,使体重达到理想体的范围
(3)适量蛋白质和脂肪,标准体重时蛋白质可按0.8~1.0g供给,全天在40~65g,以植物蛋白为主。动物蛋白可选用牛奶、鸡蛋。尽量不用肉类、禽类、鱼类等,如一定用,可将瘦肉、禽肉等少量,经煮沸弃汤后食用,每天肉类应限制在100g以内。脂肪可减少尿酸正常排泄,应适当限制,控制在50g/d。
供给足量维生素如BC和矿物质,多吃蔬菜水果,有利于尿酸排出。再则蔬菜和水果富含维生素C能促进组织内尿酸盐溶解。痛风症易合并高血压和高脂血症等疾病,应限制钠盐,通常每天2~5g。(5)供给大量水分多喝水。多选用含水分多的水果和食品,液体量维2000ml/d以上,最好能达到3000m1,以保证尿量,促进尿酸的排出。肾功能不全时水分宜适量(6)禁用刺激性食品禁用强烈香料及调味品,如酒和辛辣调味品。乙醇使体内乳酸增多,拟制尿酸排出并促进嘌呤分解使尿酸增高,诱发痛风发作。过去曾禁用咖啡、茶叶和可可,因分别含有咖啡碱、茶叶碱和可可碱。但咖啡碱、茶叶碱和可可碱在体内代谢中并不产生尿酸盐,也不在痛风石里沉积,可适量选用。慢性痛风症营养治疗给子平衡饮食,适当放宽嘌呤摄入的限制。但仍禁食含嘌呤较多的食品,限量选用含嘌呤在75mg/100g以内的食品,自由选食含嘌呤量少的食品。坚持减肥,维持理想体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