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大小老婆系统食疗是中华民族的一大瑰宝,是中医宝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食疗由食养发展而来。食养起源于远古时期,火的使用为食养创造了条件。陶器的发明和酒的出现为食养的产生奠定了基础。烹饪的出现直接催生了食养萌芽。食疗是中医的瑰宝,是我们古代医疗实践者们智慧的结晶。食疗在我国的使用和推广少说也有三千年的历史,相信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食疗和功能产品的需求也会越来越大。因此,对古代的食疗理法进行深入而系统地研究,无疑将对现代食疗事业的发展和功能食品的研究开发具有指导和借鉴意义。以下是一篇中医食疗与保健论文,希望能帮助你进行该方面论文的写作。
摘要:目的:探究中医食疗的理论基础,总结应用现状。方法:选择2014年2月-2015年2月某院中医科行保健咨询者共计56例为研究对象,另取同期同数量年龄,性别比例相似的体检者为对照组,对照组行科学化饮食,以此为基础,保健组行中医食疗上述食谱每天食用1次,半年后调查受试者干预前后血压,血脂血糖异常人数。结果:观察组总不良指标率为7.14%,对照组总不良指标率为26.79%.组间数据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病变早期或者痊愈末期,进行辨证施膳,可达到以食疗疾,药攻食补的效果,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中医食疗是我国传统文化精髓,以祖国医学理论为指导,利用食物配合药物,以食物之力助药威,实施养生保健。中医食疗可以被称之为一项古老而又新兴的学科。有资料显示,被验证为有效的药食秘方约为30万个,中医食疗被医学界誉为“药理学原始资料”其不但为我国传统文化瑰宝,且也为生命科学的进展提供了重要信息,对人类文明做出了重要贡献。
1.1一般资料:选择2014年2月-2015年2月中医科行保健咨询者共计56例为研究对象,在此其中男39例,女17例,年龄区间为21.3-62.4岁,平均年龄为(35.6±1.8)岁。从咨询者体质分型上来讲,详细为:阳虚15例,阴虚13例,痰湿10例,气虚18例。另取同期同数量年龄,性别比例相似的体检者为对照组,两组受试者基线资料不存在统计学意义,存在可比性(P0.05)。
1.2方法:对照组行科学化饮食,以此为基础,保健组行中医食疗,阳虚体质者在日常食谱中增加当归生姜羊肉汤,材料为:羊肉,生姜,当归,料酒,食盐,旺火将羊肉焯熟后,放入其余材料,文火慢炖。阴虚体质者加食蜂蜜蒸百合:将蜂蜜和百合拌匀,上屉蒸软,含食,片刻嚼服。痰湿体质者使用冬瓜山药汤:将冬瓜与山药放入锅内文火慢炖,经调味后可食用。气虚者食用山药粥:山药与大米共同烹煮,煮熟即成。
1.3观察标准:上述食谱每天食用1次,半年后调查受试者干预前后血压,血脂血糖异常人数。
1.4统计学原理:本实验使用SPSS20.0专业统计学软件,对数据中的计数资料使用X2检验的方式进行计算,当P0.05时,组间数据存在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血脂异常者1例,血压异常者3例,无血糖异常情况,总不良指标率为7.14%,对照组血脂异常者8例,血压异常者5例,血糖异常者2例,总不良指标率为26.79%,组间数据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1)食药合一:食药一体观涵盖药食同功,同理和同源。所谓同功,主要指的是食物除了具备营养价值外,也具备药用价值,例如酸性药物或者食品会先进入肝脏,对其发挥相关影响和作用。同源指的是:食物和药物都来自大自然,食物即可果腹,也可治疗疾病,医药是从食物中分化而来,两者存在相辅相成的关系。药食同理则指的是食疗和药物疗法使用方式相同。
(2)天人相应:《黄帝内经》认为,人与自然为有机联系整体,人的一切活动和自然存在密切关联性,大自然的变化对于人的生理病理活动存在相应影响。由此能够看出,人类要有效利用大自然的变化规律实施保健。
(3)辨证施膳。中医的诊断方式为:望闻问切。将疾病病因,病机经络变化等最为基础性理论,对患者所表现出来的临床特征进行全面分析,全面判断症候种类,结合具体结果,实施相关措施,在本次研究中,将来院咨询者依照体质进行分类,并结合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为其选择合适膳食,半年后,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不良指标率明显较低,组间数据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这在根本上证明,使用中医膳食,能够全面增强患者体质,降低不良指标率。中医基本治疗原则为辨证施治,其为祖国医学的基本理论。《黄帝内经》在对辨证的发展起到巨大作用。在对患者进行诊断的过程中,必须辨别其为阳症还是阴症,表位属表还是属里。疾病的温寒性差异,谨慎施药,进而起到治疗疾病的效果。
