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默网新冠疫情带来对呼吸机的巨大需求,迈瑞医疗乘势成功“出圈”。而这家公司的故事,要从医械版的中国合伙人、“迈瑞三剑客”——李西廷、徐航、成明和说起。
1978年,中国开始实行对内改革、对外开放,同志希望能送一批年轻的科研人员到国外进行学习交流,当时在中科院武汉物理研究所从事物理研究工作的李西廷经过层层选拔,被选中成为当时中科院与法国科学院(即法国科学研究中心)交换的70个学生之一。
1981年,李西廷开始进行为期两年半左右的访学。1984年,他回到了武汉物理研究所。
1986年,中科院与美国Nasdaq上市公司Analogic合资成立中国最早的高科技医疗器械公司——深圳安科高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主要从事大型医疗影像设备如磁共振(MRI)、CT等产品的研发和产销。而在这时,李西廷又因为有在法国科学院从事超导磁体的研究工作经验被再一次优先选中,为迈瑞的诞生埋下伏笔。
1987年,在安科成立的第二年,实验室来了一个毕业于清华生物医学工程系的年轻人,他就是徐航。这个神情严肃、态度严谨认真的聪明小伙显然很受总经理陶笃纯的赏识,不久就被选中派往美国学习一年,回国后更被提拔为超声部的副经理,亲自主持数字B超的研发项目。
在安科,李西廷发现北上广深的高档医院用的医疗器械基本来自进口,中国高端医疗市场被昂贵的进口产品垄断,医院设备购买成本非常高昂。比如一台简单的监护仪,当时可以卖到13万元(后来迈瑞生产的监护仪出售价为1万多元),诊疗费用远远超出了一般老百姓的可支付水平。李西廷从此暗下决心,希望打破这一局面,带领迈瑞进军高端医疗器械市场,解决中国人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
1991年,40岁的李西廷在安科经历了一轮频繁的人事变动和骨干流失后,与徐航、成明和等七人在深圳成立迈瑞医疗,后来被人称为“迈瑞七君子”,而其中的核心三人组:李西廷、徐航、成明和更是作为迈瑞发展的主力推手,获誉“迈瑞三剑客“。
和其他医疗器械公司相比,迈瑞的创始团队恐怕是最强豪华阵容。安科作为中国医械界的“黄埔军校”汇集了大量来自清华、北大和中科大等名校的牛人。“迈瑞三剑客“中,李西廷毕业于中科大物理系,为安科生物的办公室主任;徐航毕业于清华大学,为安科生物的超声领域技术骨干;成明和则毕业于上海交大。他们优质的学历背景和在安科积累的医疗器械行业经验为迈瑞的初期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在成立之初,迈瑞和许多初创企业一样,还没有自己的研发部门,在外贸发达的深圳以代理GE、惠普、西门子等国外知名品牌的生命信息监护产品为主营业务。一年之后,迈瑞靠代理赚得了上百万元,收获了第一桶金。
1992年,在当时中国医疗器械行业靠代理赚快钱的热潮之中,以徐航为首的迈瑞技术团队如一股清流,坚持开始进行自主产品的研发,走上了一条极其艰难却又无比正确的道路,这也成为了使迈瑞从中国无数只顾赚钱的医械代理商中脱颖而出的关键之路。
超声技术背景出身的徐航认为,超声诊断设备投资大、回报周期长,所以他没有选择发展自己最擅长的超声诊断领域,而是选择从相对投入少但市场需求量大的病人监护设备入手,将其作为迈瑞自研的开端。1992年底,迈瑞自主研发出公司第一款、也是中国第一款单参数的血氧饱和度监护仪。
当时的中国医疗器械市场被清一色的国际龙头企业垄断,为了能顺利推出迈瑞自主研发的监护仪,李西廷决定将低成本做到极致,再以低价格“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在市场中开辟道路。相比当时均价10万元的进口监护仪,迈瑞4万元每台的监护仪迅速在对价格敏感的中小型医院,如乡镇、农村医院市场打开了局面。此举既以高性价比吸引了客户群体,又避免了与国际品牌在大城市高档医院市场的正面竞争。李西廷以及他的团队也因此被冠上了“低价杀手”的称号。
