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雕之完颜康近日,中国营养学会组织编写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科学研究报告(2021)》发布。报告显示,膳食不平衡是慢性病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其中高钠摄入在成人膳食因素导致心血管代谢性疾病死亡中占第一位(17.3%),第二位和第三位分别是水果摄入不足(11.5%)和水产类Omega-3脂肪酸摄入不足(9.7%)。
吃什么?怎么吃?这是大家每天都必须面对的问题。在一个人的生命周期中,膳食是影响生长发育和健康的至关重要因素。上周,我们对我市居民膳食与营养健康状况作了调查。
“每逢春节胖三斤”,这是经常被网友调侃的一句话,从中折射出的健康问题不容忽视。
今年春节,90后姑娘陈星星胖了5斤。陈星星总结为“两多一少”:吃多了、睡多了、动少了。作为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春节餐桌上往往大鱼大肉、山珍海味一应俱全,饭后再来点水果、零食什么的,一不留神就吃多了。春节期间取消出门走亲戚,陈星星大部分时间宅在家里,躺着看电视、手机,活动明显少了。
作为一名家庭主妇,市民蒋鲁香有着科学健康的膳食理念。蒋鲁香家的书架上一排关于饮食健康的书籍很是醒目,厨房冰箱上张贴膳食营养知识,一家三口的一日三餐,她基本自己动手。
“《维多利亚宣言》(世界卫生组织在1992年总结的预防医学成果)提出,健康的四大基石是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合理膳食放在了首位。”蒋鲁香说,餐桌上的营养如何搭配,这成了她每天的必修课。
选择什么样的食物才是健康的?蒋鲁香说,每天每餐都要做到饮食多样化,的确费脑筋。她总结出的几点经验是,吃应季的瓜果蔬菜,吃优质的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适当补充矿物质和维生素,做到合理搭配。蒋鲁香认为,健康饮食中,蔬菜要占到60%左右,其次是优质的蛋白质和脂肪。蒋鲁香说,她家买水果首选时令新鲜水果,但尽量不选择以榨汁的形式摄入。
我们在微信朋友圈发布121份问卷调查,通过分析发现,接受调查者蔬菜和水果摄入量普遍较少。半数以上人认为,蔬菜、水果是餐桌上的“配菜”。事实上,按照专家说法,新鲜蔬菜、水果是合理膳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和植物化学物的重要来源,提高蔬菜水果摄入量,可维持机体健康,有效降低心血管病、肺癌和糖尿病等慢性病的发病风险。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版)》中,推荐居民每天摄入蔬菜300~500克,深色蔬菜应占1/2;天天吃水果,推荐每天摄入200~350克新鲜水果。简而言之,每天要达到一斤蔬菜、半斤水果。
3月6日,市疾控中心公布的《2020年金华市死因和慢性病监测报告》显示,2020年,恶性肿瘤、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和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等四类主要慢性病的过早死亡概率为11.32%。全市慢性病死亡26068例,死亡率达529.38/10万,占全部死因的84.04%。慢性病已经成为我市居民最主要的死因,占我市总死亡人数的83.25%。
另外,2020年我市糖尿病报告发病率482.08/10万,冠心病急性事件报告发病率67.77/10万,脑卒中报告发病率405.83/10万,恶性肿瘤报告发病率436.74/10万。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等慢性病发病率正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市疾控中心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控制科主任陈左霞介绍,我市居民饮食普遍存在高油高盐问题,偏爱腌制食品。
“儿子刚上小学,体重已经达到35公斤。经朋友推荐去医院检查,听了医生的讲解,我了解到这是膳食摄入不均衡导致营养过剩,现在不注意,以后很容易患上慢性疾病。”在市中医医院营养科,我们碰到一名带孩子来就诊的家长。营养科主任营养师范瑾建议,应给孩子减少脂肪摄入,多吃蔬菜水果和谷类食物,同时加强体育锻炼。
范瑾介绍,她接诊的对象可分为两类,一类是肥胖或过度消瘦人群,另一类是以慢性病为主的病人。慢性病中,糖尿病和“三高”(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人群占比最高。在范瑾看来,年轻人爱吃外卖、爱喝奶茶,中年人晚餐丰盛、锻炼又少,不健康且不规律饮食容易导致疾病发生。
“面对高血压病人,我们建议低盐饮食。如果能做到,效果跟用药差不多,但大多数病人做不到。”范瑾表示,高钠摄入和盐敏感是我国高血压人群的重要特征。在日常膳食中,钠主要以食盐的形式摄入,食盐摄入量增加会导致血压随之升高。早在2019年,金华曾开展减盐防控高血压专项行动,市疾控中心不完全调查结果显示,高血压人群普遍嗜盐,且主观口感与实际摄入水平存在较大差异。
