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杰谢娜迪士尼旅游进入深秋,昼夜温差逐渐变大,早晚虽凉,但有时白天气温仍较高。而霜降作为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是由秋到冬的过度节气,常因冷空气侵袭而气温骤降。那么,此时应该如何养生呢?
进入深秋,昼夜温差逐渐变大,早晚虽凉,但有时白天气温仍较高。而霜降作为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是由秋到冬的过度节气,常因冷空气侵袭而气温骤降。那么,此时应该如何养生呢?近日,记者采访了重庆大学附属三峡医院中医内科主治医师余宗洋,他认为,此时的养生要点应以适当进补、平衡膳食以及预防秋燥为主。
“深秋季节更容易出现秋燥症候,主要表现在呼吸系统、皮肤以及肠道系统等。”余宗洋说,呼吸系统可能会出现口鼻干燥、咽部干燥等不适。皮肤则会逐渐感觉到干燥、瘙痒,甚至出现干裂、皮屑脱落等,尤其是老年人和糖尿病患者。此外,肠道干燥会造成肠道津液不足,容易出现大便干结难解、便秘、腹胀等情况。
霜降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秋令属金,脾胃属土,补土可以生金。此时可结合自身需要,选用养阴润肺、益气健脾的食品,如西洋参、百合、麦冬等。也可以增加一些营养物质的摄入,如鸭肉、猪肉、乌骨鸡、鱼、禽蛋、奶制品等,既有营养又易消化的食物,同时也能增强抗病能力。针对脾胃虚弱、消化不良的人群,可以常服健脾开胃的莲子、山药、白扁豆、陈皮等。
适宜的食物有梨、苹果、橄榄、白果、莲藕、芡实等。这些食物有生津润肺、止咳平喘、固肾补肺的功效。
此外,饮食上宜少辛多酸,也就是说要少吃、如辣椒、生姜、肉桂、花椒等;同时忌食煎炸烧烤等肥甘厚腻之品,这类食物的摄入易生湿热,损伤脾胃,加重秋燥。
值得注意的是,此时正是柿子上市的季节,柿子味甘性凉,可清热润肺生津;由于富含较多维生素、矿物质及纤维素,柿子还具有调整机体代谢、促进胃肠道蠕动的功效。但因其性凉,脾胃虚寒者应少食,避免出现胃痛、腹泻等消化系统症状。
霜降时节是秋冬气候的转折点,要做到“外御寒、内清热”,这个时间节点后不再适合“秋冻”,要注意及时增添衣服,以免湿邪、寒邪入侵,特别要做好脚部、腰部等防寒保暖。
霜降以后尤其要注重脚部的保暖。不穿凉鞋、穿厚袜子是必不可少的,还可以做踮脚运动——即踮起脚尖再放下,以身体微微出汗为宜,这个动作可以增快血液循环,起到活血化瘀、通行经络的功效。运动过后,用热水泡脚,按摩涌泉穴,舒筋活血,驱除内寒,温煦全身。
深秋时昼夜温差逐渐增大,寒邪容易凝滞关节,使得气血运行不畅,对关节健康不利,所以要格外重视保暖。特别是老年人,尤其要注意四肢的保暖。年轻人也要减少露脚踝,以防足部或膝关节受凉。脚踝是三阴经交会的地方,所以脚踝比较怕冷,保暖不当易引发疾病。
平时手脚冰凉、身体阳虚气虚之人群,可用艾叶、花椒、干姜等温热之品水煮沐足,能起到很好的温经通络、祛寒保暖的功效。
腰在人体阴阳属性中属阳中之阴,也是易受寒邪侵袭的部位。腰部保暖,可将双手搓热放于腰眼处,还可以做缓慢转动腰部的运动,以及艾灸腰部穴位,如腰阳关、命门、肾俞、腰俞等穴,以温煦腰部,固肾壮腰。日常生活中避免穿低腰裤子使得腰部受寒。
据余宗洋介绍,近段时间是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高峰期,特别是支原体肺炎。预防这类疾病,首先要注意保暖,适时增减衣物;其次要加强体育锻炼,多开展户外活动,增强免疫力,抵抗病原体入侵。此外,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外出时佩戴口罩,尽量少去人群聚集场所。
避免食用过多肥甘厚味之品,可吃些热量较低的优质蛋白质,如鱼虾、鸡胸肉、牛肉、豆类等。此外,还应留意体重,提高热量消耗,有计划地增加活动。可以趁着秋高气爽的好天气,多进行户外运动,如跑步、散步、打球、登山等。
中医认为,肺气在秋季最为旺盛,肺属金,金旺则克伐肝木。酸味收敛,可以通过增酸的方式来收敛过旺的肺气。此外,适当多吃酸味食物还可起到养肝补肝的作用。
秋季是养肺的好时机。中医认为,白色入肺。秋季进补,肉类宜选白肉,如鱼肉、鸡肉、鸭肉等;蔬菜宜选莲藕、莲子、山药、百合等。
霜降时节燥邪仍较重,油腻、辛辣等饮食都容易伤津生燥,应减少此类饮食的摄入。
适当吃一些养胃的食物,如板栗、花生等。栗子熟吃有益于缓解脾胃虚寒引起的慢性腹泻,以及肾虚所致的腰膝酸软、小便频数等症状。另外,《药性考》记载,食用花生可“养胃醒脾,滑肠润燥。”
寒冷天气容易扰乱脾胃正常运作,影响人体消化与吸收。故此时少食多餐,有助预防和减少胃肠疾病的发生。脾胃不好的人群尤其注意,每天要按时吃饭、用餐时细嚼慢咽;多选择蒸、煮、焖等易嚼易消化的烹调方法,少吃油炸、爆炒的食物。
霜降过后晨间容易集聚雾气,随着气温的降低,霜冻也可能会出现。因此,晨间运动的时间可以适当推后。老人最好等太阳出来或比较暖和的时候出门锻炼。如果活动量大,出汗,热了,应该解开衣扣,让身体慢慢降温。注意动与静的合理安排,不宜过度劳累。
老年人进行户外运动时,切不可过量,也不宜做屈膝动作时间较长的运动,尽量减少膝关节的负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