新产品的研发并非一蹴而就,尤其是技术的革新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与金钱。到了1997年,新产品还是没有太大的起色。虽然公司代理产品和自研产品的总收入已经达到了1亿元,但利润却无法覆盖研发投入,公司现金流告罄,研发也陷入了困境。
并非所有人都愿意选择在困境中坚持。创始人们对于公司未来的走向产生了分歧,部分公司创始人选择在这时离开迈瑞。1998年,迈瑞七位创始人中的成明和跟张巨平、严萍宜一起离开迈瑞,创立了深圳市雷杜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的离开使困境中的迈瑞雪上加霜。
所幸的是,资本市场在此分崩离析之际伸出了援手。1999年,华登国际、JAIC日本亚洲投资、KTB投资集团为迈瑞注入600万元的投资。有了投资资金,研发资金的困难迎刃而解。迈瑞趁着势头踏入了自主研发的下一个发展阶段——以全自主产权的PM9000监护仪系列产品、全数字B超、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等一批数量可观的自主研发高技术医疗设备构建成迈瑞自有产品体系。在自主知识产权和高性价比的双重优势带动下,迈瑞自研产品畅销市场,同年销售收入达到1亿元,大大超越代理产品销售收入。
即便如此,李西廷仍清醒地认识到,低价策略虽然能使迈瑞在中国市场得到腾挪空间,但若是在低价市场长期徘徊,迈瑞可能依旧无法逃脱残酷竞争的漩涡,难以真正打响“迈瑞”品牌。在此围剿险境,李西廷选择反其道而行,带着迈瑞的产品走出国门,正面迎击国际巨头。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于2001年12月11日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迈瑞也在此风口加速海外的发展,以营销团队为先锋,进军海外市场。2004年,迈瑞“三剑客”之一的成明和在暂短离开后回归,担任销售与营销部执行副总裁,推动迈瑞踏上国际化的征程。通过代理商合作、自建团队、收购等销售策略,灵活应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销售特点,迈瑞迅速打开国际市场,达到至今仍保持着的国内外销售收入比例1:1的水平。
“在和国际巨头的对标中,迈瑞其实成长得更快了。迈瑞产品如果只在国内卖,水平很难提高,必须在美国、西欧这些高端大市场有所表现,与同行贴身肉搏,才能有真正的进步。就像打篮球要去NBA打,打拳击要跟泰森打,才能提升自己的水平。”李西廷感慨。
为了进一步开拓国际市场,迈瑞于2006年9月在纽交所成功上市,成为中国医疗设备行业首家在海外上市的公司,在海外市场建立了品牌认知度和信赖度,资金瓶颈彻底打开。
2008年,迈瑞以2.02亿美元的交易金额收购了彼时在美国监护仪市场排名仅次于GE、飞利浦等巨头的Datascope公司的生命信息业务,获得其北美及欧洲的直销渠道。迈瑞凭借优秀的整合能力,在并购之后快速成长为全球第三大监护设备制造商。此外,迈瑞的彩超、体外诊断等产品也通过该直销渠道成规模地进入北美和西欧发达国家,取得国际化战略中实质性突破,为其打入非洲、拉美、东南亚等新兴市场树立了标杆。
此后,迈瑞先后收购了苏州惠生、浙江格林蓝德、长沙天地人、杭州光典、武汉德骼拜尔、上海医光、Zonare、UIco、北京普利生、上海长岛等公司。通过业务整合、取长补短打造全新企业竞争力。
以2013年迈瑞收购美国公司ZONARE为例。ZONARE公司在高端放射领域拥有强大的技术创新能力、直销渠道、售后服务网络覆盖等方面的优势(2012年销售收入约6,400万美元),尽管拥有创新的能力,ZONARE受规模和人员成本所限,许多环节需要外包,盈利情况不佳。迈瑞在并购之后充分利用其人才优势,通过指导以及文化整合,将其转变为迈瑞的国际化人才,补足迈瑞在医疗高端超声方面人才与技术不足;在成本控制方面,迈瑞凭借其长期发展的低成本优势,极大地降低了ZONARE的人业务的生产成本,形成差异化战略,创造财富。
