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anner 5000l习指出:“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实施健康帮扶、教育帮扶工程是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大决策部署。河南中医药大学利用中医药高校独特的资源优势,积极把巩固拓展健康扶贫、教育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在健康帮扶、教育帮扶、科技帮扶实践中,形成了以“两院一企一校两平台”为抓手的特色帮扶模式,做到了扶智与扶志相结合。
新县是革命老区,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鄂豫皖苏区首府所在地,也是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的落脚地,新县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做出了巨大牺牲,出现了“户户有红军、村村有烈士,山山埋忠骨、岭岭皆丰碑”的壮举。新县是“红军的故乡,将军的摇篮”,位于大别山腹地、鄂豫两省交界地带。该县曾是国家级贫困县,医疗条件、教育设施落后,人才缺少,严重制约着整个县的发展。河南中医药大学通过与新县县委、县政府充分深入论证,结合新县实际情况及产业特点,主动发挥学校自身资源优势,在深入实施智力、科技、人才、培训、产销五个方面帮扶工作的过程中,形成了“两院一企一校两平台”特色精准帮扶项目,以此为抓手,最终达到全校参与,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两院一企一校两平台”项目,是由学校党委统筹、相关部门负责牵头实施的特色精准帮扶项目,具体为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对口帮扶新县人民医院,第二附属医院对口帮扶新县中医院,药学院对口帮扶河南羚锐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护理学院对口帮扶信阳涉外职业技术学院,学校教育发展基金会的“国医帮扶平台”对口新县健康扶贫项目,学校后勤服务中心与校产经营管理服务公司对口新县电商平台的消费扶贫项目。
河南中医药大学党委与新县县委、县政府深度对接,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实施“两院一企一校两平台”特色精准帮扶项目,项目实施情况如下:
第一附属医院对新县人民医院实行托管式帮扶。将新县人民医院纳入第一附属医院医疗集团统一管理、统一派驻、统一发展。两所医院间开通了远程会诊,并由第一附属医院指导新县人民医院医护人员开展工作。根据医院业务需求,派驻业务骨干人员进行坐诊、示范查房、带教、会诊、讲座等多种形式帮扶。通过4年多的持续帮扶,目前开展新技术100多项,新筹建急重症科、小儿外治科等临床新建科室5个。在帮扶工作队的全力参与下,新县人民医院顺利完成“二级甲等”医院创建,“五大中心”顺利通过验收,急诊重症监护室正式开科,县域医疗龙头作用凸显。
第二附属医院与新县中医院实行深度对接。根据新县中医院设备落后、技术薄弱等情况,制定了激发县中医院专科优势,建立重点专科和提升优势病种医疗服务能力的帮扶计划并逐步实施。打通新县中医院与第二附属医院间远程会诊平台,开展远程诊疗、知识讲座、培训指导等业务,持续提升县中医院的中医思维、技术水平和诊病能力。派驻中医药特色专家开展新项目新技术,已帮助新县中医院开展了弧韧针、臭氧治疗、神经阻滞麻醉等多项新技术,助强中医药特色项目。截至目前,派驻人员共接诊门诊病人4500 余人次,查房200 余人次,远程会诊80多人次,应用新技术60多项,新开设科室4个。
药学院加强对河南羚锐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在产、学、研方面的广泛合作,建立中药材研发基地、河南中药现代化产业研究院、河南省本科高校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和中原学者工作站。与羚锐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合作的“中药外用共性技术规范的创建及应用”项目获河南省科技成果一等奖;“中药外用功能规范化研究及应用”项目获河南省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一等奖,其他科研项目正在积极推进中。指导羚锐集团中药材规范化种植面积达5000多亩,辐射带动全县9个乡镇,23个行政村,脱贫户863户,脱贫户年增收3000元以上,带动就业致富人数达20000多人。
