螃蟹蒸几分钟中医认为,“药食同源”“药补不如食补”,这些都强调了饮食调理对于维护健康的重要性。中医食疗是中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合理搭配食材和烹饪方法,达到调理体质、预防疾病、促进康复的效果。近年来,中医食疗正逐步展现其独特的智慧和价值。
中医食疗是具有中医特色的治疗方式,将食物作为药物来加以管理和运用,以调整人体阴阳平衡、促进各项功能恢复、维持健康状态。中医食疗认为,食物不仅提供热量、蛋白质、脂肪等,还有其独特的性味属性,能够对人体产生影响。
根据中医理论,食物的性味可分为四性(寒、凉、温、热)和五味(酸、甘、苦、辛、咸)。中医食疗注重食物的“药性”,即根据饮食的性味来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
中医食疗强调相合相济,提倡荤素搭配、粗细相间、酸甘相和、冷热适度。养生饮食应当遵循“饮食有节、荤素搭配、五谷杂粮、适量而多餐”的原则,即节制饮食,适当减少荤腥之物的摄入,尤其是高热量、高脂肪及高糖分的食物,倡导多摄取五谷杂粮,如小米、糙米、玉米等,以及各种新鲜蔬菜水果,使饮食均衡丰富,保证人体所需营养的供给。
在预防疾病和促进康复过程中,中医食疗主张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地而异,根据每个人的体质特点和患病情况,进行个性化调理。从时节来说,春、夏、秋、冬各有养生之法,食疗要因时而异。
春季养肝。肝脏是人体最大的消化腺。春季宜选择润肝、养肝的食材和药膳,如绿色蔬菜、豆类以及枸杞炖乌鸡等,有助调理肝脏功能,缓解春季肝气不舒,预防肝病。
夏季养心。宜选清热降火、养心安神的食材和药膳,如苦瓜、黄瓜、冬瓜炖银耳等,有助于清热降火,缓解心火旺盛,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秋季养肺。宜选择补益肺气的食材,如梨、百合等,不仅能滋润肺部,还能缓解秋季常见的干咳、咽干等症状。
冬季养肾。应选择具有补益肾气、温阳散寒功效的食材和药膳,如黑豆、黑芝麻、山药等,能补肾、益精、健脾,也可搭配羊肉、鸡肉等炖煮,制成黑豆羊肉汤、山药鸡汤等,以增强肾脏功能,预防肾虚、腰膝酸软等问题。
中医食疗既能防病于未然,又可促进病后康复,是中医养生的精髓。在搭配和烹饪过程中,有效融合食材与药性,是中医食疗保健的关键,推荐以下三种适合家庭调养的食疗方。
米汤。米汤味甘性平,入脾胃经络,具有补益脾胃、滋润津液的功效。正邪缠绵(发热、感染时)、津液耗损的人,喝一碗浓浓的米汤可以帮助恢复津液、调理脾胃、排出邪气,促进康复。另外,米汤作为药引,配合药物使用,可促进药力的吸收和传导,辅助药物起效。《伤寒杂病论》提到的桂枝汤、白虎汤、清暑益气汤等经典方剂中,都有应用米汤的情况。
白萝卜汤。白萝卜是常见食材,价格实惠却蕴藏着中医食疗的智慧。在风寒感冒初期,白萝卜汤能有效缓解症状,助力身体快速恢复。其解表散寒、益气固表的功效,能够驱散体内的寒气,调和营卫,缓解感冒带来的不适。对于积食初期的孩子,白萝卜汤同样有效,可促进肠胃蠕动,消食化积,缓解腹胀、腹痛等症状。此外,白萝卜富含的膳食纤维能够改善肠道环境,预防便秘,保持肠道健康。
四白粥。以百合、山药、莲子肉、白米为主要原料,能够发挥出补气、润肺、健脾的多重功效。其中,百合养阴润肺,对于肺燥咳嗽等症状有较好的缓解作用,能够增强肺部功能,提高呼吸系统的免疫力。山药健脾益肾,有助改善消化功能。莲子肉补脾养心,能够安神助眠,维持身体内环境的平衡。白米则能健脾养胃,具有丰富的营养,为人体提供能量支持。
近年来,中医食疗以其独特的饮食养生方式,正在逐渐得到人们的认可,成为当今保健养生的重要方式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