然而,自2006年美股上市以来,迈瑞并没有获得美股投资者的认可,市盈率一直保持在20倍至30倍;从2013年开始,估值更是逐渐下滑;到2015年,迈瑞的市盈率已跌破18倍。
与此同时,中国资本市场逐渐走向成熟。A股日渐被广大投资者包括国际投资人看好,中概股掀起回归热潮。当时的迈瑞已在国际市场赢得完全基于自己的品牌、质量和售后服务的认可,资本市场对品牌的影响逐渐削弱。眼观当时A股上市的同行们,平均估值市盈率高达50倍,迈瑞回归的心思悄然萌生。
在海外资本市场飘摇十年后,2016年3月,迈瑞成功完成33亿美元的私有化交易,从美股退市。“迈瑞三剑客“李西廷、徐航、成明和向银行借贷22亿美元作为私有化资金,共同以28美元/股的价格从其他股东手中收购了所有流通股份。
2018年10月16日,迈瑞在深交所创业板挂牌上市,共发行1.22亿新股,发行价为每股48.80元,募集资金总额为59.3亿元,成为创业板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一笔IPO。上市首日,迈瑞较开盘价上涨44%,总市值达到854亿元。上市后,迈瑞被广大投资者看好,股价震荡上行。2019年6月26日收盘时,迈瑞的市值达到了1924亿元,正式超越温氏股份,荣升当时的“创业板一哥”。
历经29年风雨征程,“迈瑞三剑客“凭借其过人胆识和学识,一步步将迈瑞从代理商建立成全球知名的中国医疗器械品牌,被称为“医疗界的华为”。迈瑞的发展打破了拥有百年发展历史的跨国巨头GPS(通用、飞利浦、西门子)垄断全球医疗器械市场的格局,它从跟跑者一路发展成为领跑者,再成为多个行业细分领域的标准制定者和起草者。
截至2019年,迈瑞已在北美、欧洲、亚洲、非洲、拉美等地区超过30个国家设有40家境外子公司,在中国设有17家子公司,超过40家分支机构,全球员工近万人,其中研发人员占比超过20%,外籍员工超过12%,来自全球30多个国家及地区,形成了庞大的全球研发、营销和服务网络。
深受迈瑞踏实肯拼的企业文化影响,迈瑞人被业界誉为“另一个GE,有着与行业巨头GE一样抗压能力极强、作风硬朗、民族情节强烈、文化烙印深刻等优秀品质。迈瑞人曾经一度成为外企最喜爱的挖角对象,因为雇主相信他们能够成为战场上忠诚、可信赖的战士,且性价比极高。
2019年,迈瑞全年营收165.56亿元,其中海外营收70.22亿元,国际市场销售额占总营收的42.41%,并且已经连续三年营业收入同比增幅超过20%,净利润同比增幅连续四年超过20%。相比2016年净利润16亿元,2019年净利润增长192.56%。
自创立以来,迈瑞每年将约为10%的营收投入研发,每年推出10余款新产品,平均每款新产品至少运用10项专利技术。2019年,迈瑞在高端监护仪的智能化、高端麻醉机的交互及气路、4K高清内窥镜的摄像系统、新超声成像、超声的创新应用和功能、超声智能化、高端血液细胞分析仪的高端参数、样本分析仪流水线的智能化和信息化等方面进行了重点布局,同时逐步加强兽用业务的投入,推出了兽用手术灯、兽用监护仪、兽用血液细胞分析仪、兽用超声等新产品。
目前,迈瑞的主要产品覆盖三大领域:生命信息与支持、体外诊断以及医学影像,拥有国内同行业中最全的产品线,以安全、高效、易用的“一站式”整体解决方案满足临床需求。
迈瑞生命信息与支持整体解决方案以科室为基本单元,通过完整、灵活、符合科室业务特点及工作流的产品组合,并辅以信息化、智能化手段,帮助各科室改善医疗安全、提升医疗效率。目前迈瑞生命信息与支持整体解决方案既覆盖急救、围术期及重症科室,也服务于其他亚危重科室。
迈瑞的体外诊断业务涵盖血球、化学发光、生化、血凝、尿液、流式细胞、微生物、糖化八大领域,产品型号涉及100余项,能提供具有溯源性的十八个套餐,120余项生化免疫试剂项目,可针对不同医疗机构需求提供适宜的实验室整体解决方案,并实现不同实验室结果的可比性,逐步向全实验室自动化方向迈进。作为中国血球、生化、尿液有形成分分析仪行业标准的制定者和起草者之一,迈瑞多项检测项目拥有国际参考标准的配套溯源体系,确保实现医疗机构间的结果互认。
