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光年之恋农历九月初九是传统重阳节,这天无论是思乡还是登高,主题都离不开亲人团聚、敬老爱老。敬老爱老既是重阳节的节日意蕴,更是延续千载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近年,我市通过一系列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的开展,将敬老爱老引领的文明新风传递到千家万户。我市切实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落实老年人优待政策、开展老年友好型社区建设、全面实施“十百千万”幸福养老工程、推进老旧小区适老化改造,让广大老年朋友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不断提升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让老年人有一个幸福美满的晚年是每个家庭关切的事,更是关乎人民福祉的事。“孝为德之本,百善孝为先”“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这些名言都说明,孝老爱亲从来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经》云:“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
解决好老年人的晚年幸福问题,不仅能提高老人群体的获得感,而且能解决中青年群体的后顾之忧,有助于整体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同时,也会在无形之中弘扬和践行传统美德,润物无声地影响着人们的道德情操和行为举止。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首次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上升为国家战略。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2021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提出,“把积极老龄观、健康老龄化理念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
早在1997年,世界卫生组织就倡导积极老龄化概念。伴随人口老龄化的演进,各国形成共识:规模巨大的老年人口不仅是被“赡养”的负担,也是产出性的人力资源,关键在于如何积极应对,化挑战为机遇。自2000年开始,我国正式进入老龄社会。截至2022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2.8亿。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国60岁至69岁的低龄老年人口有1.5亿,超过老年人总量的一半。在我国,规模巨大的老年群体是重要的人力资源和宝贵的社会财富。我们应深入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让更多老年人拥有“踏遍青山人未老”“如今归来仍少年”的多彩生活,不断提高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对一个城市而言,实现老年友好,其内涵是体现人文关怀,是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标识,是“人民城市”重要理念的价值追求和具体体现。
近年来,随着收入提高和预期寿命延长,银发经济快速兴起,数字技术日益进步,老年生活方式不断转变,电子商务、智能交通、远程医疗、智慧养老、直播带货和各类社交App已深入老年日常生活。老年人生活圈不再局限于家庭邻里,开放式的社会参与、群体互动和服务共享越来越便利。这些都为推行积极老龄化带来有利条件。
推进“积极老龄化”,需要从城乡基层社区做起。要充分发挥社区联结老年群众的纽带作用,发展集中运营管理的养老服务网络,引导专业化机构进社区、进家庭,支持专业养老机构在社区连锁经营。围绕老年人生活需求,完善社区助餐、助浴、助洁、助医、助行、助急“六助”服务,强化社区养老服务能力。
在我市,有鼓楼区卧龙街道蔡河湾社区等5个社区获批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社区。在老年友好型社区建设中,我市各街道社区成立工作小组,发挥辖区志愿者力量,对辖区老年居民的生活状况进行摸底调查,重点排查80岁以上高龄老人、特困老人、独居老人、重残重病老人等特殊人群,并记录他们的详细信息。在各级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各社区建立法律援助室、康复保健室等,为老年人提供法律咨询、援助、调解、财产、婚姻、医疗等服务,宣传老年健康知识。为丰富辖区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我市各社区以党群服务中心为依托,打造全天免费开放的老年活动室,设置室、图书室、健身场地等,让老年人在活动中充实自己。
