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书香有线丨健康中国从我做起! ——《饮食的迷思:关于营养、健康和遗传的真相》读后感 |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3/8/17 2:18:09 | 【字体:小 大】 |
创业点子论坛悠悠民生,健康为先。随着医疗卫生条件的进步,2020年中国人均预期寿命已经提高到77.3岁。但对于个体而言,我们要怎么做才能更健康,带着这样的疑问,我阅读了英国伦敦国王学院遗传性流行病学教授蒂姆斯佩克特耗时5年时间的研究著作《饮食的迷思:关于营养、健康和遗传的科学真相》,对如何能够健康一探究竟。
和中国人相信病从口入一样,本书传递的一个重要信息是:饮食会影响肠道细菌,而肠道细菌对身体健康起着关键作用。它们不仅是消化食物所必需的,也控制着热量的吸收,生成重要的酶和维生素,并维持免疫系统的健康。然而一个现实之忧是:和我们的祖先相比,我们肠道菌群的生物多样性只及得上他们的一小部分。由此造成了一系列健康问题,比如肥胖以及随之而来的糖尿病、癌症、心脏病等严重疾病。核心原理就在于肠道细菌和饮食的关系密切。为了保证肠道菌群丰富多样,作者建议我们尽可能地摄入品类丰富的富含大量活菌的天然食物,拒绝过度加工或充斥大量添加剂的工业产品。因此许多产品比如奶酪和酸奶中的饱和脂肪不仅无害,还对身体有益,而反式脂肪是最不健康的,因为它是人工合成,主要来自加工食品和油炸食品。此外食用太多果糖会增加内脏脂肪,也要小心甜味剂,甜味剂的使用也与增重和糖尿病相关。
运动也会影响微生物的多样性。尽管运动不能减肥或减脂,但对健康有好处,能改善心脏功能,延长寿命,也会让你的肠道菌群更健康多样。对大多数人来说,运动是一项划算的时间投资每年运动270小时就能延长3年的寿命,并且推迟大多数疾病的发病时间。
最后,作者总结说,我们不应该迷信某一种神奇食物。食物的品种越多越好,至于榨汁还是做汤喝、生吃还是煮熟了吃反倒不重要。和吃什么比起来,进餐时间和间隔对健康和肠道菌群更重要。像其他动物一样,肠道微生物也需要规律的工作和长时间的休养生息,以达到最佳状态。
本书为如何更健康提供了许多建议:少用抗生素、多与自然和动物接触、多运动、多吃天然丰富的食材、少吃加工食品和饮料、细嚼慢咽等。全书角度新颖有趣,大量的研究例证和对饮食健康的研究脉络的阐述,生动而鲜明地论证了,肠道菌群是如何对人的起到健康至关重要的作用的。
我不禁想到了此前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的言论引起热议的事件。他表示,孩子早餐要吃好,多吃高营养、高蛋白的东西,例如牛奶和鸡蛋,早饭别喝粥。一石激起千层浪,此言论一出,立马登上了热搜,引来众多热议,其中不乏质疑和批评。张文宏的建议本来只是对疫情期间加强抵抗力、保持身体健康的一个科学性建议,何以引起如此轩然大波?此外,为何疫情期间“水果蔬菜表面有新冠病毒”“维生素C可以预防新冠肺炎”“大量喝水能预防新冠肺炎”等谣言层出不穷,并收割大量“粉丝”?
细细品来,这种小题大做的舆情走向无疑暴露了部分网友的不理性和偏激,更重要的是,也暴露了公众健康素养的不足,其主要原因就是健康知识的欠缺。一方面,我们要加强社会和谐文明建设,另一方面,提升公众健康素养、加强公众健康知识培训也显得尤为重要。
|
|
栏目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