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影院绅士大盗这是凤凤阿姨,这个月刚刚度过自己的 70 岁生日。她从 58 岁开始定期去健身房锻炼,坚持了 12 年。
今年年初,女儿偶然将她的运动视频分享在小红书上,得到不少关注。有人慨叹“三十多岁的我输得这样彻底”,有人惊呼“从背影看说比实际年龄小 30 岁也有人相信”。
老年人去健身房是什么体验?坚持运动对老年生活意味着什么?面对衰老和疾病,如何看待运动中的挑战和风险?科普中国联系到凤凤阿姨,和她聊了聊这些话题。
我的日常是这样的:早上 6 点半醒来,我会做一下揉肚子的保健操再起床,洗漱完毕,认线 点左右吃完早餐,就做做家务,或者看看书、听听音乐、摘抄一些好词好句。中午我会睡半小时的午觉,晚上基本在 10~11 点睡,睡前我会刷一遍手机,看看有没有需要回复的信息。
一个礼拜我会去健身房三次,一般是在周一、周三和周日,每次运动一个小时。有时女儿会约我一起,为了配合她的时间,我们就中午去。如果是我自己,就晚上去,过去是练瑜伽,十几个人的大课。去年我开始练普拉提,四五个人的小课。我觉得这是一种乐趣,每次很兴奋地去上课,上完了,整个人很放松,走个半小时回家。
不去健身房的那几天,我会在家运动,一般是在下午,瑜伽垫一铺、音乐一放,自己练习瑜伽动作,或者训练一下核心肌群。
我是从 58 岁开始比较系统地运动的。那年夏天,我和女儿偶然经过一家健身房,她提议进去看看。里面什么项目都有,转了一圈,我就相中了瑜伽,感觉蛮适合我们老年人的,比较舒缓。当时正好快到我生日了,女儿就以生日礼物为名,送了我一张年卡。
后来我每年都会续约,这家健身房倒闭了,就换一家继续,前后换了三家,一直在坚持。
我之所以坚持运动,一方面当然是源于对身体健康的重视。这与两次惊险经历有关;一次是生我女儿的时候难产,差点把命丢了,产后还发生了严重感染,又挨了一刀;另一次是 41 岁那年,有次洗澡洗到一半,突然瘫在地上,意识模糊。
经过这两次,我就想着一定要把自己的身体搞好。等我老了,不能成为孩子的负担,我们下一代都是独生子女,他们的压力很大的。
另一方面,我希望这辈子都有一个不走样的好身材,我的脸老了,但我的身形不能老。当然,前提是不能只瘦、不健康。有些人就是这样,体重的数字很厉害,但人看着就病怏怏的,脸色不好。我不是,我是红光满面的。
这些年,我的体重一直保持在 95~100 斤(身高 1 米 6);我年轻的时候是一尺九的腰,到现在还是一尺九的腰;所有我喜欢的衣服都不会淘汰,我随时想穿,拿出来都能穿,前几天过 70 岁生日,我就穿了 10 年前女儿结婚时买的旗袍......
