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票房持续缩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于2013年8月27日(星期二)10:00在局机关一楼新闻发布厅(东城区工体西路1号)召开“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新闻通气会”。
各位媒体朋友们,大家上午好。欢迎各位媒体朋友们参加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新闻办主持的这场以中医“治未病”工程为主题的新闻通气会。我先介绍一下今天和大家进行交流互动的领导,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新闻发言人、办公室主任王炼同志;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司长许志仁同志;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司副司长李昱同志。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医养生保健得到了社会广泛关注,为了使中医药更好地服务于老百姓,2007年我们启动了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这个工程提出了探索构建中国特色中医预防保健服务体系。为了全面推进这个服务体系的建设,使人民群众实实在在享受中医药服务,结合目前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求,我们局决定开展中医药服务百姓健康推进行动。这个推进行动主要包括三个内容:一是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二是中医中药进乡村、进家庭、进社区的“三进”活动。三是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首先请新闻发言人、办公室主任王炼同志通报一下目前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的推进情况。有请。
各位新闻界的记者朋友们,大家上午好,很高兴利用这个机会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开展的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给大家做一个交流和通报。中医养生保健文化历史悠久,理念上注重人与自然、与社会的和谐和统一,服务内容十分丰富,手段方法多样,效果明显,作用独特。发展中医预防保健服务,符合医学模式转变的趋势和中医药自身发展的需要,符合目前医改的需求,促进卫生工作关口前移,满足人民群众预防疾病、追求健康的需求。为此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于2007年启动了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争取通过多年的努力在全国构建起比较完善的中医预防保健服务体系。
经过六年多来的试点和实践,目前已初步形成了中医“治未病”工作的总体思路和方法。主要有几点:一、广泛传播了中医“治未病”理念,提高了社会对“治未病”的认知度和认同性。二、着重打造四个平台。主要是中医预防保健服务提供平台、中医预防保健技术支撑平台、中医预防保健队伍建设和中医预防保健政策保障平台建设。许司长和李司长还会就有关内容做详细通报,我先简要介绍一下四个平台的情况。
四个平台中,一是中医预防保健服务提供平台。我们先后确定了四批173所中医预防保健服务试点单位,同时要求在全国二级以上中医医院建立“治未病”科,开展“治未病”服务。二是中医预防保健服务技术支撑建设。我们制定了常见疾病的高危人群中医预防保健技术指南和中医养生保健技术操作规范。三是中医预防保健服务人才队伍建设。研究提出了中医预防保健调理师的标准,开展了中医预防保健调理师培训及考试试点工作。四是中医预防保健服务政策保障建设。2013年起将中医药健康管理项目作为单独一类列入到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之中,开展老年病中医体质辨识和儿童的中医调养服务。各地也积极探索“治未病”服务在项目收费及价格等方面的政策研究。这是四个平台的简要情况。
