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妆化妆技巧1944年出生,中国香港人。2001年被深圳市罗湖区港人子弟学校聘请为港方校长。从学校开始筹办一直坚持至今,为学校建设发展出谋划策,让更多港籍学子在内地得到合适的优质教育。
罗湖与香港地缘相近、人缘相亲、山水相连,被誉为深港合作的“桥头堡”和深港连接的“情感码头”,也是许多香港人融入祖国内地的第一站。1998年,当时还是天主教小学校长的我带着学生,从罗湖口岸通关来到深圳,参加深圳小学的交流活动。那是我第一次来到深圳,来到罗湖,这座城市的发展速度与人们的热情友好让我印象深刻。
回顾我的职业生涯,我一直都是从事教育相关的岗位,从香港的小学校长到罗湖区港人子弟学校的港方校长,始终扎根在教育一线,关注着孩子们的成长成才。深港两地的教育政策与时俱进,罗湖区港人子弟学校也见证了香港回归祖国后,深港两地的人员流动、教育理念变更和文化交流,以行动创新融合深港两地教育优势,让更多港籍学子在罗湖成长成才。
从学校筹办坚持至今,廖翔显在教育一线关注着孩子们的成长成才。图源:罗湖区港人子弟学校
上世纪80年代,深港两地商务往来日趋活跃,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后,两地的交流更加频繁。罗湖口岸是当时深港两地往来人员最多的口岸,很多香港人跨过罗湖桥来到罗湖工作、生活。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01年,在深圳工作的香港居民已达到13万人,越来越多的港人子女需要解决在深圳就地读书的问题。
当时,深圳市政协委员关注到了这个问题并形成提案,提议在深圳建设港人子弟学校,以便于香港居民在深圳发展。而在深港交流合作坐标系中,罗湖占据优越的地缘优势。一直以来,罗湖都是香港和内地互动最方便频繁、同时也是香港同胞非常熟悉认可的城区。经深圳市教育局批准,罗湖区委、区政府落实深圳市政协提案,倾力解决居深置业、创业、就业的港籍人士子女读书问题,春源教育集团积极响应号召,着手创办深圳第一所港人子弟学校——罗湖区港人子弟学校。这也是内地第一所港人子弟学校。
2001年我57岁,还是天主教小学校长和香港教育工作者联会小学组召集人,还有3年就退休了。香港教育工作者联会告知了我关于深圳要在罗湖创办港人子弟学校的事情,希望能有一位香港的校长过去帮忙组织、筹划学校的课程设置。助力香港学子在内地的成长起航,这对于我来说,是一个神圣的使命,所以我就在香港提前3年办理退休,然后获聘来到罗湖区港人子弟学校担任学校的港方校长,开始了我在香港和深圳之间往返的“双城生活”。
2001年,罗湖区港人子弟学校开始招收第一批学生。图源:罗湖区港人子弟学校
2001年7月,经过一系列筹备,罗湖区港人子弟学校开始招收第一批学生。最初只有一个班,共16名学生。在没有实例借鉴的背景下,罗湖区港人子弟学校能否办得让学生、家长与社会满意?我当时也没有百分百的底气,只能对学校的老师说:我们先奋斗起来,拿出一个好成绩。
开设哪些课程?用什么版本的教材授课?课堂上是说普通话、粤语还是英语?围绕如何让港籍学生在罗湖获得融合香港与内地特色及优势的教育,我与学校的老师们开展了讨论和实践。
那时候,香港对比内地教育的优势主要在于英文,而在语文和数学方面,内地的教育相对更有优势。于是,我们学校开展创新,形成了“两文三语”的教学特色——使用普通话和简体字教学的大多数课程、使用英文教学的英语课和外教课、使用粤语和繁体字教学的常识课。此外,教研团队还精心设计了与之相配套的教材及特色课程。这样一来,港人子弟学校的学生就能同时适应内地和香港的教育方式,为学生升学方向做较为全面的考量和准备。
一开始,罗湖区港人子弟学校招生只面向拥有香港户籍的孩子,毕业生也没有官方渠道去香港的学校升学。2006年,罗湖区港人子弟学校第一批学生迎来毕业。毕业季来临时,很多家长找到我问:“你是学校的港方校长,那能不能帮孩子介绍去香港读中学?”为此,我跑了很多趟香港教育局去反映这个事情。香港的小朋友有权接受香港的教育,港人子弟学校的学生为什么不能选择在香港继续升学?我努力将学生与家长的心声传递出去。