(4)药攻食补:药物性味存在偏差,且多具备毒性,作用刚烈,通常用于攻邪。食物性味偏小,无毒副作用。通常用来补气,强壮身体。虽说上文提及“药食一体”但从细节上来讲,两者依然存在差异。所谓邪气,主要指的是一些致病因素,比如,细菌,高温等。正气也被称之为精气。主要指的是人体各种精华物质和机能活动与自我调节能力。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以往相比,我国人民的生活方式和疾病谱均发生了较大变化,以往的生物医学模式已经不适合当前时代发展,当前人们的主流意识为“崇上绿色,回归自然”,这种观念已经被当前多数国家作为研究重点。使用天然化药物替代化学药品对疾病进行治疗,已经成为了当前医疗保健的一个发展趋势,并在临床治疗中突显出优势。
(1)种类齐全:《本草纲目》记载药物共计1892种,在此其中常用食物或者药物就达到了518种。在该论典内,着重论述了亦药亦食的药膳种类,且内容相当丰富,结合食疗的最终目的,烹调手法。在继承原有工艺基础上,进行了创新,其制作方式多种多样。按照治疗作用来分,主要包含美容,治病防病,保健养生等。
(2)辨证施食,以食疗疾:食疗是祖国医学中重要组成部分,不管是在施膳还是配伍,均以中医药学为基础。有学者认为,只有在“三因”制宜为原则的指导下,为患者进行辨证配膳,才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发挥出食疗效果,进而体现出中医特色。这里所谓的三因制宜,主要指的是结合患者地利,天时,和疾病具体情况,使用适合的治疗方式,这是中医治疗的基本原则,同时也可以被看做食疗原则。疾病分阴阳虚实寒热,饮食也存在上述特征,如果不能结合实际情况,对上述内容加以全面区分,则会家只能怪话只能和病情。张仲景所述《金匮要略》中提出了在辨证施膳过程中强化饮食禁忌的必要性。在进行实际临床治疗的时候,诊治对象通常具有较为明显的病症特征,饮食治疗法适合发病早期或即将痊愈时,在这些阶段中,患者的临床症状不明显,但存在体质偏颇现象,因此在中医理论中,上述时间段为辨证施膳的黄金时间。综上所述,在病变早期或者痊愈末期,进行辨证施膳,可达到以食疗疾,药攻食补的效果,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1]王会梅,徐桂华,王丹文。中医食疗的理论与应用[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04:69-71.
[2]张悦悦,许鑫。基于主题词表的亚健康人群食疗知识库设计与构建[J].图书情报工作,2015,14:6-14.
摘 要:中医食疗是通过调节理饮食结构、改变饮食不合理性达到调理身体、强壮体魄的目的, 五行即金、木、火、土、水五种物质的运动, 五种物质相互滋生、相互制约构成物质世界, 维持自然界的相对稳定。食物也可对应五行中的不同属性, 中医食疗即探讨个体五行与食物五行的相互作用关系, 参考个体的实际情况、季节变化和一天中的五行周期合理搭配食物, 达到养生的目的。
中医食疗是人们运用于养生的传统习惯, 通过中医理论调理饮食结构从而达到调理身体、强壮体魄的目的。中医食疗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利用食物的特性来调节人体各项脏器的功能, 使人自身获得健康或愈疾防病的一种方法[1]。但是不同食物有着其特定的性质, 这些性质又对应着五行中不同的属性。本研究探讨中医食疗与五行的关系, 并将其相结合用于现代养生, 现报告如下。
五行是指金、木、水、火、土五类机制。五行是用来阐释事物之间相互关系的抽象概念, 具有广泛的涵义, 并非仅指五种具体物质本身。五行学说是以五种机制的功能属性来归纳事物或现象的属性, 并以五者之间的相互滋生、相互制约来论述和推演事物或现象之间的相互关系及运动变化规律。水生木, 木生火, 火生土, 土生金, 金生水, 即五行相生。木克土, 土克水, 水克火, 火克金, 金克木, 即五行相克。五行学说用五行之间的生、克关系来阐释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认为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静止的, 而是在不断的相生、相克的运动中维持协调平衡的[2-3]。