“治未病”的第三项工作是研究制定“治未病”效果评价指标,开展服务效果的评价工作。四是开展区域中医预防保健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制定了区域中医预防保健服务工作指南,推动区域中医预防保健服务体系建设。同时,为了规范中医养生保健服务市场,加强社会中医养生保健服务机构的管理,组织制定了中医养生保健服务机构的基本标准,开展了社会性中医养生保健服务机构调查摸底、准入试点、规范管理等一系列工作,探索独立的中医养生保健机构的管理模式。目前“治未病”理念逐步深入人心,“治未病”服务试点范围不断扩大,覆盖面逐步扩展,“治未病”服务网络已经初步形成。
下一步为了加快发展中医预防保健服务事业,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我局将大力推进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刚才赵主任已经作了简要的介绍,为了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真正达到为民、务实、清廉的目标,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了两个活动的载体:一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机关的“五型机关”建设活动。还有一个是中医药服务百姓健康推进行动工程。在健康推进行动中,有三个主要的内容:一是目前正在实施的中医基础服务能力的提升工程。二是中医中药进乡村、进家庭、进社区的“三进”工程。三是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我们之所以把这三个工程纳入到中医服务百姓健康推进行动中,是因为这三个工程经过几年来的实践,深入人心,老百姓十分欢迎,给老百姓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实惠和好处。
所以在这次实践教育活动中,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将“治未病”工程作为活动载体的一个重要内容,进一步加大推进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的力度。充分发挥医疗机构的作用,在二级以上的中医医院全面加强中医“治未病”科室建设,选择500余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治未病”服务能力,为百姓提供更方便、更规范、更有效的中医预防保健服务,开发、整理、规范中医“治未病”服务技术,丰富中医预防保健服务的内涵,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健康的多样化、多层次的需求,同时选择100个地区开展中医预防保健服务能力建设,配备必要的设备设施,加强技术指导和人员培训,开展非医疗性的中医养生保健服务机构管理试点工作,进一步提升区域中医预防保健服务的整体水平,向百姓提供特色突出、管理规范、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效果确切的中医预防保健服务。
刚才王主任就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的情况给大家做了通报。王主任在通报中谈到为了推进这个工程,我局打造四个平台建设的情况。
新闻界的朋友们,大家上午好,我用这个机会就如何构建中医预防保健服务体系,围绕设想所做的工作向大家重点说一说。我们启动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目的很明确,就是在中国构建中医预防保健服务体系,这个服务体系的内容是:
打造好四个平台。当理念树立起来之后,人们可能首先产生需求,有了需求之后才会找地方,有地方去给他提供服务,所以我们打造的第一个平台就是中医预防保健的服务提供平台。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医疗卫生机构,这六年当中我们主要是以中医院为主的医疗卫生机构,现在要求全部二级以上中医院设立“治未病”科。同时我们又关注了一些其他的医疗卫生机构,试图在这些机构当中也探索如何开展“治未病”工作,比如妇幼保健院、CDC、精神卫生中心、疗养院,特别是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我们选择了很多试点单位,进行了几年的试点。
通过试点,我们制定如何在这些机构开展“治未病”工作的指南,我们现在 形成的指南有几个:一是中医院“治未病”科的建设与管理指南。二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包括社区和农村,如何开展“治未病”工作的指南。三是形成了其他医疗卫生机构开展“治未病”工作的指南。这是我们六年试点在医疗卫生机构如何开展“治未病”工作的探索和形成的一些初步构想。现在在试点单位试用这些指南。