我市各社区完善志愿服务体系,组织志愿者、小区业委会等爱心力量,开展卫生清洁活动,优化卫生服务设施,做到辖区环境卫生无死角,为老年人提供一个健康美丽的生活环境。我市通过“汴地有爱”小程序,充分发挥社区、社会工作者、社区社会组织、社区志愿者和社区公益慈善资源等“五社联动”作用,提高老年人的幸福感和获得感,营造“汴地有爱·善行开封”的浓厚氛围。老年人只需打开“汴地有爱”小程序,在手机上轻轻一点,家政保洁、心理疏导、跑腿代购等服务应有尽有,能够有效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养老服务需求。同时,依托老旧小区改造项目,统筹推进平整道路、完善照明设施、设置无障碍公共厕所、建设休憩活动场所等利民工程,为老年人提供生活上的便利。
“这几个菜做得都不赖,价格还很便宜。”10月18日中午,正在城乡一体化示范区金康社区的老年助餐点就餐的张大爷高兴地介绍起自己所吃的饭菜。社区助餐点的设立,让辖区老年人在社区里就能吃上健康卫生实惠的饭菜,为老年人提供了便利,也让老年人正式告别“做饭愁”的日子。
据了解,为解决辖区老年人“吃饭难”问题,社区党委在示范区民政局及街道办事处的大力支持下,在社区旁边协调用房建设社区进一步完善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该助餐点采用公建民营的方式,通过公开招聘、委托第三方餐饮机构自助经营的模式运行。助餐点有专人定制食谱,菜品荤素搭配、营养均衡,还会根据时令调整菜谱,做到低油、少糖,极大地满足老年人的口味和膳食要求。同时,针对周边小区行动不便的老人,助餐点还提供免费送餐服务,对辖区孤寡、生活困难的老人,提供300元包一月的伙食标准,全方位解决辖区老年人“饭食”问题。
截至2022年年底,我市有60岁以上老年人口91.4万人,占全市常住总人口的19.5%。随着人口老龄化、高龄化和家庭小型化的发展,养老问题已成为全社会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为满足老年群体服务需求和社会热切期盼,近年来,我市通过政策出台、强化基础建设和服务供给等方面,加快构建更高水平的养老公共服务体系,打造家门口的幸福养老服务场景。
我市先后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开封市加快养老服务“六大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开封市“十四五”养老服务体系和康养产业发展规划》等,对有效应对人口老龄化、推动老龄事业高质量发展作出全面部署。
我市全面实施“十百千万”幸福养老工程,构建“市—县(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小区—居家”六级养老服务网络,塑造品牌化、产业化、专业化、连锁化、精准化、信息化“投资—建设—运营—服务—监管”为一体的养老服务“开封模式”。全市现有养老机构216家,其中乡镇敬老院78家,民办养老机构138家。全市建成县、区级特困供养服务中心10个,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38个,社区养老服务中心437个,社区助餐点22个。
日前,我市还出台了《开封市促进养老服务消费“六项行动”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指出,2023年,城市街道社区居家养老全覆盖,农村乡镇特困供养机构全部转型为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养老护理人员持证率、配比率实现“双达标”,政府主导、多方参与、保障基本、普惠多样的养老服务消费格局基本形成,老年人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提升。“十四五”期间,养老床位达到35000张,六级养老设施建设运营服务全覆盖,养老供给结构更加合理、监督机制更加完善、服务质量明显改善、消费产业更加优化,高质量形成兜底供养有保障、普惠养老能满足、多样化供给可选择的养老服务消费体系。
截至目前,全市24家二级及以上综合医疗机构中有20家开设了老年病科,所有养老机构均与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建立了绿色通道,能够以不同形式为入住老年人提供医疗服务。13家一级医疗机构被命名为“市老年友善基层医疗服务机构”,8家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被省卫健委命名为“省老年友善医疗机构”。
我市先后入选全国2023年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项目试点城市、全国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城市、全省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建设试点城市、全省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试点城市,8个行政村(社区)被评为全省乡村康养旅游示范村。
我市还通过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手段创新居家养老服务和产业发展模式,通过线上平台和线下服务,整合家政、物业、餐饮、医院等周边资源,形成居家养老服务供给体系;充分发挥社区养老服务中心作用,为老年人提供“一站式”服务,为老年人提供紧急救援、生活帮助、主动关怀、家政服务、精神慰藉、文体娱乐、生活照料等综合性养老服务,满足老年人家庭和个人的多层次、多样化养老服务需求,推动“居家—社区—机构”养老融合发展。