一般来说五行的金、木、水、火、土各以白、绿、黑、红、黄五色代表;白色食物代表金:百合、杏仁、莲子、银耳、山药、白果、白萝卜、洋葱、梨、冰冻食物、动物肺、肠等;绿色食物代表木:有白菜、甘蓝和菠菜等各式蔬菜, 其含有大量的叶绿素、维生素及纤维素, 能协助器官加速排出体内的毒素;黑色食物代表水:有黑豆、黑芝麻、香菇、黑枣、桂圆、乌梅和蓝莓等, 含黑色素, 有助提高与其关系密切的新陈代谢和生殖系统功能;黄色食物代表土:有牛肉、羊肉、狗肉、橙、南瓜、玉米、黄豆、甘薯等;红色食物代表火:有西红柿、红椒和红萝卜等, 有助循环系统健康[4]。五味中酸属木, 苦属火, 辣属金, 咸属水, 甜属土[5]。
五行学说认为每个人出生时就注定了他的五行属性。根据五行相生相克学说[6], 金属性的人偏爱吃土、金属性食物, 如甜食、肉、豆制品等;木属性的人偏爱吃木、水类食物, 如蔬菜、青梅, 喜欢喝茶、菜汤, 吃鱼、海蜇等爽口的咸味, 而不爱甜味;水属性的人偏爱吃水、金类食物, 如海鲜, 特别是贝壳类的海产品, 而且口味偏咸。火属性人偏爱吃木、火类食物, 能吃味道偏苦的食物。土属性的人偏爱吃肉类、南瓜、红辣椒、西红柿等。
中医食疗与五行不可分割, 应命中所需, 多进食有助生旺的食品, 就能“自行”调节机体。相生相克密不可分, 相生相克的良好平衡, 使万物正常存在, 身体才可以健康[6]。食疗就是根据个体实际情况, 适当补充人体所需, 达到调节机体、治疗疾病的目的。如木旺土弱应用五行土来补, 应多吃肉类、南瓜、甜品、黄豆等。依照五行相生的原则, 木旺的人应该多亲近金、土属性的物品, 在饮食上宜多吃苦、甜的食品, 颜色则以白和黄为主;火旺的人, 火旺水枯, 应该多吃水属性的食物, 如海鲜、黑豆、黑芝麻、香菇等黑色食品, 颜色以黑色为主。现代医学认为, 黑色食品不但营养丰富, 且多有补肾、防衰老、保健益寿、防病治病、乌发美容等功效;金旺克木, 补木平衡, 金旺的人应该补充木类食物, 如木瓜、蔬菜和柠檬等;水旺的人, 水旺火弱, 应补火调运, 食用如狗肉、羊肉、山楂、西红柿、西瓜等;土旺的人, 应多吃土属性的食物如红薯、玉米和黄豆等, 木克土, 土多木来抑, 也要适当吃五行属木的食物, 如蔬菜、粗纤维食品、柠檬等。
人体是一个独立的完整单元, 医学的五行学说将人体各部分也分别划分为金、木、火、土、水五大类[7-8]。属于金的有肺、大肠、鼻、皮肤和毛发;白萝卜、山药、杏仁、百合、豆芽、蛋白、银耳等白色食物具有健肺爽声, 祛痰的功效, 并能促进肠胃蠕动, 提高新陈代谢, 使肌肤充满弹性与光泽。属于木的有肝脏、胆囊、眼睛;绿色蔬菜含大量的叶绿素、维生素及纤维素, 能加速体内多余废物的排出。属于水的有肾脏、膀胱、耳和骨骼;与之对应的是黑豆、香菇、黑芝麻、黑枣、桂圆、乌梅、木耳等黑色食物, 具有固肾强骨的功效, 经常摄取有助提高与肾、膀胱和骨骼系统关系密切的新陈代谢和生殖系统功能。属于火的有心、小肠和舌;红豆、红枣、红辣椒、番茄、胡萝卜等红色食物属于五行中的火, 含丰富的降血压物质, 使血管强壮, 有助循环系统健康。属于土的有脾脏、胃、口腔和肌肉;脾脏、胃属土在人体中扮演着养分供给者的角色, 所对应的是玉米、黄豆、南瓜、甘薯等黄色食物, 经常食用黄色食物能够使脾、胃调和, 新陈代谢正常[9]。
中医食疗以五行的特性来分析研究人体的器官及生理功能的五行属性和相互关系[10-11], 以及阐释其在病理情况下的相互影响。以五行辩证相生相克的关系来认识、解释生理现象, 尽力适应内部自然规律以有益于健康。掌握人体的运行机制以防病、治病, 取得了无比丰富的经验和成果。如望诊时, 绿色多属肝风[12], 红色多属心火, 黄色多属脾湿, 白色多属肺寒, 黑色多属肾虚。用药时, 酸味入肝, 苦味入心, 甘味入脾, 辛味入肺, 咸味入肾等[13]。运用生克、乘侮等变化来说明五脏之间在生理和病理情况下的相互联系。
张仲景《金匮要略》中提出“食之味有与病相宜, 有与身为害, 若得宜则补体, 害则成疾”[14]。所以中医建议食疗时一定要根据个体的实际情况、季节变化和一天中的五行周期给出合理的食物搭配, 不能千篇一律。即便是成方的应用也不要拘泥, 需在医师和膳食厨师的指导下, 根据年龄、性别和体质差异, 顺应季节、日辰变化, 适度调整剂量或药、食物的结构。同时要注意适量, 适度原则, 不可凭嗜好而过偏。食补时要清楚地认识到无论多好的食材, 都不是吃得越多越好, 应适可而止。
[1]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M].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9.
[3]张安玲, 徐胤聪.中医基础理论[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 2009.
[4]方瑾, 张佳乐.基于《黄帝内经》思想探析《饮食须知》的养生观[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6, 39 (2) :114-116.