经过多年自主创新的探索,结合来自美国硅谷的图像处理技术,迈瑞高效整合全球研发资源,实现了多项超声影像技术的突破。其中,融合欧美多国专家智慧的超声智能诊断应用,已跻身全球一流技术阵营。在中国,迈瑞超声影像产品实现了从实用经济型到高端领域的全覆盖:从台式超声到便携、全触控超声系统等,同时解决方案覆盖腹部、心血管、妇产、POC(麻醉、急诊、ICU等)全面临床应用,满足广大客户常规超声检查以及临床科研的需要。
目前,迈瑞产品及解决方案已应用于全球19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国内市场,公司产品覆盖中国近11万家医疗机构和99%以上的三甲医院,包括全国知名的北京协和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上海瑞金医院等;在国际市场,作为全球领先医疗机构的长期伙伴,如梅奥诊所、约翰•霍普金斯医院、麻省总医院、克利夫兰医学中心的长期合作伙伴,公司已赢得美国、英国、德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等国家医疗机构的广泛认可。
2020年3月30日,工信部产业政策与法规司司长许科敏公开表示:“呼吸机是救治新冠肺炎患者最关键的医疗设备。疫情发生以来,中国呼吸机主要生产企业第一时间都恢复生产。如,深圳迈瑞大年初二紧急召回放假回家的技术骨干,全力复工复产。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多地工信部门组织企业复工,很快实现其上游853家全国配套商中794家复工复产,及时帮助企业解决零部件短缺、物流运输不畅等问题。”
在疫情进行至呼吸机最为紧缺的时刻,迈瑞被工信部“官方认证”为解决紧缺问题的重要力量,工信部也表示将致力于解决迈瑞等企业的生产运输问题。
迈瑞的医疗产品中,疫情需要的产品增量太大,很多产品的需求量翻了数倍,例如呼吸机国内的需求量达到了6倍。春节期间为保证供给,迈瑞从大年初二开始即已有部分员工开始上班,保证对疫情控制的支援。
从2020年春节至6月末,迈瑞在全球紧急交付近四十万台医疗设备。其中,1,800多台供给火神山、1,200多台送往雷神山,此外还有部分送往武汉市金银潭医院、武汉市普爱医院等定点救治医疗机构。提供给疫区的主要产品包括监护仪、呼吸机、移动DR、除颤仪、输注泵、便携式彩超以及体外诊断设备等疫区急需设备。
2020年上半年,迈瑞受疫情所带来的巨大需求影响,半年营业收入首次突破100亿元,同比增长44.56%;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42.09亿元,同比增长100.57%。国际市场从3月初至今一直处于疫情高峰期,因此上半年迈瑞国际收入增长加速明显,营业收入增长达到46.82%,其中突出的有欧洲地区增长91.48%、拉美地区增长60.51%、包括中东和独联体在内的其他地区增长73.30%。
强劲的业绩增长,推动公司股价持续走高。截至2020年9月24日收盘,迈瑞医疗报330.9元/股,相比发行价48.8元,近两年的时间上涨超过6.7倍。其市值4,023亿元,为创业板第二高,同时也成为A股市值第二高的医药健康类上市公司。
2020年上半年,迈瑞一路飞奔,在国际市场累计实现了近400家高端客户群突破,其中包括:在欧洲地区实现超过100家高端教学医院的空白覆盖;在英国成功突破多家大学医院;在西班牙成功突破全国排名第一的公立医院;在俄罗斯成功突破多家联邦医院和高端公立实验室。而在此之前,即迈瑞自研产品出口以来的近20年时间里实现的海外高端医院突破不超过600家,并且突破难度低于本次的近400家客户。预计通过此次突破,迈瑞品牌推广提前了至少五年。
迈瑞及时、专业的售后服务,既保障了设备的交付装机、临床支持,也收获了近400家高端客户对迈瑞品牌价值和产品竞争力的全面认可。未来,迈瑞将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和本地化团队建设,协同带动三大产线的其他产品全面入院,提升公司整体在高端客户群的渗透率。
