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天娇今天牛老师为大家分享的是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写作《说明事物要抓住特点》写作指导+优秀习作,资料整理不易,赶紧收藏学习吧。
一、利用下面的材料(略),抓住坎儿井的一两个特征,整理出一篇说明文。题目自拟,不少于300字。
二、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建筑,它们或外观独特,或历史悠久,或有重要的意义,或有特殊的功能。写一篇说明文,向大家介绍某种建筑。题目自拟,不少于500字。
三、我们每天都会接触到不少物品,比如毛巾、炒锅、电视机、手机、自行车等。选取你最熟悉的一种物品作为写作对象,查阅相关资料,以“我的生活少不了它”为题,写一篇说明文。不少于500字。
世间万物都有各自的特征,要把一个或一类事物说清楚,首先要抓住其特征。回顾一下《蝉》这篇课文,看作者写“蝉的卵”,分别抓住什么特征来写。
抓住事物的特征,要善于观察和比较。既要注意事物的总体面貌,也要观察其部。事物大都有主体部分或关键部分,而这往往最能体现它的特征,观察时要特制注意。还要注意比较,例如同是图书馆,其外观,内部格局会有所不同,在认真现察的基础上,通过比较、把握住所要说明的图书馆的特征,就容易把文章写清楚了。
除了突出每个事物的独特之处,还要注意表现一类事物的共同特点。苏州风林有一百多处,每处园林都有不同的亭轩榭,假山池沼,花草树木也各有特色,型手握找到共同点。叶圣陶通过细致的观察,发现“设计者和匠帅们一致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他就抓住这个共同点,让读者对苏州园林之美有一个整体的了解。
恰当引用资料,有利于说清楚事物的特征。这些资料包括数据、图表、历史文献、研究资料等。例如《中国石拱桥》里引用《水经注》的记载,说明石桥在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以赵州桥和卢沟桥为例进行说明时,列举了很多数据,使对象的特征更具体、准确。
有时还可以适用一些生动形象的说明方法,既突出事物的特征,同时也避免文章枯燥乏味。例如《中国石携桥》开篇便说“石损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虽不是严格的定义,却一下就把石拱桥最“显眼”的特征勾勒出来了。又如《梦回繁华》这样说明《清明上河图》节奏感极强的特征:“整个长卷犹如一部乐章,由慢板,柔板,逐渐进入快板、紧板,转而进人尾声,留下无尽的回味。”以乐喻画、以简驭繁,有助于读者理解这一比较专业的内容。
说明是生活中常见也常用的一种表达方式,一般用来介绍事物或阐明事理。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在语文学习领域,就叫说明文。抓住特征说明事物是事物说明文的特点之一。
就是该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独特之处。说明文如不能突出事物的特征,会造成读者认识模糊,辦别不清,甚至产生错误的理解。比如,介绍“鲸”这种海洋生物,如果只用描述性的方法,说明其为“海上体形巨大的鱼”,就会给读者带去错误信息,因为鲸尽管生活在海洋中,且形体似鱼,却不属于鱼类,而属于哺乳动物。
事物的特征一般表现在其外部形态、内部构造、自然属性、形成原因、发展过程、使用方法、实用功能等方面。中学生学写事物说明文,对象大多为植物、动物、生活或学习用品、建筑等。不同类别的说明对象,其特征往往表现在不同方面。如动物、植物的主要特征往往表现在生物学特征上,生活或学习用品的特征则往往表现在使用方法或实用功能上,而建筑物的特征多半表现在其外部形态与内部构造上。多数情况下,学生习作中的说明对象只是一类事物中某一个具体事物,而一个具体事物的特征往往表现在与同类事物相比较而产生的个性特质上。例如,同样是中国画,《清明上河图》与《富春山居图》就不大ー样,和那些写意为主的泼墨山水画差别就更大了。
一般来说,事物的存在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其特征也是多层面的。但在说明文中,