摘 要:《山家清供》成书于南宋,作者为林洪。该书分上下两卷,共撰饮膳食谱104篇,以素食为主。这104篇宋代经典素食,不仅指与“荤”相对的饮食,而更是一种包含养生学思想的清雅膳食。全书食谱大多以诗词形式着述,书中推崇清淡饮食,并提倡清心寡欲,摒弃世俗杂念,作者看重祖辈梅妻鹤子的仙风道骨,也将这种思想融入他的食谱中,并多次引述《神农本草经》等论述,体现了较高的中医养生价值。
宋代是我国历史上经济文化突飞猛进的一个时代,在这个时期,涌现出了大批文人志士,各家学术思想也呈现出井喷式发展,出现了“理学”“新学”“心学”以及地名学的别派100多家,同时,宋代还涌现出了像周敦颐、程颢、程颐、朱熹、王安石、陆九渊、司马光、欧阳修、苏轼等一大批着名学者,这是封建社会空前的文化盛景。宋代经济的繁荣昌盛为宋代文化得以繁荣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其次,宋统治者在政治上实行了高度集权的专制制度,在文化上却实行了较为开明的政策,统治者吸取唐末五代藩镇割据、战乱不断以致君权削弱的历史教训,确立了“兴文教”“抑武事”“以文化成天下”的基本国策,从而为宋代文化的发展提供了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而印刷术的发展,更为宋代的古籍整理创造了重要条件[1]。
宋代被视为我国历史上文化、教育、经济、科技、医药、纺织、饮食乃至日常多方面齐发展的一个黄金期。因此,宋代传世的古籍文献门类清晰,内容丰富,有较高的史料价值。
民以食为天,各朝各代的饮食文化皆能从另外一个侧面真切反映当时的民生。宋代的饮食颇具特色,种类样式繁多,与前代相比,宋代百姓的饮食结构有了较大的变化,素食成分增多,素食的艺术成分更加明显,式样也更多[2],而且宋代百姓对食物的要求已经不仅仅是饱腹,更上升到了养生学的层面。宋代是我国历史上经济与文化的鼎盛时期,食品餐饮业与商品经济同步发展,促使了大批饮食文献的产生。宋代的饮食文献分为专着类和资料类。其中,饮食文献大部分已亡佚,在存世的为数不多的饮食文献中,《山家清供》内容夯实,保留齐全,参考意义重大。作者南宋林洪,善书画,品行高尚,自称北宋着名词人林逋的七世孙,乃一介文人雅士,其书中食谱多以素食为主,自是讲究色香味俱全,同时与道气相和,且多半引自于本草文献,具有一定食疗价值,为研究宋代的烹饪技艺和历史提供了极其珍贵而重要的素材[3],同时对后世的中医养生学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笔者主要参考中华书局出版的《中华生活经典·山家清供》和中国商业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烹饪古籍丛刊·山家清供》的两个主要版本,从中医养生学方面探讨林洪在书中倡导的“清供”思想。
养生,即对生命的保养。养生学隶属于中医学,中医养生就是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探索生命与疾病发生的规律,从而采取适当措施提高生命质量,达到颐养身心,增强体质,延年益寿目的的一项医事活动[4]。《山家清供》看似是一部食谱辑录,实则是林洪结合自身经历及前人经验着成的一部中医食疗养生经典。书中的观点与中医学养生的观点一致。
庄子认为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受到道家思想的影响,《黄帝内经》中也有相应的观点: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养生首先应该顺应自然,不违背客观规律。林洪在书中同样提倡这样的自然观,顾名思义,山家即居住山舍,亲近自然。清供即食材则信手拈来,当季食物当季吃,不妄加调味品,接受自然最原始的赋予,安时处顺。
庄老之学提倡“清静无为”。无欲则能清静,清静则能寿安。作者林洪乃清雅之人,从其着书中可知他德行与才学兼备,并自称是着名贤士林逋的后人,自是推崇先人思想,不过分追求物质生活上的享受,重在精神层面的超凡脱俗。全书未有瑰丽辞藻的堆砌,却能余音绕梁,三日不绝。每一则食谱引经据典,轻描淡写,几句就将食材选取、加工方法、援引、疗效等清楚交代,同时表达出对清雅菜蔬的喜爱之情,堪称饮食文化史中的一朵奇葩。作者是当时的一位名士,以山家野人自居,可见他淡泊名利,无欲无求。心中没有了对食、色、名、利等索取的欲望,神方能清静无浊,文字才能经得起后世的反复推敲,被推崇为经典。
中医食疗可以通过药膳来达到治病防病的目的。中医药膳学即在传统中医药学理论指导下,将不同药物与食物进行合理组方配伍,加工制作成既能满足人们对美味的追求,又具有保健防病治病功效的特殊膳食[5]。这种膳食的取材可以是食物和药物,也可以是药食两用的食材。早在甲骨文与金文中就已经有了药字与膳字。而将药字与膳字联用,形成药膳这个词,最早见于《后汉书·列女传》,药膳发展至宋代,已经相对完善,许多药膳已列入官修的《太平圣惠方》专供皇家使用。《山家清供》分为上下二卷,共分102节(上卷47,下卷55),另附“茶供”“新丰酒法”二节,每节均以肴馔名称命名,名称高雅,内容丰富,取材大部分为药食两用食材,注重综合膳食,低油低盐,低糖低热量,又寄情于食,可读可颂,食之养生,读之养神。
药膳既不同于一般的中药方剂,又有别于普通的膳食,它可以使食用者得到美食享受,又在享受中,使身体得到滋补,疾病得到治疗。因而,中国传统药膳的制作不仅是一门科学,更可以说是一门艺术。《山家清供》一书中共载104道药膳,大都取材广泛,制作简单,能够满足百姓“厌于药,喜于食”的需求。