我在运动方面是不需要督促的。它对我而言就像是一日三餐,每天不吃不行、不动不行。
这 12 年,除了做手术那次,就只有我外孙女出生之后,有那么两三年,我没有定期去健身房。当时她是住在我们家的,我几乎是一天 24 小时地照顾她,双休日,如果女儿把她带回去了,我才会抽空上一节课。为了不要把基础都丢掉,我有时会趁孩子睡着,自己运动一下。
疫情的时候,健身房全都关掉了,我就在手机里下载了跟练软件,每天至少练习半小时,要不就是在客厅里折返跑,起码 6000 步以上,反正运动不能停。有那么几次,到了晚上,想到当天还没运动,赶紧补上,做 100 个仰卧起坐、50 个俯卧撑。
我不觉得这样对自己很严苛,因为这是你自己发自内心想做的,是你对自己的要求,所以执行起来就比较容易,如果是别人(或者外界)要求你的,可能会难一点。
我们这一辈人年轻的时候,好像没有健身这一说。一方面是那个年代很少有这种专业的场馆,大家的经济条件也有限,更重要的是,大家都在为生活奔波,缺乏这方面的意识。
当时我先生每年都是单位的先进,工作忙得不得了,家里所有的事情基本都是我在管。我自己在工作上也蛮要强,所以每天都在赶来赶去,家、单位和公公婆婆住的地方,相互距离都很远,我觉得运动量已经够大了。一直忙到退休了,总算有时间去做一点自己喜欢的事情。
严格来说,刚去健身房时,我算是一个“运动小白”。我记得学的第一个动作是金刚坐,需要脚背绷直,跪坐在双脚上,我的脚背是紧的,痛得跪不下去。还有八字开,就像劈叉一样,我的大腿内侧也很紧,上半身一点都趴不下去。
在我的第一节体验课上,教练就跟我们这些五十多岁的学员讲:“你们不要觉得自己年纪大了,不能做。瑜伽不分年龄,如果你觉得自己不能和年轻人做得一样好,没关系,慢慢来,时间会证明,你是能做好的。”
那位教练当时 50 岁不到。她最初接触瑜伽是因为自己生了病,脊椎、腰椎那一块的毛病,手术之后,医生说要配合锻炼,她就去学了瑜伽。后来身体好了,她也爱上了瑜伽,就考了证、做了教练。
很多人觉得去健身房锻炼很苦的,刚开始确实苦,每次上完课都是这里痛那里痛,第二天醒来更甚。但习惯了就很享受,觉得肢体特别轻松,怎么甩都不难受。
而且会有不断挑战自我的成就感。比如有个动作是双手拉在一起,由头顶转到后面,大多数人刚开始都转不过去,教练会叫你拿一条毛巾,先拉着两头练习,再慢慢地靠近,总有一天就不需要毛巾了,后来我都很轻松就搞定这个动作。
因为教练经常表扬我,让大家向我这个大姐学习,我就觉得我要像她说的那样,做到最好,不能因为我岁数大,就可以做得比别人差,那样永远也练不到位。如果一个动作做不标准,可能是因为不熟练,或者筋骨还没有打开,不存在因为年龄这种说法。
在教练的鼓励下,最初的那两三年,我觉得自己进展很快,基本最难的动作都做下来了。
后来我换过两次场馆,都是蛮顺利地报上名了,没有因为年龄遇到什么阻力。人家一看你的样子,就知道是一个坚持运动的人,不会有什么不好的印象,反而觉得你能带动那些(年龄)小的坚持下去。
这两年练普拉提,同学的年龄层比之前要小一些,00 后也有。有时教练会让大家猜我的年龄,他们最高也就说 60 岁,这都觉得不好意思了,因为很多人的身材都跟我没法比,但看脸还是看得出我是上岁数的人。如果只看后背就没法猜了,大家都说我是少女背,没有一点赘肉,把我当成三十多岁的也有。
和年轻人一起上课,他们都很羡慕我,说自己到了我这个年纪,不知道会怎么样。我说:“你们比我幸运,比我更早开始系统地运动,我是 58 岁才开始练的,只要你们再把营养搞好,到我这个岁数,就比我还要好。”
前段时间我把普拉提课的视频分享给女儿,她觉得不错,就发到小红书上了。结果点击量还蛮高的,比她发的其他内容都高。下面的评论都是夸奖和鼓励,还有人说转发给了自己的妈妈,想鼓励她们也去锻炼。
其实现在健身房里的 60 后还蛮多的。这些人刚刚退休,孩子们都大了,又还没有孙子孙女要带,所以能经常泡在健身房。他们很积极的,可能是到这个年纪了,想慢点老。有些住得近的,一天要上好几节课,有时我下课了和他们打招呼,他们说还要继续练呢。