表现事物的特征无须面面俱到,只要突出其主要特征或特征的主要方面即可。因为事物之间的主要差別,往往就体现在一到两个主要特征的不同上。比如,同样是建筑群,苏州园林与北京故宫就大不相同。建筑因其建造的目的不同,所以呈现的形态也大相径庭。园林的主人希望在园林中修身养性,所以建筑布局讲究自然之趣;宫殿的主人则需要宫殿显现权力与威仪,所以其建筑庄严整齐、壮丽恢宏。说明同一事物,因面向的读者不同,要着重呈现的事物特征也应有所不同。如同样介绍明十三陵,向一般游客介绍,便应侧重其文化历史价值、文物埋藏情况和建筑的一般特点:向建筑专业人士介绍,则要侧重其建筑设计、施工方面的主要特点和重要创造;而向传统文化受好者介绍,除了要说明陵墓的一般情况,还要说明十三陵体现出的古人的生死观、宇宙观和封建礼制的内容。当然,无论侧重点放在哪个方面,抓住事物的特征展开说明,都是说明文成功的关键。
第一步是把握事物的特征。这当然可以借助观察,假如没有条件直接观察,也可以通过查找、分析资料,从中提炼概括出事物的特征。
明确了事物的特征后,便是如何准确、显明、集中地说明特征,这需要多方面的说明能力。首先,安排说明顺序是必不可少的。根据说明事物特征的不同要求,文章往往采取不同的说明顺序。说明某一个具体建筑物的特征,往往选用空间顺序;说明某种事物的演变,则常选用时间顺序;说明某一类事物的共性特征,又大多用逻辑顺序。说明顺序用得好,往往能使被说明事物的特征更突出。如介绍北京故宫,按中轴线的顺序展开说明,能很好地体现皇宫建筑作为“权力衍生物”的特点,这样的效果是采用其他任何顺序都达不到的。其次,确定说明的主次和详略,也是非常重要的。要想被说明事物的特征被集中显明地突现出来,就一定要把说明的重点放在主要方面。比如《中国石拱桥》中说明赵州桥的部分,尽管也介绍了它的历史与现状等,但重点却放在它的结构特点上,因为作者想借赵州桥的例子,集中说明中国石拱桥“结构巧”的特征。最后,说明事物的特征也离不开说明方法的使用,而且合理有效地使用说明方法,能使被说明事物的特征体现得更加突出。还以《中国石拱桥》为例,为了说明赵州桥“结构巧”的特点,作者分别用了列数字、引用、打比方等说明方法,将赵州桥的长、宽以及大拱长度、拱圈数说明清楚,同时用“弓”的比方说明拱圈形状,这都为具体介绍赵州桥的“结构巧”服务,加上引用唐朝张嘉贞的赞叹,更突出了赵州桥结构的巧妙。因为结构巧妙,所以才坚固耐用。
需要注意的是,说明文中表现事物的特征与记叙文有相似之处,说明方法的使用与记叙文中某些写法也颇相像。例如:记叙文中描写某个事物,同样要求抓住特点,描写的方法与说明文中运用的摹状貌差不多,常用的比喻修辞又与说明文中运用的打比方差不多。但是,尽管形式相似,目的却不一样。记叙文中的描写旨在把事物的“神”展现出来,所以常常带有作者的主观色彩;说明文则要把事物的客观特征写清楚,虽然有的也带有文学色彩,但目的还是在于准确、具体、客观地体现事物的特征,便于读者认识与了解该事物。
说明文的运用范围相当广泛,我们在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中,无论交流思想、介绍情况,常常要用到说明文。这里着重谈谈普通说明文的写法。
所谓特征,就是指事物所具有的独特的地方。任何事物都有各自的特征,这也是它区别于其它事物的主要标志。要准确地反映事物的本来面目,必须抓住事物的特征。《活板》介绍我国古代的印刷术,就当时说:“活板”这种印刷术的主要特征是“活”。因而文章在介绍中自始至终抓住了这个特征,把活板的印刷历史、制作方法和使用方法,介绍得十分清楚,使读者有了确切的了解。
能不能抓住事物的特征,主要取决于作者对事物有没有细致的观察和深入的研究。这就要求在寻找事物的特征时,要注意两点:一是要对该事物进行仔细、深刻的观察;二是要进行认真比较,只有比较,才容易发现事物独特的一面。例如《玉雕三奔玉马》写了三匹马的姿态:前面的一匹黑马:“三蹄腾空,回首后顾,神态略显紧张”;中间的一匹白马:“体态轻盈,前两蹄蹬着地面,后两蹄蹬着两块玉石,奋起若飞奔状,尾巴好似一团白云浮在空中”;最后的一匹黑马:“嘴唇紧闭,把头高高地昂起,四蹄蹬在玉板上……脖子上的鬃毛一律竖起”。三匹奔马,各有各的特点。作者正是通过观察、比较,抓住了它们的特征,才写出了这篇成功之作。
说明事物表面上的特征,只能是读者对事物外部的特征获得印象;说明事物本质的特征才能是读者进一步获得比较深刻的认识。如《向沙漠进军》一文,在说明沙漠危害人类之后,接着根据沙漠的特点指出:它逞强施威的“武器”是“风”和“沙”,“进攻的方式”是风沙袭击和沙丘移动。我们采取的抵御办法是“培育防护林”和“植林种草”。但这只是守势,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文章接着指出,“征服沙漠的主要武器是水”,有了充足的水源,向沙漠进军就会取得彻底胜利。这就指出了“风沙”“植林种草”和“水源”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也就说明了征服沙漠的本质问题。可是,为什么过去人类长期受害,却没有能征服沙漠呢?这是因为人类征服沙漠的远大理想只有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才有实现的可能。这就进一步从社会方面说明了问题的本质。说明文只有透过现象,揭示本质,才能使读者对事物获得比较深刻的认识。