全书以“青粳饭”开篇,林洪以此作为第一篇原因是“重于谷”,体现了我国重视农业的传统,引用《神农本草经》的论述:“南烛木,今名黑饭草,又名旱莲草。”交代了此饭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然后着重描述青粳饭的制作方法:采枝叶,捣汁,浸上白好粳米,不拘多少,候一二时,蒸饭曝干,坚而碧色收贮,如用时,先用滚水,量以米数,煮一滚即成饭矣。用水不可多,亦不可少。久服益颜延年。值得称赞的是林洪当时的眼界,不被曾盛行一时的丹药术数中迷信的服石养生术所迷惑,所以只是客观地讲述青粳饭的第二种制作方法:“仙方又有青精石饭,世未知‘石’为何也。”按《本草》:“用赤石脂三斤、青粱米一斗,水浸,越三日,捣为丸,如李大,日服三丸,可不饥。”是知“石脂”也”,并清楚指出如要效仿子房辟谷才可用此法。
书中也有不少果馔的记录,如蟠桃饭。“采山桃,用米泔煮熟,漉置水中,去核,候饭涌,同煮顷之,如盦饭法”,后又加蟠桃种植之法,乃古法,但颇有意境,饱含顺应自然,清心寡欲之意。东坡用石曼卿海州事诗云:“戏将核桃裹红泥,石间散掷如风雨。坐令空山作锦绣,绮天照海光无数。”此种桃法也。桃三李四,能依此法,越三年,皆可饭矣。桃子被誉为“肺之果”,可补益气血,养阴生津,多食可美容养颜。
又有一名雕菰饭的主食,作法简单取材新颖,主要食材乃茭白的种子。“雕菰,叶似芦,其米黑,杜甫故有‘波翻菰米沉云黑’之句,今胡穄是也。曝干砻洗,造饭既香而滑。”值得一提的是林洪的养生思想中也重在养德,“又会稽人顾翱,事母孝,母嗜雕菰饭,翱常自采撷。家濒太湖,后湖中皆生雕菰,无余草,此孝感也。世有厚于奉己,薄于奉亲者,视此宁无愧乎?呜呼!孟笋王鱼,岂偶然哉”。在雕菰饭一则中提到了孝子顾翱,孟宗和王祥,并大赞他们的奉亲孝顺。
书中很多菜蔬现已不常用,实属可惜,如进贤菜:“苍耳,枲耳也。江东名常枲,幽州名嚼耳,形如鼠耳。陆机《疏》云:叶青白色,似胡荽,白花细茎,蔓生。采嫩叶细灼,以姜、盐、苦酒拌为茹,可疗风。”苍耳子乃常用中药,可疏散风热,通鼻渊,而苍耳原植物据书中记载也是一味药食两用的好食材,此菜想必清新爽口,还可去头风。
受古时服石养生影响,林洪也记载了药石的膳食,如蓝田玉,但书中更提倡另外一种更为合理的益寿之法,即法制蓝田玉:“今法:用瓠一二枚,去皮毛,截作二寸方片,烂蒸以食之。不烦烧炼之功,但除一切烦恼妄想,久而自然神气清爽。”他更相信长生之法,能清心戒欲,虽不服玉,亦可矣。
《山家清供》堪称经典,内容丰富,书中还有花馔的制作方法,其命名也颇有诗意,让人心旷神怡。如雪霞羹:“采芙蓉花,去心、蒂,汤瀹之,同豆腐煮,红白交错,恍如雪霁之霞,名‘雪霞羹’。加胡椒、姜亦可也。”同时芙蓉花还有清热解毒之效。
其中荤食也清淡可人,在养生保健上更进一层,追求饮食美学思想,如莲房鱼包:“将莲花中嫩房去须,截底剜穰,留其孔,以酒、酱、香料和鱼块实其内,仍以底坐甑内蒸熟;或中外涂以蜜,出碟,用渔父三鲜供之。三鲜,莲、菊、菱汤瀣也”。蒸鱼不用器具,天然取材,莲花清香入菜肴,同时还可补中益气。
类似于今天烤红薯的土芝丹也是《山家清供》里一味独具特色的小食:“芋之大者名土芝。大者裹以湿纸,用煮酒和糟涂其外,以糠皮火煨之,候香熟取出,安坳地内,去皮温食。冷则破血,用盐则泄精,取其温补,名‘土芝丹’。”书中药膳已有食材四气的概念,芋头开胃生津,补中益肾,但冷食破血,宜趁热吃。
类似于今天烤馒头片的小食,在《山家清供》里有一个文雅的名字———酥琼叶。“宿蒸饼,薄切,涂以蜜,或以油,就火上炙,铺纸地上散火气,甚松脆,且止痰化食”。杨诚斋诗云:“削成琼叶片,嚼作雪花声”,形容尽善矣。此法食材为上顿余下的冷饼,既弘扬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节俭持家,又有一定的食疗价值,可止痰化食,此外林洪还描述了食用禁忌,炙后需于地上放置散火气再食,以防上火。
书中还有关于宋代宫廷点心的制作的记载,如玉灌肺:“真粉、油饼、芝麻、松子、胡桃、莳萝六者为末拌和,入甑蒸熟,切作肺样块子,用辣汁供。”
烹饪方式多以蒸煮拌为主,简单易行,对食材不做过多加工,即使口感清淡,大多也不加过多的调味品,保持其真味,调味品多以酱醋和姜为主,偶有对调味品制作方法的描述,见满山香一则“余有一方为献,只用茴香、姜、椒,炒为末,贮以葫芦”。从现代养生学的角度来说,加工简单,食物的营养成分破坏少,充分发挥最好的食疗价值。
书中多采用药食同源的食材烹饪,将“良药苦口”转变为“良药可口”,符合人们“厌于药,喜于食”的天性,且加工简单,取材广泛,适合家庭制作,同时起到治病防病的作用。扁鹊说过安身之命,必资于食,食补重在防未病,在一定程度上要优于药治。《山家清供》中提及的药膳采用平和之品,隐药于食,且所有食谱均由林洪亲自烹饪和服用,具有相对显着的健身养生效果,为食养保健提供了可靠的参考。
《山家清供》叙述典雅飘逸,并多引诗赋,寓医理于文史,融音韵于饮食,是为我国食疗学及饮食文化史上难得的佳作。该书先后被收入元代陶宗仪编的《说郭》及明代周履靖编的《夷门广犊》中,对后世食疗学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6]。该书记载104篇宋代经典素食,不仅指与“荤”相对的饮食,而更是一种包含养生学思想的清雅膳食,对当代中医食疗养生和中药药膳的发展起到了指引作用。
[1]蔡永敏,李玉华.宋代文化与中医古籍整理研究[J].中华医史杂志,1999(4):31-34.