服务平台的第二个方面是社会上、企业性质的,比如养生堂等等,这是服务提供平台的第二种类型。对于这部分机构,我们的基本思路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标准,这些机构多少面积、提供哪些服务、用哪些技术、不能夸大宣传效果等等,我们制定了社会性养生保健机构的标准,选择了23个地区开展了为期三年多的试点。这些试点地区按照一个标准去对非医疗性质的养生堂等机构进行了摸底,并且开展了对这些机构的培训和引导。有一些试点地区已经开始对这些机构以学会的名义和工商部门联合给他们发这方面的牌匾。为什么要与工商联合?因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目前对这种机构还没有准入权,没有上位法授权,所以这项工作目前的规范管理还是和工商共同来做的,在23个试点地区都是这样,我们出标准,工商部门进行准入,有些行业学会发标识性的牌匾,是这样一个管理模式。
今年我们想把试点地区扩大,由23个地区扩大到100多个,通过试点之后进一步完善标准,和国家工商局联合,对这部分机构进行规范化管理。现在还处于试点阶段,这是我们打造的第一个平台。
第二个平台,有了服务机构,我们还要有好的技术。我们委托相关的技术部门制定了12项中医养生保健技术规范,以中华中医药学会的名义印发。二是组织专家筛选研发中医健康评估及体质辨识等方面设备。三是制定了20个高危人群的干预方案,比如颈椎病的前期,还没有戴帽,还没有发展成颈椎病,怎么通过干预让他不成为颈椎病。四是鼓励一些企业和社会组织积极开发中医养生保健的产品,但是要高质量。第二个平台是技术支撑方面所做的工作,下一步还要在这方面继续推进。
第三个平台是队伍建设平台。中医养生保健工作队伍构成也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鼓励一部分中医医生参与其中,做体质辨识、开膏方、做干预方案。第二部分是工人,就是职业技能型人才。现在已经开始了这方面的试点,中医预防保健调理师的试点,和人保部的技能人才有所不同,他分得比较细,刮痧师、足疗师,我们的调理师更加综合,现在已经开始了为期一年的试点。这两类人的分工,医生主要是动脑,咨询指导,工人类主要是动手操作,包括仪器的操作。
第四个平台是政策保障平台。我们现在主要做的工作是把有效的中医“治未病”的方法和技术纳入国家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四年前我们有六方面的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我们中医参与其中。今年开始中医药健康管理单独列为一个服务包,包括03岁小孩的调养和老年人的体质辨识。我们将进一步扩大中医预防保健参与公共卫生服务的领域。
这是四个服务平台过去几年的工作和构想,这四个服务平台是中医预防保健服务体系中的主干内容,体系构建的基本路径是:先从点开始,逐步向片推进。前六年我们主要是在点上,在医院、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积累经验。从今年开始,我们要把点变成区,在整个地区通过几年时间把区域的体系框架勾勒出来,然后再扩,由片到面。经过若干年之后,富有中医特色的养生保健体系的雏形就会形成,大体上是这样一个设计,我们正在按照这样一个设计在向前推进。
感谢许司长的介绍。中医“治未病”工程的推进和提升,需要一批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的中医“治未病”健康的理论和方法突破,这就需要中医药的科学研究不断加大研究力度,使研究成果更好地服务于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为了做好推进工作,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于今年三月份发布了《中医预防保健“治未病”服务科技创新纲要》,这个纲要是从20032020年。今天我们请到了科技司副司长李昱同志,现在请李司长就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从科学技术的角度来讲所做的工作和思路。