事物大多是具有复杂性的,必须从多方面去介绍,才能讲清楚它的特征。依据事物本身固有的条理,是将说明文写得条理清楚的根本保证。事物本身固有的条理顺序,一般说来,有以下几种:
是指按照物品的空间方位进行说明。或由远及近,由近及远;或由内到外,由外到内;或由上到下,由下到上;或由前到后,由后到前等等。说明物品的形状、构造,一般采用这种顺序。《玉雕三奔玉马》,由前到后,一一介绍三匹马的姿态,用的就是空间顺序。
是指按照时间发展的先后进行说明,先发生的先说,后发生的后说。说明事物发展变化的过程,往往采用这种顺序。如《看云识天气》中有一段描写天气的变化,由晴转阴,由阴转雨(雪)有时间先后的顺序,天空的云随着这个时间的推移,也变化着不同的形态:卷云——卷层云——雨层云。就是按时间先后的顺序写的。
是指按照事物内部的联系和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来安排说明的顺序。 由整体到部分,由主要到次要,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由具体到抽象,由现象到本质等,因此,说明文作者在考虑文章思路时也必须符合这些认识规律,才能使自己的文章正确地反映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过程,同时又能适应读者的接受能力和欣赏习惯。如《大自然的语言》说明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共写了三段:第一段说,“首先是纬度”,第二段指出,“经度的差异是影响物候第二个因素”,第三段指出,“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这个层次顺序的安排,就是由主次决定的。
以上说的是三种较为常见的说明顺序。应当指出的是,不要把这三种安排顺序的方法看成固定的格式。事物是千变万化的,人们的认识是多角度的,说明的顺序经常随着说明对象的改变而改变,是允许的,也是正常的。总之,说明事物要做到“言之有序”,文章才能脉络分明,层次清楚,使读者一目了然。
用简明的语言指出被说明对象的本质特征,把那些容易与之相混的对象同它区别开来,叫下定义。如“统筹方法,是一种安排工作进程的数学方法”。
把被说明对象按一定的标准分成不同的类别,一类一类地加以说明,叫分类别。如《食物从何处来》把生物获得食物的途径和方法划分为“自养”和“异养”两类,然后分别说明。
举出实例进行说明,使内容具体化,叫举例子。《中国石拱桥》通过介绍赵州桥和芦沟桥,使人们具体了解中国石拱桥的特点,用的就是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用准确的数据说明事物的某些方面,这种方法叫列数字。如“笔全长13.5厘米,笔身约占3/5,笔帽约占2/5。顶端的活动小枢纽能自由伸出和缩进,像个乌龟头,长0.7厘米,笔挂长3.9厘米。”(《我的圆珠笔》)
就是通过比较说明事物和事理。例如《苏州园林》中,用苏州园林建筑的不对称与我国古代宫殿和近代的一般住房的对称进行比较,突出苏州园林的自然之美。
利用两种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作比较以突出事物之间的性状特点,增强说明的形象性和生动性的说明方法叫打比方。“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形象准确地说明了石拱桥的外形特征,这句话就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
有时,单用文字说明难以做到明确、具体,这时就可以用画图列表的方式加以补充,这种方法叫画图表。《统筹方法》一文就用了这种说明方法。
我们怎样选择说明方法呢?这要根据自己的文章而定,因为运用一些说明方法的目的,是为了更正确地说明事物。