传统中医理论认为, 有些食物和药物一样同样能够防治疾病。500多年前的兰茂先生, 经长期实践总结了应用药物和食物对身体进行治病和调理的经验, 撰写了《滇南本草》, 它不仅是一部价值很高的药物学专着, 为现代云南医药的研究和利用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且十分注重食疗的作用, 对现代食疗养生具有指导意义。书中收载了药物近500种, 涉及当今生活中常见九个类别近百种的食物。通过学习, 浅析兰茂先生对食物的药用价值和运用方法。现分类举例浅述如下。
《滇南本草》收载的蔬菜类有“藕、金针菜、苤蓝、白菜、青菜、芥菜、萝卜、黄芽白菜、甜菜、菠菜、莴笋、茄子、慈姑、芋头、葱白、韭菜、大蒜 (青蒜) 、茭瓜、茼蒿”等。
以藕为例, “藕, 味甘、平, 多服润肠肺, 生津液…生食令人冷中, 熟食补五脏”[1]。其中藕节是具有止血功能传统的中药, 现代研究认为, 莲藕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维生素、鞣质、多酚化合物、钙、磷、铁等, 具有补血、抗氧化、抗癌等多种食疗效果[2]。
《滇南本草》收载的水果有“石榴、山楂、枇杷、花红果、苹果、杏、桃、樱桃、李子、梨、菠萝蜜、桑葚子、拐枣、葡萄、橙子、龙眼、荔枝、甘蔗、荸荠、无花果”。
以苹果为例, “苹果, 气味甘、微酸, 无毒。主治脾虚火盛, 补中益气。同酒食治筋骨疼痛, 用蜜酿, 久服延年之品也…”现代研究认为, 苹果含多酚、三铁、果胶、膳食纤维, 具有抗癌、降血压、增强记忆力、促进发育、减肥、促进睡眠的作用。
《滇南本草》收载的瓜类有“冬瓜、西瓜、黄瓜、南瓜、甜瓜、葫芦、丝瓜、苦瓜”等。
其中记载的丝瓜“味甘, 性凉, 无毒。主治解热、凉血、通经、下乳汁、利肠胃, 并治痰火及痈疽疮、胎毒”。丝瓜络具有“通经活络、清热解毒、利尿消肿、止血”的功效, 现代科学研究认为, 丝瓜煎服能治咳嗽多痰[4], 丝瓜果实甘、寒、无毒, 入肝、胃经, 可治身热烦渴, 痰喘咳嗽, 肠风痔漏, 崩带血淋, 疔疮, 乳汁不通, 痈肿等病[5]。
“蚕豆”的功效记载为“味甘、性温。开胃健脾, 强精益智, 多服则下气, 眼热”, 现代研究认为蚕豆含有蛋白质、糖类、钙、磷、铁、胡萝卜素、膳食纤维、维生素B1、B2等。丰富的蛋白质对慢性肾炎有较好的调理效果, 还能延缓动脉硬化症状;胆脂和磷脂能加强神经细胞的传递, 增强记忆力;其中的膳食纤维具有降低胆固醇, 促进肠胃蠕动的作用。我国膳食结构中, 植物蛋白质的主要来源是豆类作物[6], 具有健脾、利湿、降血脂的功效[7]。
《滇南本草》记载的粮食类药材有“大麦芽、粳粟米、稷米、野粟、粟米、秫米、玉蜀黍”。
其中“麦芽、谷芽、浮小麦”均是传统的中药材, 书中所记载的“玉蜀黍, 气味甘, 平。无毒。主治调胃和中, 祛湿, 散火清热。所以, 今多用此造酒, 最良。”“玉蜀黍”即被称为黄金作物的“玉米”, 含有卵磷脂、亚油酸、维生素E、叶黄素和玉米黄质, 具有保护眼睛、抗衰老、抗癌、防止高血压和动脉硬化的功能[8]。
《滇南本草》中记载的河鲜类药材有“田螺、南螺、旱螺、滇池赤虾、白虾、山螃蟹、蟹、白鱼、鲫鱼、鲤鱼、金线鱼、青鱼、泥鳅、花鱼、鳝鱼、乌鱼”。
其中“鲫鱼, 味甘。和五脏, 通血脉。与无味煮食, 补虚损, 温中下气, 痢疾痔漏之症。作美羹, 治胃弱而补中;又治妇人阴疳诸疮;又杀虫消积”。现代研究表明鲫鱼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钙、磷、铁、维生素A族、B族, 具有健脾利湿和中开胃, 活血通脉, 温中下气, 主要治疗脾胃虚弱, 纳少无力、痢疾、便血、水肿、淋病、痛肿、溃疡、糖尿病、气管炎、哮喘等。鱼卵亦用于调中补气[9]。
随着历史的发展, 社会的进步, 更需要有一个健康的身体, 很多食物也是药物, 能起到配合治疗的积极作用, 通过饮食即达到治病养生的作用。《滇南本草》是一部富有特色的地方性本草专着, 通过研究书中收载的药食同源的药材, 对继承发扬中医药传统养生理论, 具有现实意义。
[1]于乃义, 于兰馥.滇南本草[M].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 2004.