一方面,我在官方渠道积极争取参加香港小升中派位,另一方面,积极发挥我在香港的资源优势,向香港的中学推荐罗湖区港人子弟学校的学生。记得那时,有一位家长反馈希望孩子能到香港一所知名学校读书,让我帮忙推荐。我与当时那所学校的校长沟通后,对方表示对我们学生的水平“不放心”。我跟他说:“你可以尽管出试题来考验,如果达到你的要求,你再录取他。”那个学生也很争气,语数英三科考了278分,达到了他们学生的优秀等级,最后顺利被那所学校录取。
2006年,香港教育局负责人来到学校调研,我们也表达了希望学生能够升学到香港的中学。经过一年考核,2007年终于为罗湖区港人子弟学校的学生们争取到了参加香港小升中派位的机会。我记得当时我们的学生和香港的小学毕业生一样,可以分两次派位,第一次是自选分配派位,第二次是统一派位。
2007年,罗湖区港人子弟学校的学生能参加香港升中派位的消息在深圳传开,是深圳当时唯一一所获得香港教育局官方派位的学校。从那时开始,我们的学生也逐渐变多了。
2008年,香港教育局在罗湖区港人子弟学校开展升中派位讲座。图源:罗湖区港人子弟学校
现在,学校面向两地招生,招生对象不仅仅是港籍学生,还面向满足入学条件的深户和非深户籍学生。学校现有学生1300多名、教职员工100多名,港籍学生占比约50%。学校实施“双轨制升学”,只要符合深港两地相应的升学条件,升学方向可以多种选择——凡在我校就读的港籍学生,升初中时都会获得香港教育局的官方派位;同时,凡是我校在校学生,无论何种户籍,只要符合深圳“1+5”规定(《深圳市关于加强和完善人口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及有关户籍、居住、就业、计生、教育管理等5个配套文件),在升初中时都将获得相应的学位。
立足大湾区,这些年来我们学校深度融合了深港两地教育资源,除了每学年积极参加深圳本地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各项教研活动外,还与港澳等地区多所名校缔结为姊妹学校,并且互派教师驻校轮训。通过多层面互访及多元化交流活动,包括管理层行政经验分享、教师教学观摩、学生参与课堂及生活体验等,教师的专业水平也不断提升。
除了面向两地招生、实行“双轨制升学”“两文三语”教学特色之外,近年来,罗湖区港人子弟学校也在提升英语水平、精心开设特色课程、培养科技创新能力方面下足了功夫——学校重视英语教学,在英语课程基础上,增加了外教口语、英语阅读和口语训练等内容,通过英语绘本阅读、英语剧表演等方式培养学生兴趣,综合提升学生英语听说读写能力,先后被评为“双语教育实践基地”“国家级双语实验学校”等。此外,学校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除了校本课程,还开设了机器人课程、体育选修课程,艺术选修课程、课外研学课程等。
自开办以来,罗湖区港人子弟学校为香港邓显纪念中学、香港风采中学、深圳中学、深圳外国语学校等深港两地各级各类优质中学输送了大批优秀毕业生。例如2020届毕业生在“小升初”中,有20名同学获派香港名牌中学,创造了学校获派香港名牌学校的历史之最。内地升学方向,除在罗湖区按地段积分获派学位之外,不少学生还分别考入百合外国语学校、深圳国际预科学院、深圳南山国际学校等重点初中……听到学生们取得了优秀的升学成绩,我很开心也很欣慰。
转眼间,我在罗湖工作也有20多年了,见证了这里的繁荣发展,无论是人文教育,还是基础设施建设,罗湖方方面面的发展都令人惊喜。我很喜欢深圳,喜欢罗湖,它的先锋精神和奋斗文化也激励着我们不断进步。
未来,希望罗湖区港人子弟学校可以进一步通过教育促进深港青少年之间的广泛交流,以优质的教育服务,为孩子们的终生发展奠定基础,让更多莘莘学子从罗湖成长起航,胸怀祖国、放眼世界,成为深港两地交流合作的桥梁与使者,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发展贡献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