说明文的语言,和其它文体一样,都讲究用词准确,表述明白,这是写好各类文体章的基本要求。但是,说明文作为一种独立的文体,对文章的语言又有自己的特殊要求。说明文是以介绍知识为主的一种文体,无论是解说事物,还是阐明事理,都必须讲究科学性,按照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老老实实地说清它们各自的特点和本质,既不允许虚构夸大,哗众取宠,也不允许艰深晦涩,佶屈聱牙。这样,说明文的语言就应该简洁明了,质朴无华,也就是语言要“平实”。
不过,讲究平实,并不等于推崇呆板。正如叶圣陶先生在《文章例话》中所说:“说明文不一定就是板起面孔来说话,说明文也未尝不可以带一点风趣。”为了将事物解说清楚,将事理剖析明白,说明文的语言可以形象些;为了适应不同场合的说明需要,增强文章的可读性,说明文的语言也可以活泼些。说明文的语言可以做到“平实”与“生动”的和谐统一。
语言的平实与生动,主要通过语言的运用来体现。不同色彩的词语,不同特点的句式,不同形式的修辞,都可以形成不同的语言风格。除此以外,表达方式的选择,说明方法的运用,乃至结构形式的安排,对文章风格的形成也有重要作用。
特征是一个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标志。写说明文的目的就是要使读者深刻理解事物的本质特征。因此,准确把握事物的特征是说明文写作的首要问题。而要准确把握事物的特征,就必须学会观察,观察时要抓住“特征”不放松。
在写作之前,首先要分清要说明的动物属于哪一种动物(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分出许多类种,可查看各种资料)这类动物有什么共同特征,然后在弄清一类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此种动物的本质特征。要抓住其本质特征,其实就是要掌握它与同类动物的不同之处。这些特征包括:
外部形态——包括形体大小、肥瘦、高矮,头、身、尾、足等躯体各部位,毛色斑纹等。
生活习性——包括出生及生长的时间,活动的场所,对气候及周围环境的要求,寻食的习惯及喜吃的食物。这一内容,一要长期观察,二要调查研究。
生理结构——动物的生活习性往往与其内部的生理结构有关。比如北雁南飞,是因为北方冬季寒冷的气候不适应他们生存,狗能看护家园,是因为他们有异常灵敏的感觉器官。
功能作用——动物的功能作用也是与其内部的生理结构分不开的,不同的生理结构使其有不同的功能作用。在解说了生理结构之后,再加入功能的介绍,会使文章对说明的动物介绍的更全面,更深入。如生态价值,观赏价值,经济价值等。
第一要分清说明对象的纲目种属。浩瀚的植物王国自有它的家谱:裸子植物,被子植物;草本,木本;落叶树,常绿树;阔叶,针叶;观赏性,实用性;花草,树木┄┄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分出不同的家族。写作之前对与写作对象该属哪一族,应做到心中有数,如果不清楚的话,要求教于他人或书本,将此问题调查核实。弄清其当属哪一家族,才有可能了解其本质特征。第二,深入观察了解,把握全貌,集结内容。与动物相比,植物相对静止,便于深入细致的观察。
观察植物,首先看到的也是其外部形态。一般情况下,我们一眼能瞄准的是植物的叶、茎、枝、干、花、果,以及植物的大致轮廓。那么,观察时,就要首先辨认叶子的形状、颜色;茎的柔韧、刚直;枝的疏密、势态;干的粗细、高矮;花果的形色味,以及整体所呈现出的大致形状,伞状、冠状,或虬劲、或婀娜。
看了上面这些只是了解了植物的一部分,还有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就是根——植物生命的源泉。有些植物的根裸露于地面,其形色态易于观察得到,而有些则深埋在地下,这时观察便要和调查结合起来。
此外还要掌握植物各部分的职能及其功用。从经济、观赏、药用诸方面研究它的价值。还可以介绍植物的生活习性、生存环境、栽培历史、栽培方法,最后将这些集结起来,便构成了植物说明文的血肉——内容。
首先要整体感知,描画轮廓。先从大处入手,粗线条描画其大致轮廓,感知其整体艺术风格。其次要深入解说,剖析其内部结构。要说清说明对象是建筑群体还是建筑个体。如果是群体,就应先说明整体布局,再深入个体建筑了解其结构特点以及内部物品陈设。再者,要抓住最能体现建筑风格、建筑特色的地方,不惜笔墨,详加说明。至于不太重要的方面就可以一笔带过。最后,写作建筑类说明文最主要的是顺序。采用空间顺序时,一定要选好立足点。然后根据对象特点,用相应方位词表述出来(东南西北,前后左右,上下里外等)。
只要抓住了事物的“特征”,任何事物都会在你的笔下栩栩如生,不信,试试看!