各位新闻界的朋友,大家上午好,下面我来介绍一下我们局有关《中医预防保健服务科技创新纲要》的情况。“十一五”以来,我局着力加强了中医预防保健服务工作的推动,开创性地实施了“治未病”健康工程。围绕中医药预防保健服务,从服务的提供、机构建设和科普宣传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同时,在科学研究方面,我们也开展了大量的工作。我们积极争取国家科技项目的支持,同时在科研领域也部署了相关的项目,围绕健康状态的辨识、评估、干预三个方面进行了重点研究。同时结合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建立了亚健康数据库,开展了亚健康人群监测方法和网络监测健康管理方法以及健康管理的模式研究。
在辨识研究方面,我们提出了体质辨识的方法,这个方法已经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并且得到了普遍的应用。制定了亚健康状态评价量表及其应用手册,研发了亚健康状态中医辨识管理系统,传统中医面部气色望诊系统等。在评估类的研究方面,完成了私人健康状态信息库、智能系统和疲劳自评以及评定标准的研究。
在干预类研究方面,对疲劳、失眠、疼痛、亚健康等状态形成了七种中医药的干预方案,提出了健康教育的综合方案。同时在中医预防保健仪器设备研发方面也开展了大量的工作,为了更好地推进中医预防保健工程的深入实施,合理地配置资源,充分地发挥科技在中医预防保健方面的支撑和引领作用,我们局组织制定了《中医预防保健服务科技创新纲要(20132020年)》,并于今年3月25日正式印发。《纲要》共分五个部分,包括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主要研究任务、保障措施。由于时间关系,我想就目标和主要任务给大家做一个简单的介绍。
这个《纲要》确定的目标是到2020年末,系统整理和诠释中医预防保健理论,建立理论体系框架,优化集成一批效果明确、经济实用的中医预防保健方法和技术,建立相对系统的中医预防保健服务标准和规范,完善中医预防保健服务业态和服务模式,初步形成中医预防保健服务科技创新体系,提升中医预防保健学术水平和服务能力,为持续推动中医预防保健服务发展提供有效支撑,为提高全民健康水平作出更大的贡献。
我简单解读一下这个目标:我们这个目标希望通过67年的推动,预期对中医预 防保健理论的系统性和科学性、实用技术的规范性和创新性两个方面取得一些进 展和提升,从标准、模式建设等方面实现一定的突破和创新,总体提高中医预防 保健服务创新能力和服务能力。同时,为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的实施,特别 是为完成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服务百姓健康推进方案中提出的推进“治未病 ”服务网络和平台建设,推进“治未病”服务技术规范使用,推进区域“治未病 ”服务体系的构建、推动“治未病”在公共卫生服务中发挥的作用,四项主要任务 的完成,不断提供技术、方法、知识和标准等科技支撑。这是我们要实现的目标 。
重点任务方面,这个纲要确定了四方面的重点任务:一是要开展中医预防保健的理论研究。在理论研究方面,有三个方面的内容:1.系统整理中医“治未病”的理论。2.阐述中医“治未病”理论科学内涵。3.探索建立中医“治未病”的理论构架。二是中医预防保健服务技术产品方面开展研究。这方面要完成三项任务:健康状态辨识技术和方法的研究;健康状态干预技术方法的研究;相关产品的研发工作。产品的研发有四个方面:辨识产品、干预产品、信息服务产品、健康宣教产品。我们要在这四个方面开展相关的产品研发。三是中医预防保健服务标准的研究。我们要重点开展三个方面的内容:中医预防保健服务标准化共性技术的研究;中医预防保健服务标准体系的构建研究;中医预防保健服务标准的研制。四是中医预防保健服务科技成果的应用。有了研究,有了成果,如何把成果转化,变成能为老百姓服务的产品,这是重点研究的内容,我们要进行四方面的研究:集约化服务形式的研究;服务标准研制与推广;服务效果评价方法研究;主要领域应用示范的研究。这个纲要是涵盖了20132020年,内容非常丰富,所涉及的任务也非常艰巨,因为时间关系,我只能给大家做简单的介绍,如果媒体的朋友想了解全部的内容,我们可以提供。谢谢大家。
感谢李司长,媒体如果想了解详细的内容可以和我们联系。在我们的政府 网站上已经把纲要挂出去了,指导思想、工作任务以及将要采取的措施都有,大家 可以查阅。刚才三位司领导就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从我们局的工作思路以及所 做的工作,下一步想要深入推动的工作做了全面介绍。接下来的时间留给媒体朋友 ,请他们提问。