如果健身是一种时尚,那么渴望健康的老年人无疑是最赶时髦的人。老年人如何才能更健康,适当的体育运动必不可少。在我市城区的公园、绿地和广场,处处可见老年人锻炼的身影,运动给他们带来了健康,更带来快乐和幸福。在我市的居民小区和街头公园,随处可见老年人健身的身影。健步走、广场舞、慢跑、太极拳、太极剑……众多老年人在运动健身中释放对生活的热爱、对健康的追求,为古城开封增添了一道别样风景。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公共体育设施的投入和建设。近年来,为了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身需求,我市加大了体育健身场所建设力度,建成古城体育公园、市老年人健身中心等,城市社区健身设施达到全覆盖,城市社区健身器材管理维护常态化、制度化。我市形成各级各类体育设施布局合理、互为补充、覆盖面广、普惠性强的网络化格局,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健身需求。
在我市,很多老年人依靠公交车等交通工具出行。近年来,我市加快推进“适老化”公交站台改造,进一步完善我市公交基础设施建设,其中,我市在开柳路道路改造过程中设置“适老化”公交站台12个;在中山路(大南门外)设置“适老化”公交站台5个,在解放路(小南门外)设置“适老化”公交站台3个。
采访中,不少老年人希望能够进一步提升城市生活“适老化”水平。老年人的日常生活成为我们不得不关注的问题,当很多年轻人开始迈入5G时代时,一些老年人却对于新知识、新科技不了解,不少老年人感叹跟不上时代的步伐。采访中,他们希望,能够进一步推动社区和公共场所“适老化”改造,完善无障碍通行环境,加大城市道路、交通设施、公共交通工具的“适老化”改造力度。重视解决老年人“数字鸿沟”难题,不断提高老年人交通出行、日常就医、购物消费、文化娱乐、政务服务等高频事项活动场所的“适老化”、便利化水平,扩大老年人专用智能产品的有效供给,推动互联网网站、应用“适老化”改造,切实改善老年人使用体验。
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老年人不再单纯地满足于老有所养,而是追求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这样的改变体现了老年人生活从基本需求向高层次需求的转变,是银发时代带给社会的新要求和新挑战。近年来,老年教育向社区延伸,家门口开办老年课堂让老年人有了更多选择,银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
老年教育是老年人在新的社会化进程中自我完善、超越自我的有目的的教育活动,是老年人提高自身生命、生活质量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素质教育活动。在科技高度发达、社会不断科技化的今天,老年人也只有不断学习,才能实现再社会化,进入生活、融入生活,在生活的海洋里游刃有余。近年,我市高度重视老年教育事业,深入推进文化惠民,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大大提升了老年群体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各社区经常举办老年书法交流会、象棋比赛、老年普法宣传、老年人书籍阅读交流会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为老年人搭建了一个增进感情、增长才艺、融洽邻里关系的桥梁。
我市有关部门还扎实开展各种主题文化活动,组织开展政府购买演出、河南省舞台艺术送农民、中原文化大舞台、“欢乐周末”广场文化活动、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城市社区电影放映等一系列文化惠民活动,有效满足了不同群体特别是老年群体的文化需求,极大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老有所学向社区延伸,要继续挖掘、整合资源,不断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养老需求。怎样让更多老年人受惠?采访中,不少老年人希望,要持续完善面向老年人的开放办学体系,让“银发族”享受更美好的晚年生活。建议老年教育机构积极整合老年教育资源,在老年人身边构建越来越多的终身学习场景。比如,加强师资、场地、设施、课程、信息化、社会服务等多方面资源建设和使用,积极开展富有时代特色、体现老年人特点的文体活动;完善老年教育网络体系,增加基层社区教学点,让更多老年人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质教育资源。此外,发展老年远程教育,打造开放共享平台,是有效解决有限教育资源与老年人快速增长的精神生活需求之间的矛盾,补齐基层老年开放大学场地、经费、师资、学习资源不足的短板的重要途径。
移动版官方微信官方微博开封市新区汉兴西路与七大街交叉口0371 - 22924343打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