护理学院对信阳涉外职业技术学院从多角度进行帮扶。选派资深教师进行教学帮扶,开展教学指导、教学示范等工作。为了改善该校的实训条件,学校向信阳涉外职业技术学院捐赠105.9万元护理、康复实训器材,既满足了新专业申报的硬件要求,又满足了学生上实训课的需求。在两校共同努力下,信阳涉外职业技术学院护理专业、中医康复技术专业教师梯队已初步形成,新申报的中医护理专业已招收两届新生,新专业的获批将为革命老区培养更多医护人才。
“国医帮扶平台”是由河南中医药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长甲基金”发起的教育和健康扶贫项目。该项目出资450余万元,以贫困大学生助学项目、脱贫县基层医务人员培训项目、脱贫县医疗精准扶贫项目、脱贫县健康宣教项目等4个项目为抓手,致力于帮助贫困大学生圆大学梦,为贫困县群众创造更优质的医疗条件,有利于减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国医帮扶平台”已成为河南校地结对帮扶工作中的一个品牌和亮点。河南中医药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长甲基金”精准帮扶项目已累计出资79.67万元,用于资助至新县求学并具有国家精准扶贫建档立卡手册的优秀学生,资助全部学费、住宿费。河南中医药大学“国医帮扶平台”已连续3年在新县开展帮扶项目,对基层医务人员进行每年两期的中医特色适用技术培训,整体提升了新县基层医务人员的诊疗技术水平。“国医帮扶平台”向新县乡镇卫生院捐赠价值20万元的医疗器械,用于更新基层卫生院的医疗设备。
学校党委加大推广以购代捐的帮扶规模和范围,设立勤工助学岗位,搭建电商销售平台,全方位销售新县产品。建立河南中医药大学定点扶贫推荐专区,引导全校职工和三所附属医院人员自发购买新县产品,多渠道扩大消费帮扶规模,目前已销售新县农副产品达1000多万元。学校还通过职工节日福利发放,新县农副产品进学校食堂、学校超市等方式,拓展消费帮扶范围。
按照中央、省委的安排部署,与新县结对帮扶后,学校党委立即成立了结对帮扶领导小组,由党委书记和校长任组长,设立帮扶工作办公室。将结对帮扶工作作为学校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并列入学校年度重点工作任务,党委书记和校长亲自带队与新县县委、县政府对接并深度调研,及时召开项目论证会及工作推进会,细化《河南中医药大学“校地结对帮扶”精准帮扶实施方案》,制定5年帮扶工作规划,选派挂职副县长并兼任结对帮扶工作队大队长全面协调帮扶工作,选派帮扶工作队到对口帮扶单位倾力进行帮扶等,明确工作任务,压实工作责任。
河南中医药大学通过与新县县委、县政府多次深入对接,结合新县实际,依据新县实际情况及产业特点,充分发挥学校在中医药人才、技术、市场等方面的优势,在新县县委、县政府的大力配合下,形成了“两院一企一校”帮扶项目。在帮扶工作深入推进过程中,经深度对接,又增加了“两平台”项目,即国医健康扶贫和电商消费扶贫项目,项目由原来的“两院一企一校”项目变为“两院一企一校两平台”的特色帮扶项目。
学校在《河南中医药大学“校地结对帮扶”精准帮扶实施方案》中明确目标任务,为确保“两院一企一校两平台”项目落实落地,学校各牵头部门在认真落实学校总方案的基础上,制定本部门详细的5年帮扶规划和年度帮扶措施。并依据规划和措施强力推进,做到分工明确、责任清晰、任务到人、考核到位,学校定期对项目进度进行督查。截至目前,各部门均按帮扶工作计划如期完成或提前完成。
在帮扶项目实施过程中,涌现了以派驻专家温泽迎、冯博为代表的感人帮扶事迹。温泽迎是学校第一附属医院放射科的一名专家,在接到“河南省校地结对帮扶”精准帮扶通知后,她欣然接受并带着婆婆和1岁未断奶的孩子毅然赴新县人民医院开展帮扶工作。该事迹以《跟着妈妈一起去扶贫》为题在《河南日报》进行了报道,《信阳日报》《河南卫生报》、河南日报网、河南卫生网、信阳日报网均争相进行了报道,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冯博是新县人民医院挂职副院长、派驻专家,因疫情防控成绩突出,受到中共河南省高校工委通报表扬并受到信阳市记功一次,新县县委、县政府下发《中共新县县委、新县人民政府关于开展向冯博同志学习活动的决定》,号召全县开展向冯博同志学习活动。典型的树立,进一步激发了其他帮扶队员的热情,形成了主动担当作为的工作格局。