我家在温州市鹿城区飞霞南路方正大厦。共有三个房间——爸妈的、弟弟的、我的。我的房间在最北边。
一进我的房间,映入眼帘的就是我1米5的大床,床的左边是一个白色的床头柜,上面铺着一层白色碎花的桌布,台面上是一个埃菲尔铁塔闹钟。每个周一至周五的早上六点钟准时叫我起床。一个音乐花盆——也是必不可少的,里面种着不知名的多肉植物,带点儿紫色花瓣尖端,为房间增添了许多生机。
小柜子第一层是一些杂七杂八的东西,比如充电线、拍立得、射灯、钱、纽扣、还有一些小玩意儿等等。
第二层则是我的秘密基地——虽然里面只放了两个小盒子,但却大有来头——一个圆盒子里放着几部老手机和一些坏掉的电子产品,另一个则放着我的压岁钱和零花钱!
桌子左边是我的衣柜,我的衣柜比较小,由三条组成,一条被分成了四个窄窄长长的小格子,另外两条合在一起,被当做挂柜——一些长裙和大衣、外套挂在里面。最上面是按季节放的一些旧衣服,比如现在是冬天,上面就放着夏天的旧衣服。
衣柜正对着的是我的的大床,每天我都在这套着粉色印花被套的床上醒过来,开始一天的学习。我的床整体是白色的,而且是双人床,由于我只睡一边,所以我把隔壁租出去了——一只棕熊是我的房客——我们是在大约小学五六年级的时候,在我的生日上,舅舅把它介绍给了我,比那时的我大好多呢。
往上看,床靠着的地方是一块板。板的两端分别连着两个小柱子一样的东西,在这个板上面是别的房客:1只小小熊,2只小章鱼,1只小袋鼠,还有一只沙巴狗,它的肚子里装着纸巾,背后更是被人开了一道口子,好方便抽纸,它每天趴在上面,看起来很忧郁,闷闷不乐的。
床靠着的墙上面是挂着一张我的照片,照片上的我笑得像一朵盛开的向日葵,眼睛像月牙一样弯弯,嘴巴张得大大的,大到让别人知道了我不见了一颗门牙。
床的右边是一面镜子和一个木挂衣架,镜子正面对着的是一个杂物间,里面放着行李箱、厚被子、几张凳子和一些别的东西。
九龙桥是荆州的名胜之一,它位于东门风景区内,是入城的咽喉。它桥体优美,设计精巧,结构坚固,令中外游客驻足观望,流连忘返。
九龙桥横跨在护城河上。它长98米,宽15.7米,全身呈弧形。远望九龙桥,仿佛雨后彩虹,又如蛟龙出水,静卧水面,神态安详。
九龙桥由九个半圆形、大小不一的石拱组成,和卢沟桥一样,属联拱石桥。中间的一拱最大,直径约6米,两旁各有两个中拱,两个小拱,成对称排列,依次变小。这样,大拱领小拱,小拱伴大拱,拱拱相连,不仅节省了石料,增大了桥身的过水量,而且九拱连环,浑然一体,相映成趣。
石拱的上面各有一个石雕龙头。探出身子的龙头,气宇轩昂,两耳高高翘起,似在倾听水声;两眼左顾右盼,仿佛在观花赏景。宽大的龙嘴里不时地喷起缕缕水雾。在阳光的折射下,缕缕水雾编织成七彩的水帘。条条水帘交织变幻,在护城河上搭起道道彩虹。红、绿、青、蓝、紫,如梦如幻;彩虹飞悬,水珠飞溅,如诗如画。徜徉九龙桥,不知天上人间!