我一直觉得,健身房是一个正能量的环境,来这里的都是要求进步、不会偷懒的人,在这个环境,我想老也不会老。
当然,像我们这种上岁数的人,运动的时候会更慎重地考虑风险。比如我最初选择做瑜伽,就是考虑到它没那么剧烈。
刚到现在这个场馆的时候,除了普拉提,我还尝试了空中瑜伽和墙绳。空中瑜伽需要很厉害的手臂力量,不然都抓不住吊床,更别提做动作了。教练都是先评估过,看我基础很好,才让我上去的。当时有一个头朝下的动作,蛮有挑战性的,对核心肌群有一定的要求,教练也是测了我的平板支撑,才指导我去做的。
虽然那些动作我都做到了,拍出来的照片也很漂亮,但我还是觉得,空中瑜伽不太适合我。毕竟它是腾空的,要是一失手,从那个高度掉下来,就闯祸了。还有墙绳,绳子固定在侧墙上,借助它的力量翻来翻去,翻不好就可能“咕咚”一声砸下去的,也有风险。所以最后我选择了普拉提,它是在地面或者普拉提床上,安全性高一些。
虽然我这么喜欢运动,但身体出现状况、需要中断运动时,我绝不会因为很久不能锻炼而焦虑。我这个人很乐观的,着急没用,先好好养病,养好了之后再去锻炼,只要努力一下,肯定能像过去一样。重新开始运动的时候也要做好评估、循序渐进。
比如去年 3 月,我做了一个手术,拿掉一叶肺。当时是体检查出了近 3 厘米的占位,开刀之前,也没想到会这么严重,后来把切掉的肺部组织送去做活检,发现是恶性的。
术后,我问医生:“我现在比人家少一叶肺,呼吸肯定比人家弱,我很想恢复到原来的水平,可不可以?”医生说可以的,有专门的呼吸训练器,等伤口长好,可以用那个训练。
刚做完手术的第一个月,就是静养,绝对不会乱动。我要对自己负责,一定要让伤口长得结结实实的。
术后 40 天左右,我开始试着借助仪器做呼吸训练。刚开始只能吹几下,过了 10 天,能吹 50 下了,有几次肺活量能达到 1000ml。术后 3 个月,能吹 120 下了,半数能达到 1500ml,偶尔也能吹 1800ml。
术后 4 个月,我开始尝试着做仰卧起坐,慢慢地,只做几个,看自己能不能承受。那时还是有些气短的,所以就适可而止了。后来肺活量逐渐恢复了,就一点点加量。
直到肺活量恢复到原来的水平,我才开始考虑要不要回健身房上课,那时距离手术已经有半年多了。一节课下来,我没有任何气上不来的感觉,说明我的肺能承受这样的运动量。
这些年,我没有因为运动受过什么伤、有过什么不适。其实任何年龄段的人,都要在安全的前提下、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进行运动。离了这些,那就不要谈了。
我每个月的退休金,有很大一部分花在了运动和营养补充上面。一般来说,我们这代人会很省的,不少人觉得,花那么多钱在这,犯不着,岁数大了,钱就存在银行里,以后肯定是要花在医院的。
我和他们想法不同,为什么不把这个钱现在就用在自己身上,过一种更有质量的生活,而是等着以后送医院呢?
我们家三代女性的运动热情都很高。我女儿也会定期在她家附近的健身房上课,她更喜欢尊巴一类的运动。今年她和我一起练了几次普拉提,教练总说:“你做得不如你妈妈呀,要加油!”
因为她没有瑜伽的基础嘛,运动的时间也没有我久,柔韧性和力量还是有点差距的。我的外孙女运动细胞也很强的。她是足球队里唯一的女孩子,踢中锋,教练说她腿长、跑得快。她还会网球、游泳、跆拳道,跳舞跳得也好。
前几年,我带外孙女做过双人瑜伽,前段时间我女儿还翻出了几张照片。现在一到周末,外孙女一进我们家,就马上把瑜伽垫铺起来,叫我一起锻炼。不管她做什么动作,我都要跟着她做。
我和她开玩笑:“幸亏外婆是练瑜伽的,不然给你搞死了。”有几次她要劈腿,我说这个你不要强求。不过我也不示弱,有本事跟我比核心,像仰卧起坐、俯卧撑这些,我是一直在练的,她比不过我。
现在我已经没怎么把去年的手术当回事了。有几次家人提醒我,运动的时候悠着点,我让他们不用担心,我心里有数的。其实我不太希望他们提这个。我都不觉得自己比人家少什么东西,你们为什么觉得我不行?