学校党委对所有承担帮扶任务的单位和派驻人员从政治纪律、工作纪律、生活纪律等方面提出了严格要求。明确要求学校各单位全力以赴做好帮扶人员的强力后盾,特别是派出单位做好帮扶人员的后勤保障工作,妥善解决帮扶人员工作和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解除帮扶人员的后顾之忧,扎实推进精准项目的实施。
河南中医药大学以“两院一企一校两平台”特色精准帮扶项目为切入点,深化结对帮扶工作。“两院”项目的实施,切实提高了新县人民医院、新县中医院急难重症的诊疗水平,有效解决了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尤其是在疫情防控过程中,派驻两个帮扶专家抗疫防控小分队分别进驻新县人民医院和新县中医院,与新县医护人员一起筑起了坚固的疫情防控线。
一是密切配合,筑牢抗疫防控线。河南中医大学两个帮扶专家抗疫防控小分队在大年初一,放弃了与家人团聚,第一时间赶到新县、冲在疫情防控医疗一线,并结合各自帮扶医院的实际情况,提出进一步规范发热门诊和发热预检分诊工作流程,严格执行分诊工作制度,充分发挥中西医结合治疗优势,保障了医护人员的安全,提高了诊疗效率。通过大家的不懈努力,新县新冠肺炎患者全部治愈出院,无一死亡病例,疫情防控工作持续向好。
二是形成了优质医疗资源的共享。通过对新县人民医院、新县中医院的结对帮扶,建立了省级医院和基层医院紧密合作模式,促进了全省优质医疗资源的均衡发展。
三是提升了新县医院危、急、重症救治能力。新县人民医院内镜室在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专家的指导下,克服重重困难,成功完成内镜下高难度结肠息肉切除术,让患者免去开腹手术的痛苦和异地就医的诸多不便。在帮扶专家指导下,多次成功抢救呼吸心跳骤停病人,极大地保障了患者生命安全。
四是建设一支永远不走的高质量医疗队伍。在帮扶专家团队长期帮扶下,通过门诊坐诊、病房查房、疑难病例会诊、学术讲座等形式,全面提升新县医院的诊疗技术水平,使病人不出县城就能享受到省级优质的诊疗服务。随着帮扶项目的深度实施,为新县医院打造了一支永远不走的医疗队伍。
五是对河南羚锐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的5000亩中药材根据种类的不同开展了联合攻关,如对颠茄开展了定向栽培和良种繁育的联合攻关。对芍药、杜仲等中药材进行规范化种植技术(SOP)推广,在中药材研发、种植、加工、销售一体的产业链中提供技术帮扶,推进中药材产业健康发展。
六是通过教学帮扶和师资扶持,信阳涉外职业技术学院教师的教学水平、学科专业建设水平和管理水平得到了稳步提升。
七是通过电商销售平台销售新县产品稳步增加。每年利用电商销售平台和学校超市销售新县产品均达300万元以上,促进了新县产业发展和农户稳定增收。
在4年多的帮扶工作中,由于扎实开展帮扶工作,河南中医药大学校地结对帮扶工作队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帮扶工作队队长、挂职新县人民政府副县长赵振营,获河南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长期派驻帮扶专家、新县人民医院挂职副院长冯博,获河南省脱贫攻坚奖贡献奖;中央电视台、中国网、学习强国、中青网、大河网、人民日报人民数字、人民网、河南日报、河南电视台、今日头条等媒体广泛报道学校“校地结对帮扶”新县帮扶工作。
河南中医药大学三所附属医院与新县人民医院、新县中医院以医疗联盟医院的形式,把新县各医疗单位纳入区域医疗诊疗中心,通过在远程医疗、技术交流、科室管理、双向转诊等领域进行深层合作,最终达到医疗资源共享。
河南中医药大学三所附属医院充分发挥临床学科优势,把医疗、教学、科研优势资源整合,整体快速提升联盟成员区域化诊疗、管理及科研水平,为新县医疗单位培养更多的高水平医护人员,真正打造一支永不走的医疗队伍,并以此向全省推广。
在学校帮扶专家指导下,由羚锐制药牵头的“河南省中药现代化产业院”成立,以此为抓手,在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原有面积的基础上,继续向周边县域辐射推广,把中药材种植打造成当地龙头产业,带动农户持续增收,进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