桥上两旁为双层青石栏杆,宽约3.5米,像一个弧形走廊。栏板每隔1米有一根栏柱,栏柱间为一个长方形青石栏板。栏柱为“莲花宝座”形,柱头似花灯,亭亭玉立;栏基似莲花,含苞欲放。栏板上雕龙刻凤,凿花镌鸟,有“龙凤呈祥”,有“二龙戏珠”,有“喜鹊闹春”,有“孔雀开屏”……刻龙若腾,刻凤若飞,刻鸟若啼,刻花若放,千姿百态,惟妙惟肖,令中外游客叹为观止。
桥面为混凝土浇制,平坦光洁,坚固牢靠,宽约9米,人车分流,秩序井然。九龙桥为疏通荆州的交通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站在城墙上俯视城下,九龙桥便像浓笔重书的“1”字,稳稳当当地直插城门。桥东,杨柳依依,群鸟腾飞;桥西,翠竹青青,台榭幽幽;桥上,游客悠悠,行车匆匆;桥下,波光粼粼,浮萍点点……好一幅优美和谐的图画。难怪到荆州旅游的中外游客说,到荆州,不看九龙桥,真乃平生一大憾事!
教师点评:文章按照由整体到局部的顺序来介绍九龙桥的特点。作者综合运用多种说明方法,围绕“桥体优美,设计精巧,结构坚固”的特征来进行说明,重点介绍了九龙桥的石拱、石拱上面的石雕龙头和桥上石栏杆的特征。作者观察细致,特别注意运用描写等表达方式,使语言更加丰富多彩。
真武阁位于广西容县境内,是中国四大名阁之一。真武阁是一座布局精巧,技术高超,风格独特的木结构建筑物,显现出中华古时代文明。今天,我就给你们介绍一下真武阁的壮丽奇观吧!
真武阁曾有一个传说。古时候,人们还处于迷信时期,他们住的地方非常干燥,稍微不留神,就会引起火灾,造成严重的损失。由于起火多次,他们就开始怀疑是上天的火神与他们过不去,于是就修筑了真武阁赈灾。
真武阁就这样建成了。真武阁始建于明万历元年(也就是1573年),阁楼下有一座石台,被人们称为“古经略台”。阁楼平面为矩形,一共高三层。
真武阁既是周围区域的观赏对象,也是人们旅游最佳的选择,是个风水宝地。如果你登上阁楼极目远眺,整个城市便可尽收眼底,还可以望见东南远处的都桥山和绣江景色,有一种“上天入地”般的感觉。
真武阁的第二、第三层比第一层小了很多,三重屋檐出挑深远而楼层特别低,比一般阁楼的出檐节奏更快,有一种强烈的韵律感以及动势,使得它在人们眼中不像是一座三层的建筑物,而更像一座雄伟的单层建筑。
它的屋坡舒缓流畅,角翘简洁,增加了真武阁舒展大度的气概,非常清新飘逸,是充分表现了中国建筑的屋顶美的佳作。真武阁不以浓丽华贵取胜,而是以轻灵素雅见长。灰黑色的铁力木不加任何油漆的典雅装饰,屋面为小青瓦镶上的绿脊,色调极清雅柔和。
二楼的四根内柱,柱脚悬空,离开楼面二到三厘米,更为奇特的是全阁柱脚不落地,而是搁在一个方形的沙盘上,这充分表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建筑技术上有着卓越的才能1400多年来,真武阁经历了多次地震与暴风雨的袭击,却仍然岿然不动,安然无恙。真武阁在木头结构中,主要依靠杠杆原理来维持一座建筑的平衡,是从来没有见过的。
我的故乡在浙南的一个山区里。那儿山清水秀,民风淳朴,还有一个特别的习俗——每年霜降之时,每家每户都要酿一种红米酒。【点明家乡环境,突出家乡习俗,引出说明对象。】
那步骤可是真麻烦,不忙活个一两天,是绝对完不成的——不信?随我来!【口语化的语言,说明生动诙谐有趣。】
清晨,天才刚亮,在一片朦朦胧胧的薄雾中,就有人起来挑水了。制造这种风味独特的红米酒的第一步,就是选几桶干净而清甜的泉水或井水,然而想抢得澄澈的好水,也要有相应的“牺牲”:不得不在别人没起来之前去。
先把红曲连同刚挑来的清水一齐倒人洒缸中,浸泡上半天。在这半天里,人也不能闲着,须把上等糯米倒入另一个地方泡在水中,直至糯米变得一颗颗晶莹剔透、饱满充实,远看像粒粒小珍珠后,方可取出,晾上一会儿,待它冷却。其实呢,这也是孩子们最期待的一个步骤,因为泡好的糯米香香脆脆,再拌上糖,那滋味可真是美不胜收。孩子们可是流着口水,扳着指头数日子盼着的。不过一次不能拿太多,不然会惹大人生气的。就说我吧,上次由于太贪心,多抓了几把糯米,被爷爷发现了,他用一种略带责怪的语气批评了我。因为糯米与红曲的比例是配好的,被我这样一搅和,做成的红米酒的香味就会大打折扣。可我也只能吐吐舌头,用我特有的讨好的目光瞄瞄爷爷——我没办法,糯米太香、太诱人了嘛!【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糯米被水浸泡后的可爱特点。作比较,从正面和侧面描写了糯米的香脆可口。】
