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尼路的空间大作战3月1日,2024年自治区人民政府为民办实事工程项目——加强医疗护理员培训和规范管理工作正式启动。我区进一步加强医疗护理员培训和规范管理的实践探索,老百姓俗称的“护工”这一群体将转向职业化、专业化、标准化、规范化发展。
3月1日,在动员部署会上,有关部门为首批获得病患陪护专项职业能力证书的医疗护理员代表颁发证书
加强医疗护理员培训和规范管理,是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举措。今年的自治区两会,“优化医护队伍配比,加强医疗护理员培训和规范管理”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当中。聚焦人民群众急难愁盼,我区有关部门成立工作专班开展走访调研,探索该项工作的创新办法,自治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自治区卫生健康委、自治区财政厅、自治区市场监管局、自治区中医药局联合印发了《加强医疗护理员培训和规范管理试点方案》(以下简称《试点方案》)。
加强医疗护理员的培训和规范管理,有着重要的现实考量。从需求层面看,根据此前自治区工作专班调研结果显示,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加速攀升,广大人民群众对医疗陪护服务日益增长的多样化、多层次、高质量需求,囿于市场供需的不平衡,传统“护工”佣金过高、资质不全、专业化程度有限、服务质量参差不齐、存在较大的安全和纠纷隐患等问题也逐渐暴露,日益成为群众就医“痛点”。
供给层面,明显不足——当天,试点工作动员部署会透露了一组数据:“我区医疗护理员存在非常大的缺口,目前医护比为1:1.4,如需达到高质量医疗服务,医护比需达到1:4至1:5;截至2023年底,全区各级医疗机构现有床位约35万张,但实有在岗医疗护理员仅约4万人。”
在供需天平的不平衡下,破局之道,在于医疗护理员。作为容纳劳动者就业的重要职业类型,医疗护理员的培训和规范管理,将解题的关键指向同一类人群——“护工”。
根据《试点方案》,对医疗护理员在从业管理、培训管理、使用管理、服务管理、监督管理等层面均作明确规定。
其中,在有较好工作基础的15家医疗机构先行先试、系统推进中,引导陪护服务机构使用持有病患陪护专项职业能力证书的医疗护理员从事相应工作。自治区财政将安排就业补助资金1500万元,补助15家试点医疗机构各100万元,用于医疗护理员培训、鉴定、师资培训、宣传交流等支出。
此举也意味着,“护工”这一群体将进行“整编”,通过技能培训、考核鉴定等途径持证上岗,从业人员也将有了一个正式的职业身份。
财政掏腰包、医院教技术、机构出人力,供给不足、服务不优的问题,有望得到改善。《试点方案》明确通过完善政策支持、强化技能培训、加强行业监管等措施,推动行业企业、社会组织、医疗机构、职业院校、培训机构共同参与,引导社会投入,激发市场活力,以比现行市场价格要低或者持平的价格,扩大服务供给,提高服务质量,促进护理服务业高质量发展。
既不额外增加患者负担,又不降低从业人员收入,这是《试点方案》的另一大亮点。如何守住这两条底线?《试点方案》中,患者自愿选择是否购买服务、服务模式公开透明、服务项目明码标价、服务质量实行星级评定、职业技能等级认定、鼓励陪护服务机构建立线上点单平台等系列要求,给予了明确的答案方向。
据悉,试点工作力争今年底前形成可复制、可推广、能持续的试点经验,在全区稳步推广。到2025年底、2026年底,在全区县级以上医疗机构的推广覆盖面分别不低于50%、80%。
“待试点形成成熟模式后,我们还考虑逐步向养老护理、母婴护理等行业拓展推广,更好解决‘一老一小’民生难题,让老百姓过上更好的日子。”自治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农民工工作处处长王永国说。(记者罗琦 通讯员戚海军)
3月1日,2024年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为民办实事工程项目——加强医疗护理员培训和规范管理工作正式启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