上个月我们一家人出去旅行,爬鸣沙山的时候,我先生、女儿他们都是踩着木台阶上去的,如果不借这个力,直接踩着沙子是比较难的。但我就和外孙女从没有木台阶的地方爬上去了,而且也没觉得怎么样,这算是对我体力的一个证明吧。
我的观念是,年龄只是一个数字,这个数字是要一直往上走的,你不能把它拽下来。但它不能代表什么,你的心态、你的身体很大程度上是你自己可以掌握的,你懂得管理它们,自然而然就比(不懂得管理的)同龄人年轻。
所以我从来没觉得老了有什么不能提的。相反,我会很自豪地告诉别人,我 70 岁了。
我也不会只生活在老年人的圈子。我很喜欢和年轻人交朋友,在健身房能认识年轻人,锻炼累了,去按摩推拿也能认识年轻人,我和先生还会和年轻人一起自驾游。
我想我会一直坚持这种生活方式,哪怕到了 80 岁、90 岁,只要我没有离开(这个世界)。
无论哪个年龄段,规律参与运动的好处都非常多。从运动医学的角度来说主要有一下几点:
1. 规律的体育运动能让身体的肌肉保持一定水平,而肌肉是保持骨骼关节最重要的组织,足够的肌肉力量不仅可以让关节寿命提升,预防跌倒,即使发生跌倒,足够的肌肉也可以尽可能减少骨折,关节韧带损伤等情况的发生。
2. 规律系统且适量的运动,可以降低中老年骨性关节炎的发病率。很多人担心运动得过了会磨损软骨,其实运动可以让关节滑液分泌,减少软骨摩擦,同时运动本身就是促进软骨代谢最有效的办法。反而不运动的人,软骨退化的速度会更快。
3. 规律运动还可以预防骨质疏松。老年人骨量流失是自然的现象,但是适当的运动可以促进骨骼中成骨细胞的活性,促进钙质沉着,提高骨量,防止骨质疏松。
总的来说,规律系统的适量运动,对于保护身体健康,提高生命质量有着决定性的意义。对于老年人来说,伴随着身体各方面机能的下降,运动时要注意:
第一,运动要循序渐进。千万不要一上来就进行高强度、长时间的运动,建议从最轻量开始,然后逐渐加强,防止出现一些意外的情况。
第二,提前进行一些肌肉力量的储备。比方想做瑜伽,那就提前对腰腹核心腿部的肌肉力量,还有上肢的肌肉力量,提前进行一些器械的训练,以保证自己的力量能够支持做这些运动,极大地避免意外的发生。
第三,运动中出现任何影响运动的不适,建议及时停止。另外,如果出现关节的卡顿、绞索的情况,比如关节突然动不了,但可能活动活动又开了,一般提示有可能是半月板或软骨损伤。如果有急性扭伤或摔伤,出现明确的关节畸形和活动异常,建议让专业的医生来判断,并在必要的时候配合影像学的检查。老年人的关节和年轻人不一样,很多存在一些潜在的软骨或韧带退化,千万不要去强行地拼意志和品质。
第四,一定要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比如静走、游泳、瑜伽这些比较轻柔的训练,尽量避免一些比较激烈的、涉及到弹跳的、涉及到变向扭转的运动,比方羽毛球、篮球体等。这是因为有的老年人存在骨质疏松或肌肉萎缩的情况,如果运动中出现跌倒或碰撞,关节损伤的风险是大大增加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