我有两个问题:一是“治未病”健康工程提出了明确要求二级以 上中医医院均要设立“治未病”科,开展“治未病”服务。因为我们一直在谈“治 未病”,这个“治未病”科想吸引什么类型的患者去就诊?有没有明确的要求或者 方向?因为到目前为止,我相信设立了“治未病”科以后很多市民不太明白,我有 什么病或者我未来有什么病要去这个科就诊,给大家一个明确的答案。二是中医“ 治未病”健康工程有没有一个比较明确的计划?比如在未来的五年或者是十年,我 们要达到什么样的效果,通过“治未病”工程使老百姓、患者能从中受益,使各类 型的疾病有所下降,有所减少,有没有这样的远景规划?谢谢。
关于二级以上医院设“治未病”科的功能和人群定位问题,我们现在 要求“治未病”科和医院的体检中心合二为一。体检出来之后有一些亚健 康的人群,一些指标偏高,不是太正常的,“治未病”科以中医的理念对他采取干 预措施。我刚才说了,我们现在已经制定了20个高危人群的干预方案,比如高血脂 方案,体检出来如果发现有这个问题,就按照我们这套来做,通过专家研究出来的 干预方案为他服务。还有一些医院也把针灸科、推拿科和“治未病”科有机结合, 比如说亚健康人群、查出来有问题的人群,需要针灸和推拿的,也可以做健康 干预。目前“治未病”科所做的工作是这样的。
第二个问题,刚才由于时间关系我没有讲体系构建的步骤。刚才说这项工作的 目标是探索构建体系,构建体系的路径是由点连片,最后形成面。我们的步骤是: 前五年在点上试点,在基层医院、社会上开展“治未病”服务还是比较新的理念,所以 前五年我们选了173个点进行试点,试了五年,这是我们的第一步。通过试点,现 在已经转入第二阶段,从去年开始我们对前五年工作进行总结,而且实现了转段, 去年转入第二阶段,在前五年探索工作的基础上形成指南、路径,形成技术方面 的方案等等,这五年的主要任务是这些。比如说独立养生保健机构规范管理要有一 个标准,我们有试点的标准,通过第二个五年我们要把它固化下来。比如社区能不 能搞?要形成指南。高危人群怎么干预也要形成指南等等。这两个五年可以合为一 个阶段,是试点阶段。
第二个大的阶段应该是第二个五年结束之后,真正跨入第二阶段,就是再用十 年构建体系,争取用十年的时间把体系的雏形构建起来。刚才讲 到对百姓健康的提升有没有目标,有。我们制定了两个评价体系,一个是对个体通 过干预看效果究竟怎么样,比如经常爱感冒,通过调理以后感冒次数明显减少。另一个评价体系是在群体,我们现在已经开始在社区开展这项工作,比如一个街道3千人,对这个社区的3千人按照干预方案开展颈椎病防治,另一个街道没有进行干预,两个进行比 较,我们现在只是做了这样的工作。现在一定要说通过干预之后颈椎病发病率下降多少, 我们统计不出来。我们对个体和群体进行评价之后,我想这个目标能逐步形成。
今天听到中医局说“治未病”健康工程,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时机 。我们国家现在在大力提倡发展服务业,健康服务业也是发展的重点。健康工程会 由点到片、到面,健康工程将来所实施的面我觉得应该是由社会机构来做养生保健 ,因为他可以做得更多,另外从医保的经费使用来说也不会有那么多补偿。给我们 的资料上说社会性医疗机构保健规范管理当中提到23个地区开展了试点,是不是可 以给我们介绍一下这个情况?谢谢。
23个地区开展试点我们已经进行了三年,他们现在开展的工作有三项 :一是对社会性养生保健机构进行评估和摸底。什么机构才能纳入他们的摸底视野 ?就是以中医理念为指导,主要用中医方法进行养生保健的机构。二是对纳入视野的 机构进行培训,将我们的具体安排、要求、标准进行落实。三是已经开始对一些成 熟的机构和工商联合进行规范管理。这23个地区不平衡,有的走得快一点,有的走 得慢一点,但从试点的情况来看很难,对这部分机构,工商过去没有标准,就是按 照一般性企业注册,业务部门没有标准,只要按照工商要求注册就可以,现在要对这 部分机构实施管理,难度还比较大,但都在积极地推进。今年我们准备扩大试点。比如北京的东城区,河北保定地区,石家庄地区。
这里还提到要有调理师,既然提出来有调理师,今后这种人才的培养 是由学校培养吗?因为他是技能型的,学校有没有培养规划?和教育部门有没有对接?
这些刚刚在试点,人保部那里太散了,是比较单的。听了很多专家的 意见,中医不管是养生还是治病,要考虑得综合一点,所以大家一致要求另开辟一 个名称,就叫调理师,四年前我们反复开会,现在也正在试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师资格认证中心也有这方面的大纲和标准,因为刚刚试点一年,培养的问题还没有这一步。具体能不能立上 项,要积累到一定程度才能申请。
我有两个问题,是关于中药的。请问王主任,今年6月份的时候,绿色和平 组织发布了一个报告,称中国一些中药材检查出来农药残留,其中还涉及到同仁堂和云南白药。我 们想问一下作为主管部门对此如何评价?目前中药材到底是什么样的情况?还存在哪些问题?我们 会在哪些地方加强工作?英国最近发布了一个警告说有一些中成药含有重金属成分,包括同仁堂的 牛黄解毒,此前香港和瑞典也发布过类似的报告,请问对此如何回应?