得益于迈瑞重症有创呼吸机的竞争优势持续提升和疫情期间的快速反应能力,上半年迈瑞呼吸机的市占率成功超越了进口品牌,并成为国内第一,得到了众多三甲医院重症专家的极高评价。同时,迈瑞也在大力推动原材料供应商的多样化和国产化,以全力满足国内市场对呼吸机的后续需求。
虽然疫情肆虐时期一机难求的行情已不复存在,呼吸机行情仍将持续向好。中国市场自3月以来逐步开始了医疗“补短板”的举措。在国家发改委、国家卫健委、国家中医药局发布《公共卫生防控救治能力建设方案》后,各地对于加大建设的方向有了更清晰的目标。发改委也已经下达了456.6亿元的2020年卫生领域中央预算内投资,用于支持各地加强公共卫生防控救治能力建设,其中主要涉及ICU病房的建设。
当前,国内每10万人口的ICU病床数仅为5张,而在德国和美国该数量分别为30张和35张,即使国内ICU病床数在这轮建设后扩充一倍,距离发达国家平均水平仍然有很大的差距。在疫情之前,国内医院已经暴露出了ICU病床不足的情况,疫情进一步加剧凸显了这个短板,当前的ICU病床数远远不足以应对新冠这种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因此国内加大ICU建设等医疗补短板措施势在必行。
按照卫生部在2009年发布的重症医学科建设与管理指南,ICU病床每床应配备监护仪、三级综合医院原则上应该每床配备1台呼吸机、每床均应配备输液泵和微量注射泵,同时ICU应配备心电图机、血气分析仪、除颤仪等基本设备。迈瑞生命信息与支持类产品线涵盖了ICU病房建设所必备的监护仪、呼吸机、输注泵、心电图机、除颤仪、吊塔、便携超声、移动DR等,能提供ICU的整体解决方案,将极大受益于ICU建设。综合测算ICU床位数及相应设备的购买成本,预计ICU建设将带来的相关医疗设备的新增市场空间将超过100亿元。
迈瑞的产品要做到全球领先由三个因素决定。首先也是最核心的关键因素是产品本身的竞争力要做到领先,创新能力、产品性能及稳定性要实现超越进口品牌;其次是产品的市场占有率要做到领先,达到中国第一、全球前三的市占率水平,产品得到市场的广泛认可和应用;第三是产品能够规模化进入中国顶尖三甲医院、欧美发达国家大型医院等高端客户群,并且能够成功地替代进口品牌在高端客户的存量装机。
截至2020年,迈瑞能做到全球领先地位的产品只有监护仪。为了获得最大的增长空间,迈瑞选择进入一个领域的目标都是做到全球领先,而其他20多个产品也都在朝着监护仪的方向努力。随着三大业务领域持续提升的产品组合核心竞争力和性价比优势,迈瑞已经逐渐从医疗器械产品的供应商蜕变成为提升医疗机构整体诊疗能力的服务商。除了供应产品以外,还将满足医院日益凸显的信息化建设需求,搭建院内医疗设备的集成化管理体系,提升医院的管理和运营效率,并且在医院的学术建设、人才培养等各方面做出贡献。
目前,迈瑞三大产线已布局的主要产品在国内可及市场的占有率不超过15%,在全球可及市场的占有率仅为低个位数。从增长空间来看,迈瑞现有的成熟产品在国内和国际市场依然有很大的增长空间。因此,迈瑞当前的首要工作仍将放在现有三大产线上,通过持续增加研发投入,稳步提升国内和国际可及市场占有率。
同时,迈瑞将不断完善产品组合解决方案,实现从单产品销售到提供整体方案的发展逻辑。随着国内对医院的信息化、智慧化建设日益重视,医院对于整体方案的需求将会越来越大。为了保障未来持续的增长活力,迈瑞在微创外科、骨科、兽用等新的领域也展开了布局,进一步拓宽产品领域。
29年耕耘路,迈瑞潜心积累;在新冠疫情冲击之下,迈瑞厚积薄发。迈瑞有望继续砥砺前行,发扬中国医疗器械之光,让世界看到中国实力!
如需购买并阅读《迈瑞医疗企业研究报告》完整版报告,可登录头豹科技创新网()。
读研报找头豹 用数据带你了解千行百业 感兴趣的也可以上头豹科技创新网搜索相关行业报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