然后的事就简单了,只要把晾好的糯米倒入装着红曲水的酒缸中,搅拌几下,以足够的耐心等待二十天,两者发酵后,就可饮用了。当然,前提是你能抵御住这不断从盖沿散出的馥郁酒香。【“第一步”“接下来”“先”“然后”等词语,清晰地介绍了酿红米酒的整个过程,说明井然有序。】
二十天后,打开盖子,一股沁人的酒香立刻涌 了出来。【“涌”字用得好,形象地写出了酒香四溢。】
做成的红酒,色味俱佳:鲜艳的红色,配上四溢的芳香……啧啧!多好啊!不过,我没尝过,只能嗅嗅那无尽的香味。唉,谁让我是小孩呢,喝酒,可不对哦。
方圆十里内,甘醇的酒香能伴你度过这个霜降节气。【红米酒酿造成功,“色香味俱佳”,突出了事物特征。】
小作者通过介绍家乡酿造红糯米酒的具体过程,反映了家乡民风淳朴的特点。把红糯米酒写得有色有形有味,让人垂涎三尺。尤其是小作者面对甘醇的酒香所表现出来的蠢蠢欲动、跃跃欲试的神态和心理,充满了儿童情趣,令人神往!
茶是世界公认的最好饮料之一。全世界现有四十多个国家种植茶叶,它的主要产区在亚洲,其产量约占世界总产量的75%以上。我国是亚洲的主要茶产区之一。我国种茶的历史,恐怕与埃及金字塔的年龄不相上下。
茶叶之所以得到世界人民的喜爱,是因为喝茶有许多好处。茶含有芳香油、咖啡因。芳香油是大脑、心脏的兴奋剂,咖啡因可促进机体的新陈代谢,增强组织对氧的吸收。茶叶里还含有鞣质——单宁,它能抗菌杀菌。据现代医学界实验,伤寒菌、霍乱菌和赤痢菌在茶中浸数分钟后失去活力。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茶主治喘急咳嗽,去痰垢。”茶能沉淀可溶性蛋白质和糖,可增强血管壁的强度。茶中还有茶碱,能溶解脂肪,消食解腻。此外,茶中还含有少量的维生素B1、B2和维生素C,可防坏血症。长期生活在海洋或旅行在沙漠中的人特别需要它。
我国是世界上制茶最早的国家,人们很早就掌握了制茶工艺。唐朝陆羽是世界上最早的“茶叶专家”。他著的《茶经》,从采茶、制茶到包装都有详细的描写,就连用什么水泡茶也很有研究。后来宋徽宗的《大观茶论》进一步把制茶工艺详细分为二十条,可见当时制茶工艺已发展到相当精湛的程度了。
解放前,我国茶叶产量很低,大量茶园荒芜。解放后,我国茶叶的产量、质量都有大幅度的提高。目前,我国茶叶产量居世界第二。近几年来,我国各地经过广泛深入的调查,整理出优良茶树品种的原始材料,推广科学种植、加工方法,切实加强茶园的管理。可以预言,今后我国茶叶生产将有更大发展。
这就是一篇说明文,它和记叙文、议论文有三个明显的区别:第一,它运用的表达方式主要是说明,不像记叙文那样,对某种事物进行生动的描绘,也不像议论文那样,对某个观点进行逻辑论证。第二,它的内容是对事物的某个或某几个方面进行解说。这篇文章就解说了茶的产区、喝茶的好处、我国制茶的历史、解放前后的生产状况以及今后的发展等内容。第三,它的目的是给人以知识,不像记叙文那样,去感染读者,也不像议论文那样去说服读者。
坎儿井是一种井、渠结合,引用地下水进行灌溉的水平集水建筑物。它依据山势坡度,按引水路线在地面挖出许多竖井,并在地下将这些竖井连通成梁使深层地下水逐渐转变成浅层地下水,在需要水的地方引出至涝坝(蓄水池),然后引至农田灌溉。
坎儿井是生活在干早高温的山地、盆地的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创造。坎儿井可以有力地保护当地有限的水资源,有了坎儿井,他们就有了生存的基础。
坎儿井是一种古老的集水方式,其开凿是十分艰苦的。坎儿井起挖在山地,出水在盆地绿洲,平均长度在3000米以上。在开挖线上,每隔数十米就要挖口竖井。井下梁道开挖靠点油灯作业,总工程量非常大。而且,挖井人还需要知道什么地方地下有水,从开挖处到出水处要挖多少竖井,每个竖井需挖多深,这都要有丰富的经验。