国务院发布的《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将“合理膳食行动”列为重大行动之一。《国民营养计划》中则明确提出“定期修订和发布居民膳食指南”。《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科学研究报告(2021)》汇集分析了膳食与健康研究的新证据,我国居民膳食与营养健康现状及问题,为修订新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提供强有力科学依据。
针对《报告》内容,市疾控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科科长申屠平平介绍,我国的营养保障和供给能力显著增强,人民健康水平持续提升,居民营养不足与体格发育问题明显改善,不过,受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平衡、人口老龄化和不健康饮食生活方式等因素的影响,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营养健康问题。其中,有两个方面受到广泛关注,一是膳食不平衡问题突出,成为慢性病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高油高盐摄入在我国仍普遍存在,青少年含糖饮料消费逐年上升,全谷物、深色蔬菜、水果、奶类、鱼虾类和大豆类摄入普遍不足;二是居民生活方式明显改变,身体活动总量下降,能量摄入和消耗控制失衡,超重肥胖成为重要公共卫生问题,膳食相关慢性病问题日趋严重。
“人类需要的基本食物可分为五大类,即谷薯类、蔬菜水果类、动物性食物、大豆坚果类和油脂类。”申屠平平说,膳食组合或结构的不同,或某些食物长期过多过少,将造成所供给的能量或营养素与机体需要之间不平衡的状态。有充足证据表明,膳食因素与机体免疫水平、慢性病的发生风险有密切关系。
《报告》提出,长期遵循平衡膳食模式,是健康长寿和预防膳食相关慢性病的重要基石,并可以降低全因死亡风险。中国人群不同膳食模式对健康结局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以多蔬菜水果、多鱼虾水产品、经常吃奶类和大豆制品、适量的谷类和肉禽类、烹调清淡少盐为主要特点的江南地区模式,代表了东方健康膳食模式。具有这些膳食特点的地区,人群发生超重肥胖、2型糖尿病、代谢综合征和脑卒中等疾病的风险均较低。
申屠平平说,日常生活要做到“合理膳食、吃动平衡”。通俗地说,就是要减少畜禽肉、油、盐和添加糖的摄入,少吃或不吃腌熏类制品,增加全谷物、蔬菜水果、蛋类、奶类、豆类的摄入,每天至少进行30分钟的主动身体活动,促进身体健康。
为进一步提高全民健康意识,普及健康生活方式,促进健康生活方式养成,高水平建设健康浙江、健康金华,早在2018年,我市多部门联合制定《金华市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实施方案(2018—2025年)》。
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是慢性病综合防控制示范区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健康金华建设的重要内容。《金华市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实施方案(2018—2025年)》提出,2020年全市人均每日食盐摄入量降到9克以下,2025年保持在9克以下;2020年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口比例达到38%,2025年达到40%。
陈左霞介绍,行动要求涵盖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控烟限酒、心理健康等专项内容,推动疾病治疗向健康管理转变,为全面推进健康金华建设提供有力支撑。“合理膳食部分提出了‘三减三健’,即减盐、减油、减糖、健康口腔、健康体重、健康骨骼,每一项都跟慢病防控息息相关”。
其中,减盐、减油、减糖行动以餐饮从业人员、儿童青少年、家庭主厨为主,健康口腔行动以儿童青少年和老年人为主,健康体重行动以职业人群和儿童青少年为主,健康骨骼行动以中青年和老年人为主。鼓励个人、家庭使用控油壶、限盐勺、体质指数速算尺等健康支持工具,促使群众主动减盐减油减糖,合理膳食。
具体做法包括通过开展培训、竞赛、评选等活动,引导餐饮企业、集体食堂积极采取控制食盐、油脂和添加糖使用量的措施,减少含糖饮料供应。配合学校及托幼机构健康教育课程设计,完善充实健康饮食、口腔卫生保健、健康体重等相关知识与技能培训内容,开展健康教育主题活动,鼓励减少含糖饮料和高糖食品的摄入。通过开展“减盐控油在厨房,美味家庭促健康”“聪明识别添加糖”“健康牙齿、一生相伴”“健康骨骼、健康人生”等社区活动,组织群众知识竞赛、健骨运动操比赛等,传授选择健康食品和健康烹任技巧、口腔保健方法和预防骨质疏松的健康知识。开展健步走、减重比赛等体重控制及骨质疏松预防活动,协助提供个性化健康指导与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