摘 要:药膳起源于我国几千年来的民间传统饮食习惯和中医食疗配方。药膳是以传统的中医学结合现代烹饪学和营养学为理论支撑研发出的药膳配方, 将中草药与某些具有药用价值的食材搭配在一起, 并采用我国独特的饮食烹调方法制作而成的色、香、味、形俱全的美味食品。食疗药膳因其具有养生健体、延缓衰老、促进机体康复等药用效果, 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可。传统的养生药膳的推广大多是利用电视广告、书籍进行宣传, 宣传方式的单一性药膳的推广相对艰难。
在全部中药药材中约有500多种药材具有滋补品药膳价值, 占总数的1/10。它们大多来源于古代书籍记载或民间经验流传以及近代科技加工改进。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药、食物有:人参、冬虫夏草、黄芪、山药、白术、天麻、茯苓、甘草、当归、首乌、黄精、核桃、芝麻、大枣、熊掌、燕窝、乌梢蛇、甲鱼、薏苡仁、莲子、蜂蜜、枸杞子、银耳、龙眼肉、蜂皇浆等。至于各种配方, 我国古代医学典籍中也有很多相关的记载。例如, 古书《十药神书》中记载大枣人参汤具有益气补血, 润肠健脾作用;《食鉴本草》中提到猪肾酒, 可治肾虚腰痛;《遵生八笺》中的黄精饼, 具有补肺清肺作用, 等等。这些名目繁多的特殊滋补食品和药膳是中国特有的传统养生食品。
自然万物都是相互影响, 相伴相生。人也受自然的影响, 不同的季节、不同的食材, 养生的方法也是不一样的。春夏秋冬应如何合理进行药膳养生也是有讲究的。春季是万物之始, 应多食清淡蔬菜及豆类食品;夏季暑热夹湿, 饮食应以甘寒清淡为主;秋季凉风初起, 燥气袭人, 应多吃些萝卜、杏仁, 可以清肺降气化痰;冬季寒冷, 应多吃些牛羊肉等温热性食品。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科学技术的进步, 广告媒体的种类越来越多, 而许多新颖的广告媒体和品种, 正不断产生。工业革命以后, 经济和市场迅速扩大, 从而要求有现代化的传授方式和广告媒体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因而以印刷和电子技术为基础的报纸、杂志、广播、电视四个方面的广告业务, 被称为现代四大广告媒体, 以其迅速的传播速度和广阔的覆盖面积使其它媒体相形见绌。但是, 目前, 更加新颖的大型电脑程序控制光电广告、激光空中广告, 卫星传播的电讯广告、网站推广和网络广告也日益占据更大的市场。
报纸的主要特征是载体质地稳定, 便于选择和保存, 善于表达深刻的内容和进行连续性报道。利用报纸杂志养生药膳推广时, 可以在报纸上开一个养生专栏, 将养生药膳的功能效果及做法介绍出来, 可以附带些图片使之更加直观。也可以开设一些有奖竞猜活动, 和读者互动, 这样更加激发读者兴趣, 对产品推广产生促进作用。同时可以在一些杂志专刊的封面上登一些药膳的图片。
广播电视虽然后于报纸杂志产生, 但与网络等新兴媒体相比就早了几十年, 现在看来已经有些过时, 但并未完全淘汰, 仍然有相当广泛的受众群体。但有一点也不容忽视:近些年来, 随着新技术的发展, 新媒体的表现形式也日益丰富, 并快速发展壮大, 无疑对报业等传统媒体形成了巨大冲击。面对而今发展现状, 应如何合理利用拥有悠久历史的传统广播电视媒体来宣传养生药膳呢?