有研究认为现存最古老的坎儿井通水时间距今已约500年,甚至更早,到20世纪50年代末,断疆共有坎儿井1784条,年出水量6.826亿立方米,灌溉面积36.3万亩。但随着地面引水工程的建设和机井的普及,加上开挖极为困难,坎儿井在灌溉方面的地位不断下降。203年,新疆的坎儿井数量已锐减至614条,年出水量减少56%,灌溉面积减少52%。
“乌巢”是对国家体育场的形象称呼,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主体育场。它坐落在北京奥林匹克公园中央区,占地约20.4公顷,建筑面积约258万平方米。整个体育场外观看上去仿若树枝搭建而成的乌巢,造型独特,简洁典雅。它于2003年12月24日开工建设,2003年6月28日落成。
“鸟果”在建设中采用了先进的节能设计和环保技术,比如良好的自然通风和自然采光、雨水的全面回收、可再生地热能源的利用、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的应用等,是名副其实的大型“绿色建筑”。“鸟巢”的外观之所以独创为一个没有完全密封的鸟巢状,是因为考虑到这样既能快观众享受自然流通的空气和光线,又能尽量减少人工机械通风和人工光源带来的南源消耗。“果”内使用的光源,都是各类高效节能型环保光源。在行人广场等室外照明中也尽可能地采用太阳能发电照明系统。
北京奥运会期间,“乌巢”作为主体育场,承担了开幕式、闭幕式、田径赛事和男子足球决赛。精彩绝伦的开、闭幕式表演与“乌巢”大气宏伟的结构相得益彰,令世人惊叹。
许多看过“乌巢”的人这样形容:那是一个可容近10万人的温馨乌巢!用来孕育与呵护生命的“巢“,寄托着人类对未来的希望。整个建筑通过巨型网状结构联系,内部没有一根立柱,看台是一个完整的没有任何遮挡的碗状造型,如同一个巨大的容器,赋予体育场以不可思议的戏剧性和无与伦比的搏力。这种均匀而连续的环形也使现众获得最佳的观看效果,带动他们的兴奋情绪,并激励运动向更高、更快、更强冲刺。在这里,人,真正被赋予中心的地位。
这篇文章对“乌巢”的地理位置、外形特征、建筑特色等进行了说明,重点介绍了“鸟巢”的节能设计,条理清晰,重点实出,让我们对“乌巢”这一建筑有了全面的了解。
随着科技的发展,电脑已经进入了许多人的生活。去年,我也拥有了一台电脑,它给我带来了很多方便,使我增长了知识,开阔了眼界。我的生活少不了它。
主机是电脑这一家子的大总管,相当于人的大脑,几乎所有的文件资料和信息都由它掌管。我们要电脑完成的工作也主要由它负责,同时它还要给其他的家庭成员分配工作,其他成员都以它马首是瞻。
显示器,是电脑的主要输出设备,是电脑的“脸”。它的任务是将经主机处理后的信息、资料等展示给大家看,它的亮度与对比度可以根掘人们的喜好自行调整。
键盘的功能跟显示器相反,它是最常用也是最主要的输入设备。用户的指令必须通过它才能告诉大总管。通过它,大总管才知道要做什么。它包含着26个英文字母键,4个方向键,10个数字键,以及各种功能键与指示灯等。
电脑有一条小尾巴,就是鼠标。鼠标可以代替些由键盘输入的烦琐指令,使电脑的操作更加简便。它跟键盘通力合作,完美配合,为用户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我刚刚大家介绍的是我的台式电脑。随着科技的发展,现在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等也越来越普及。它们将主机、显示器、键盘、音箱等设备集中于一体,极大地缩小了电脑的体积,使电脑可以随身携带。
本文主要介绍了电脑的三大硬件以及鼠标、音箱等一些铺助硬件。作者住各个部件的功能,运用了列数字、打比方等说明方法,使读者对电脑这事物有了全面的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