第一,中医、中药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来在长期与疾病斗争中的经验积累,是中国整体观、哲学观指导下凝练出来的中国特色的医学科学。中医药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也为世界医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在长期应用和中医理论指导下,历代的中医名医专家不断的经验总结与提炼,我们利用中医理论指导下的中药是安全的,是有效的,中医在捍卫健康、治疗疾病方面发挥了突出的历史作用。
第二,中国政府实行了中西医并重的医药政策,中医是医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药也是我们中国的医药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医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我认为,所有经过国家药品监督管理机构严格审批上市的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等都是符合相应的法律法规的,大家都知道国家有药品管理法等一系列法规,而且是得到有效监管的。
第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作为中医药行业的主管部门,我们认为中药的质量关乎中医的疗效,关乎中医药的生命力,关乎百姓的健康,我们是高度重视的,特别是推进中医药服务百姓健康行动中,提供优质的中医服务,包括优质的中医药服务产品和中药产品,中药的质量更加重要。我们是有一系列的措施,一系列的做法和工作任务会去落实。
第四,随着当代科技的发展,包括生存环境,疾病谱、健康观念的变化,及高科技在中医药的研发、生产领域的应用,我们对中药的认识也在不断地深化。国家有关部门,包括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协同攻关,以组建平台,建设多学科研究队伍的形式,对中医药的有效性、安全性、质量加以控制。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将会有更多的成果贡献给人类健康。
随着近年来经济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对养生保健的需求逐年提高,各种养生保健 机构像雨后春笋一样破土而出,这些机构虽然数量众多,但是良莠不齐。最近被媒体炒得沸沸扬扬 的气功大师王林从侧面反映出了市场监管的不到位。我知道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从07年开始启动“治 未病”健康工程,至今已经有差不多六年了,在这块有没有探索出一套比较完善的养生机构的市场 准入机制?如果没有的话下一步会通过什么样的措施来促进和完善?
一部分机构以中医的理念为指导,主要用中医的技术开展养生保健工作。对他们究竟怎么 管理、怎么规范,我们要和地方的工商一起开展工作。我们出了一个试点标准,工商部门按照试点标准对 这些机构实行管理。今年再扩大试点,扩大到100多个,我们的思路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出标准,工商部 门按照我们的标准实施准入,日常的监管按照各自的分工。按照这样一个框架开展试点,今后究 竟对这部分机构怎么管理,结果还需要在试点之后才能知道。可能这套试点方法可行,也有可能还 有更好的方法,我们先试点看看。
刚才提到王林的事,气功分两类,一类是保健气功,一类是医疗气功。王林这个我们认为不是 医疗气功。医疗气功是有特定含义的,所谓医疗气功就是指这个功法是针对某一个疾病,有明确指 向的,保健气功只是健体方面的,没有明确指向。医疗气功的操作人员必须是中 医医生,而且经过医学气功的考核。医疗气功只能在医疗机构当中开展,不能在医疗机构之外,我 们过去都出过办法的,办法都是经过中央批准的。所以王林这个不属于医疗气功范畴。
王林事件本身暴露的气功,权限不是在医疗气功范围内,今天利用这个机会再明确一下 。
除了王林,最近还出现了很多癌症大师等等,不管是体育总局还是中医药局,但 都是打着中医的旗号,确实对中医有伤害。很多老百姓会问,这是不是说明监管不够到位?给百姓 很多误导?今后有没有办法杜绝类似的骗局?
只要是中医名义的,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肯定会尽全力,但也是有分工的。在我们职责 范围内的,我们肯定会积极地监管,比如像张必清,北京市做了调查,我们也在我们的医师库里 进行了搜寻,80多万中医医师,库里找不到张必清 的行医编号。北京市在乡村医生的系列里面也没有找到他的行医资格。所以 这不属于医疗卫生技术人员了,对这部分人,本身不是医生,但又做着类似于医生的活儿,这部分 人究竟怎么管?我们的态度是很坚决的,一定要严厉打击。我们现在正和卫生计生委联合开展整 顿医疗机构的行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对这项工作是高度重视的,严厉打击,决不手软,态度是很 鲜明的。特别是对非法行医,没有医师证就是非法行医,这是绝对不允许的。
刚才许司长做了很明确的阐述,我们各个部门的分工还是很细的,职能也是很清楚的。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从执业医师、执业机构的角度来做相关的标准,相关的机构准入要求,相关的检 查,我们会联合或者协调有关部门来完成。我们会协调有关部门严厉打击,盗用或 者借用中医名义来欺骗百姓的不法行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