(1) 确立市场取向的发展定位。比如, 北京卫视有一档栏目叫《养生堂》, 不仅给观众介绍一些养生的方法, 还给观众讲述一些疾病的征兆症状、预防及治疗的方法, 是人们在了解养生尝试的同时也增强对某些疾病的警惕意识, 一旦有症状及早发现并治疗。
(2) 充分考虑到群众的生活水平。虽然近些年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极大的提高但总体上还不算富裕, 所以我们在推广养生药膳时应推荐一些常见、便宜的食材。同时因为现代人们生活节奏快, 我们应选一些简单易行的养生药膳方法给观众介绍。
(3) 丰富形式, 增强趣味性。养生栏目可能看似毫无趣味可言, 其实, 我们精心挑选会发现很多养生方法很有意思。我们可以将这样兼具趣味和实用性的方法介绍给大众。
通过以上述说, 我们可以清楚的认识到:传统媒体并未过时, 只要合理利用并与当今的新兴媒体恰当融合, 那么在推广养生药膳上仍然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
所谓的新媒体就是指继报纸、电台、电视台之后在新的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的媒体形态, 包括:互联网、网络广播、网络电视、手机电视、IPTV、数字杂志、数字报纸、数字广播、手机短信、移动电视、触摸媒体等。相对于报刊、户外、广播、电视四大传统意义上的媒体来说, 新媒体被形象地称为“第五媒体”。它的主要特点是:传播速度快, 覆盖面广, 互动性强。
互联网成为一种新兴的传播媒介, 首先得益于它具备了强大的传播新闻信息的各种功能, 包括电子邮件 (Email) 网络新闻组 (Usenet) 、网络论坛 (BBS) 、万维网浏览 (、网络聊天 (QQ) 等等, 并且越来越渗透于人们的实际生活中;另外, 国内外各种新闻传播媒体无不开辟其网上新闻传播新领域, 抢占市场份额, 于是网络报纸、网络广播、网络电视应运而生。国际互联网被越来越广泛的使用, 逐渐成长为大众传播媒体, 是继广播、报刊和电视出现之后的最具有潜力的新兴传播媒体。
网络媒体的这些优点和特性使得越来越多的商家将目光放在用互联网给自己的产品做宣传, 我们都知道, 互联网的受众面积广, 现在几乎每家每户都有电脑, 上班族更离不开它, 但很多广告并没有达到商家预想的效果而只会引起上网冲浪或是工作的年轻人的反感, 想要利用网络推广养生药膳, 就要有针对性的以一种吸引眼球的方式出现在网络上, 如何做到有针对性呢?比如说对于上班族来说, 我们就要让他们看到我们的产品对他们的益处, 有凝神静气缓解疲劳的作用, 对于经常网购的女生来说, 我们可以在一些团购网, 购物网站上推广产品, 大家都知道女生比较注重美容塑形, 那我们就将养生药膳对女人起到美容养颜的效果展现出来。同时也可以拍一些视频, 这样更加生动直观。
户外媒体是指在户外场地 (例如建筑物的楼顶和商业区的门前、路边等) 设置的发布广告的信息的媒介, 其常见形式包括路牌、电子屏幕、霓虹灯、气球、灯箱、车厢、候车室、电梯内外、医院候诊室、高校内、高档小区走廊楼道等户外媒体既是公共空间的一种传播介质, 同时根据介质的不同户外媒体还可以进一步分类, 如平面户外、霓虹灯、公共空间的企业形象雕塑、LED电子屏等。
户外媒体有其得天独厚的优势, 但固然也存在缺点:一是场地有限, 受众范围窄;二是其内容大多比较简单, 传达的信息量较少。当然, 只要通过策略性的安排和策划, 户外广告还是大有用武之地的。有调查显示, 户外媒体的到达率目前位居第二, 仅次于电视。
可综合运用大小、形状、色彩等广告的各方面要素, 精心制作一些表现力强且能吸引受众眼球的养生药膳广告。
在实际中, 一方面, 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户外广告设计灵活的特点, 综合考虑发布区域、时间、城市覆盖率等因素, 为各个受众群体量身定制个性化的养生药膳广告;另一方面, 我们也可以借助户外媒体的特殊载具和新技术、新材料, 设计发布无论形式还是内容都充满关怀的人性化的养生宣传广告。例如, 在地铁隧道墙上, 制作一连串连续的广告画面, 巧妙借用地铁运动为乘客演绎一幅动态养生方法的广告画面。同时, 运用数字、视频、移动等新材料、新技术的户外媒体也逐渐成为一种新的趋势。户外媒体已经超越了简单的平面信息的单一传达, 开始“动”起来, 有了动态大屏幕, 有了三维成像展示台, 开始走向多元化, 展现了户外媒体的生命力。
随着科技日新月异, 我们进入了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 我们也看到各媒体都有自己的优势, 无论是传统的报纸电视媒体, 还是新兴起的网络媒体。我们推广养生药膳不能局限于使用某一种媒体手段, 应该各媒体相结合, 相辅相成, 就像我们的手和脚, 鼻子和眼睛一样, 每一种媒体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应该有计划地设计各媒体相融合、相辅相成的宣传, 最终实现目标人群立体、全面、全角度、全方位的宣传效果。现在, 多数人生活与奔波劳碌中, 面临着各个方面的压力, 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品质, 甚至影响身心健康。因此, 养生的重要性日益突出。所以, 必须充分发挥现代媒体的各种优势并结合传统媒体, 大力宣传普及养生药膳知识, 使人们在经济富裕的同时拥有良好的生活品质。
[3]詹建英.从视觉角度论广告传播效果的实现[J].现代视听, 2010 (11) .
[4]李磊.活动推广与电视品牌的联动效应—浅谈电视剧频道的品牌推广策略[J].媒体经营, 2009 (23) .
|