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网络问诊到底靠不靠谱? |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3/12/7 21:44:41 | 【字体:小 大】 |
糊涂小子行大运如今,很多市民会通过网络问诊的方式“查询”自己出现的身体不适状况,似乎通过网络问诊比去医院看医生更快捷、更省事。而有市民发现,网络问诊“不靠谱”。专家提醒,不可盲目相信网络信息,上网问诊需谨慎。
市民小赵刚刚20岁出头,平时喜爱上网,甚至连身体有恙都要上网“问诊”,却发现网络问诊“不靠谱”。近日,小赵感到有些发烧、头疼,在一家医疗网站上查询问诊信息,其中一条说“发烧、头痛可服用感冒药泰诺林、百服宁等”。小赵看完这条问诊信息后,马上到自家附近的药房购买泰诺林和百服宁。没想到,经过药店的店员介绍,这两种药虽然名称不一样,但成分是相同的,也就是说,这两种药有同样的功效,吃其中一种即可。“幸好店员有心,发现并提醒了我,不然我很可能‘吃错药’啊。”小赵说,以后不会再相信“网络问诊”了。
记者查阅新闻得知,不少媒体报道过因轻信“网络问诊”,而造成“误诊”的消息,甚至有人因为盲目通过网络搜索药物,结果吃到令自身严重过敏的药物而休克、昏迷,险些酿成悲剧。而事实上,“网络问诊”依然红火,这种足不出户便能求医问药的方式,被许多市民和网友所“追捧”。
记者了解到,现在很多人感到身体不适时,会上网“百度一下”,输入自己的症状,查询自己的“病情”。一些健康类的网站很受欢迎,不少网站设有“在线问诊”栏目,网友提出健康方面的问题后,“在线医生”会进行相关的解答,这些“在线医生”有的有照片,并标出了所在医院等工作信息;还有一些身份“模糊”,却依然在回答网友的健康提问。记者在引擎上搜索“健康”字样,立即出现了满眼的健康资讯网站,随便点击一个进入,尚未输入症状,就弹出许多广告小窗口,这些广告上不乏“特效药”、“根治”等字样,网站上的许多“在线医师”没有“实名认证”,让人对其专业性产生质疑。
去年9月,国家卫计委发文要求规范远程医疗行为,其中禁止医生私自远程治疗。有专家认为,许多线上的医生未实行实名制,有关监管也存在空白,还有一些所谓的健康咨询网站上的专家为“虚拟”,对网民的留言作出不负责任的回答。有的甚至受到利益驱使,以咨询为幌子卖假药、做“医托”,成为“健康陷阱”。现在,一些较为成熟的医疗网站上对在线的医师进行了实名注册和认证,相对而言较为专业,其提供的信息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每个病人的自身情况不同,仅靠“网络问诊”难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看来,市民觉得身体不舒服,还是到医院与医生“面对面”为佳,网络信息作为参考即可,不可盲目轻信。
|
|
栏目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